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该如何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战略部署?
对此,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表示,需牢牢抓住创新这个驱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尽快打通支撑科技强国的全流程创新链条,“以创新创业‘引领’内循环”。
他指出,本质上讲,创新就是通过创造新供给来催生新需求,一旦资本、资源、人力资本开始向新供给集中,新的需求会被创造出来,老产业的生存空间就会受到挤压,产能过剩才能根本消除,而整个经济不但恢复平衡,而且能级还会有一个大跃升——“这正是以创新创业引领内循环的涵义所在”。
他同时指出,当前我国科技创新方面仍存在三个短板,分别对应于创新活动从无中生有到产业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0—1”,是原始创新、基础创新、无中生有的科技创新。
尽管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已经占到GDP的2.2%,总量在全世界排第二,但投向较为分散;一些需要长期投入的基础研究领域(如为核高基提供支撑的领域)缺乏足够投入,基础研究投入占比长期徘徊在5%,与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多为15%~20%差距较大。所以,他建议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对基础研究投入,在未来五年内将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经费的比重由5%提高到15%左右的水平,并在以后年份继续逐步提高。
创新的第二阶段是“1—100”,是技术转化创新,是将基础原理转化为生产技术专利的创新,包括小试、中试,也包括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开发形成功能性样机,确立生产工艺等。
接下来,要进一步理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好“全面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股权分红激励、所得税延期纳税等政策措施,建立市场化的绩效评价与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要通过这些体制机制的改革,催生一大批从事应用技术开发与转移的专业机构和技术经理。
创新的第三阶段是“100—100万”,是将转化成果变成大规模生产能力的过程。
要发挥科创板示范作用,为创新注入资本动能。凡是属于“卡脖子”的技术产业化项目,科创板应优先考虑;凡是能够以产顶进,降低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的,科创板应优先考虑;凡是有利于促进内循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科创板应优先考虑。要力争将科创板打造成与美国纳斯达克相媲美的资本市场,以科创板为龙头激活全流程创新链条,进而掀起全社会开展大规模科技创新活动的高潮。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