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谈论科技成果转化。那么多人在为科技成果转化搭平台,做论坛,搞课题,开峰会……他们哪来那么多钱,做些吃力不讨好又没什么市场回报的事。
无非就是把科研院所、大学等相关机构的科技成果项目,想办法转化成产品、商品。让这事儿变得复杂的是,科技成果大多出自科研人员、工程师、教授。并不负责(也无法负责)验证这些成果的市场价值和商业回报。多少专利,多少知识产权,世界领先,中国原创等等,让人耳热心跳。
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发展的创新转型升级,却迟迟达不到预期和愿望。一堆的资本整天把个网上购物、打车骑车、快递咖啡、线上培训等搅得天翻地覆。动不动来个天文数量级的投资和估值,然后,变着法子快速上市套现。在科技成果到市场商品化的中间环节,出现了沼泽地或鸿沟。04
于是,政府(有形之手)开始大力支持。
闻风而动者大都深谙政府意志,政策运作规则,尤其是政府相关官员喜好。于是,本是最后一公里的沼泽地或鸿沟,胜算本就不大,践行实操者本就稀少,成败标准本就模糊。帮政府办事干活,花政府的钱在最后一公里空转,在沼泽地边缘、鸿沟岸上闻鸡起舞、热闹非凡、假唱、替身演绎。其实,太多人和机构、平台,实在没必要在所谓最后一公里里群魔乱舞。科技成果转化,往小里讲是创业者的事,往大里说是企业家的事。
只有具备创业精神,甘冒风险接受挑战的创业者,才会在不确定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寻觅未来追求梦想。只有具备企业家精神的创始人,当企业解决资金、产品和市场问题,进入持续稳定发展期后,才会成为成果转化的主力军。因为,他们拥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其产品一方面需要技术升级,一方面需要更新迭代。企业开始进入长期发展的规划阶段,自身研发投入不断加大。还因为,只有他们才对成果具备准确的判断能力,消化能力。产品前期的实用研发完善能力,尤其是由产品变成商品的市场运作能力。
所以,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力点,应该锁定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通过政策撬动企业的积极性,切实让企业感受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创新转型升级的支持红利。从而,让更多有能力的企业回头逆行,返身跨过所谓的最后一公里。反哺源头的科技成果投入和研发,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科技成果质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表达的市场主体和企业,包括专业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创业型公司机构,通过为上下游企业创造价值分享价值,并以此为商业模式的公司机构。这需要政府调整支持手段和方式,具备识别市场主体、公司机构的慧眼。
做到了,应该是政府围着市场转,不断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并给予服务。相关市场中介资源同样也会围着企业转,并形成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氛围和生态。做不到,便是一堆人围着政府转,天天开会、论坛、评审、研究、捷报频传。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
声明:本文由创头条企业号发布,依据企业号用户协议,该企业号为文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创头条作为品牌传播平台,只为传播效果负责,在文章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继续承担甄别文章内容和观点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