只要是创新,就会破除一些条条框框。我们鼓励创新,就不能把所有的现行技术标准都当成金科玉律,而要一定程度上允许新技术去挑战、改变某些旧的标准,只有这样,才不会让旧的标准成为阻挡创新的绊脚石。
我国某著名高校的水科学研究院通过15年科研攻关,成功研究出一种纯物理制水法,一举革新了全世界沿用上百年的化学制水法。这一创新技术不仅可以保障水质安全,把水质提高到健康水平,而且由于是全密封生产,还从根本上破解了供水管网的二次污染这一世界性难题。
但是,这一创新在推广应用中却陷入尴尬,而且遭遇的难题让人哭笑不得。传统制水工艺为了抑制水里的微生物,必须使用化学药品消毒,现在世界通用的消毒剂是次氯酸钠。但是由于新制水技术所出的水与管网根本就没有微生物存在,因此无需化学消毒。“可出水没有余氯,就被判定为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发明人无奈地说。
这样的现象是相对落后的标准制约创新的典型案例,值得我们深思。
只要是创新,就会破除一些条条框框,往往越是重大的创新,对传统标准的冲击也会越大。今天,我们鼓励创新,就不能把所有的现行技术标准都当成金科玉律,而要一定程度上允许新技术去挑战、改变某些旧的标准,只有这样,才不会让旧的标准成为阻挡创新的绊脚石。
比如,汽车发明以前的马车时代,世界通行的交通规则是左行。这是因为多数人习惯于用右手,古代骑士都是右手持剑,左手持缰。驭手驾马车,一般也都是右手持鞭,左手持缰。遇到紧急情况,左右手这种分工往往使车辆向左更容易,所以左行就更有利于安全。而汽车出现后,由于换挡等操作使用灵活的右手更方便,所以左舵车是主流,右行更有利于交通安全,所以大多数国家就修改了旧标准,改为右行。这其实正是汽车这一创新成果,颠覆马车时代旧规则的很好案例。
一般而言,往往是创新在先,标准在后,标准的修改常有滞后性。比如上述提到的左右行,是先有汽车,后有适应汽车的规则出现。那么,在旧标准修改前,一边是标准、一边是创新,我们是应该大胆鼓励创新,还是严守标准?回答这个问题,的确需要一点智慧和勇气。
其实,在我们这个特别提倡创新的时代,想明白一个道理,做出正确的选择也不难。那就是我们始终不要忘记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到底是什么。是四平八稳地以不犯错误为最高原则,还是一切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明确了这个出发点,做出正确的抉择并不难。
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的光辉历程,无论是小岗村还是深圳蛇口,都是当事人甘冒巨大风险,大胆地先行、先试,为后人闯出一条成功之路。经济体制的改革尚能如此大胆探索,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对于科学技术上的创新,我们也应以更大的勇气和热情去拥抱、去接纳。(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