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5月中旬入驻到北航天汇孵化器,到现在已经两个多月了。”
北京富安中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赵岩告诉创头条记者,在房租即将到期之际,公司没有选择继续留在西直门的办公场地,而是搬到位于海淀的北航天汇孵化器。
一技术创业公司,近日与海淀留学生创业园签完协议正准备入驻。公司刚从离留创园不远的写字楼搬出来,办公面积也从原来的200多平米,缩减到即将入驻的70平米左右。
上述从市场上其他办公场所回流到孵化器的企业并非个例,创头条根据多方采访了解到,近期确有企业从市场上回流到孵化器的现象存在。
“在疫情的冲击下,回流孵化器是企业节流降本的最优之选。”
蜂巢孵化器CEO袁星向记者表示,疫情下复工以来,孵化器陆续接收了一些从写字楼、产业园回流的创业企业,其中不乏早前从孵化器“毕业”的企业。
WisU智汇青年创业孵化园创始人夏春芬亦观察到这一现象,她告诉创头条,一些从孵化器走出去的企业重新回到孵化器,包括部分原有企业裂变出来的新项目。
采访中,多位孵化行业业内人士均表示注意到企业流向的变化。与此同时,变化亦可在相关数据中找到端倪。
天眼查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企业大数据》显示,我国一季度新增企业超过322万家,与去年同比减少28.9%。在此期间,有46万家企业注销或者吊销,约57%的“死亡”企业存活时间不足3年。
在市场主体锐减的背景下,孵化载体并未出现一边倒的入孵企业流失现象。
接受采访的孵化器分布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多数孵化器入孵企业数量维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部分孵化器甚至仍处于持续增长态势。
北航天汇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其在孵企业注销和退租的,共计30家,相比2019年同比增加200%。其中,注销企业16家,因疫情缩减业务的退租企业14家。
同期,北航天汇新增入孵企业40家,该数据相比2019年上半年存在一定降幅,但仍确保了其在孵企业数实现正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5、6月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利好下,北航天汇新增入孵企业数量达到28家,已高于去年同期入孵企业数量。
“(找到孵化器)相当于找到可依靠的港湾。”针对当前孵化器之于企业的意义,孵化行业业内人士沈阳博对记者如此描述。
这种避险及支撑作用,则体现在不同方面。
最为直接的,在于满足企业的复工需求。由于各地疫情风险存在差异,各地乃至同一地方不同区域复工条件不尽相同。
北航天汇入孵企业北京万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由于原先所在小区疫情管控,无法正常复工,不得不寻找新的办公场所。
WisU智汇青年回流孵化器的企业中,部分为此前老师在高校内的创业项目,疫期同样由于管控影响,选择搬回高校附近的孵化器确保复工复产。
更有甚者,出现一些企业因在一线城市存在较大复工风险,把一套人马直接转移到二线城市的孵化器中。
在重新选择办公场地的过程中,孵化器相对较高的性价比成为吸引企业入驻的首要因素。
“当时也看了周边其他写字楼,要么面积不合适,要么价格不合适,此外年租对于我们风险也比较大。”万游网络科技行政负责人赵亮向创头条表示,多方比较,更低的租金、更灵活的租用方式,成为其公司最终选择孵化器的决定因素。
谈及没继续留在原办公室的原因时,赵岩告诉记者,疫情令其重新审视原办公场地的利用率与性价比,入驻孵化器以来,他最大的感受是“办公面积利用率高”。
当前大环境对企业业务及现金流均造成一定影响,回流的企业回归到租金更便宜的孵化器,是务实的选择,袁星表示。
企业成本控制因素之外,沈阳博认为,孵化器提供的政策服务更多,资源也多,可赋予入孵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而这,亦是企业选择回流孵化器的关键因素。
“有的企业抵御不了风险,不来孵化器,可能就‘死掉’了。”企业在市场上要付房租和地址费,疫期有的企业已然支付不起该费用,有的孵化器提供免费使用两年的公司地址,给了企业存活的机会,沈阳博解释道。
赵亮则希望企业入孵期间,能享受到国家房租减免的优惠政策。同时,孵化器为企业提供了共生共长的机会,有些业务需求,孵化器内企业之间就“内部消化”了。
在WisU智汇青年回流的企业中,夏春芬发现若干从此前“毕业”企业分拆出来的新项目,他们看重的则是孵化器技术赋能、协同团队建设的能力,甚至接受孵化器以持股孵化的方式参与项目。
不过,针对企业回流孵化器的情况,沈阳博认为可能只是阶段性的趋势,“疫情期间企业更多是为了规避风险,疫情过去后,若孵化器空间、户型或其他条件达不到要求,企业也可能离开。”
创头条(Ctoutiao.com)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违规转载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文作者:杜航,微信:duhang16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