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沉舟
导语:PE虽不是越高越好,但“红线”本身亦不是绝对的生存法则。
“科创板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为54倍,估值优势突出,远高于其他板块。”日前,上交所发行上市中心区域主任李翼在公开场合中指出。
54倍,与曾经A股主板市场新股发行中“23倍发行市盈率”的红线相比高出了一倍有余。
虽然,一直以来,“23倍发行市盈率”的红线虽不是明文规定,但在2014年新股发行以来却明显存在,即使是2015年牛市期间,也鲜少新股发行超过这一标准。
直到2019年科创板成立,才打破了这一界限。创头条发现,“23倍红线”在一定程度上或成为核准制和注册制之间的“楚河汉界”。
科创板的市盈率是合理还是虚高?超高的估值有没有内在的逻辑?而对于曾经的红线法则,越界意味着什么?
创头条通过采访获悉,作为个股票估值常用评价指标,市盈率(PE)虽然并不是越高越好,但“红线”本身亦无法界定,“价值投资”依然是资本市场的试金石。
市盈率不是越高越好,长期需要看公司基本面
何为市盈率?PE是在一个考察期(通常为12个月的时间)内,股票的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率。计算表达可通过“股价÷每股收益”得出,也可用“公司市值÷净利润”得出。简言之,在统计年度净利润恒定基础下,市盈率越高,市值越大,公司成长性越好。
如是资本董事总经理张奥平告诉创头条:“市盈率在理性市场中代表企业成长的预期。”
目前,科创板公司市盈率不低。
创头条统计,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19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市盈率突破一千的有两家,分别为优刻得的1115.82倍,圣湘生物的1091.63倍。
其次,依次为微芯生物的975.71倍、国盾量子442.48倍。
其中,200倍以上的市盈率为19家,100倍以上的有68家。30倍以下且为正数的仅为4家,亏损的为13家。
有市场人士告诉创头条,“科技公司市盈率高是目前全球资本市场的‘惯性常态’,科创板平均市盈率54倍是在合理区间的。但对于某些在科创板的公司而言,目前的市盈率有些虚高了。”
一券商内部人士告诉创头条,估值的事情必须要和时间对应,对于投资者来说要看市场和个股的短期、中期和长期,一般来说早期会相对较高。
南方某大型私募股权投资人士表示,“很多早期的创业公司往往只重视显性成本,而不重视隐性成本,现行上市规则对盈利虽无硬性要求,但有时间窗口,迟迟没有业绩的公司还是会被市场证伪。”
张奥平解释,“中芯国际、寒武纪等上市后确实获得了一定的资本溢价,市盈率是动态调整的,不应用静态的眼光来看待。某些科技公司市值高是有基本面和理性预期所支撑的,所以应有相应的资本溢价。而某些公司不具备基本面支撑与成长预期,这样资本泡沫便容易破裂。在注册制的环境之下,长期来看,只有行业头部的公司在资本市场中可持续拥有资本溢价。”
“支撑公司的基本面主要看技术的落地和产品的商品化。现在可以看到科创板上的公司属于高新尖,也有一批是从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等转化出来的。实际上目前我们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是非常之低的,现在借力资本市场的助力,一些非盈利性的高新尖公司得以进入资本市场,这是非常有利的事情。但是我们目前看到的是很多公司都处在产品的投入研发阶段,研发会否成功或者研发成功后是否还能与市场适配,这些都不能确定的。所以就目前的市盈率和估值来说,我认为风险是很大的。”一高等院校研究所多年从事科技孵化的人士向创头条表示担忧。
“红线”本身不是生存法则,高估值存内在逻辑
不过,市场亦有不同声音。
财经专栏作家、资深财经评论人朱邦凌认为,“目前,我们新股申购实行的隐性23倍市盈率红线存有很大争议,这个23倍市盈率到底有何依据?在法律上是否有法可依?应该逐步废除23倍市盈率红线,加强券商的询价定价功能,让新股定价与质量匹配。”
红刊财经曾表示,“23倍”的限制是特定时期的产物。“2009-2012年,A股也曾经一度放开发行市盈率,导致高市盈率发行一再出现,‘先下手为强’的公司固然荷包满满、弹冠相庆,但二级市场却逐渐出现破发,最终导致2012年末到2014年初超过一年的时间里,A股的IPO实质性停止。而当时许多在高市盈率状况下募资的公司,也并未展现和高估值对应的高增长或高分红的水平,甚至有些已经濒临市值退市的悬崖。因此,为了让市场休养生息,使融资功能恢复正轨,出现‘23倍’隐形限制。”
然而,时场环境和6年前已不同。富华创新科技认为,“特别是在科创板推出之后,针对发行制度、交易机制等都做了大量的尝试和探索。可以预期的是,随着A股向注册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未来新股发行市盈率势必会放。”
实际上,不单单是政策的改革促使市盈率的走高。开牛投资创始人高良平分析,估值上涨主要是由资金推动,市场情绪高涨,二级市场非常活跃。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表示,核心原因还是供求关系。前几年流入一级市场的“热钱”比较多,成立了很多基金,推高了市场估值。
毋庸置疑的是,鉴于市盈率和估值的走高,科创板和投资者也都在接受着考验。曾经,国内资本市场陆续推出了创业板、新三板,但都相继出现流动和交易性持续走低、市场萎靡的问题。
财经人士钮文新曾表示,交易所的健康和长久本质在于有合理的定价机制以及流动性。科创板寄托着科技兴国之梦,虽开板一年半以来运行平稳,而未来的走向依然依托在所属上市公司能否实现真正“价值成长”身上。
本文作者:沉舟,微信号:cz18510378718
创头条(Ctoutiao.com)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违规转载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