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专精特新|小巨人领跑大赛道

6574
深圳商报 2021-09-22 16:30 抢发第一评

深圳商报/读创记者 鲁军 肖晗 苑伟斌

编者按:

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不仅需要龙头企业领跑,也需要大量有活力有干劲的中小企业迅跑。

作为中国经济“毛细血管”的中小企业发展不容小觑,它们是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创新之源。

如何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如何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培育出更多“小巨人”?

近日,深圳商报和读创聚焦深圳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通过系列调查报道,解码中小企业如何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近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正在紧张进行文博会布展工作,作为全球最大会展中心,其纷繁复杂的出入系统从设计到安装全部出自红门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虽然深圳人对这家本土企业完全陌生,但对其客户名单上赫然排列的香港国际机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港珠澳大桥、华为、韩国三星等却耳熟能详。

今年7月,红门智能获评第三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电动门行业中唯一上榜者。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等四大特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

目前,深圳已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9家,在国内城市中排名第四,全省排名第一,其中22家企业已经上市。深圳的“小巨人”许多分布于高端制造、医药生物、化工材料、光电等行业,部分企业在关键领域补短板、填补国内国际空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支撑深圳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小巨人”大赛道 关键领域补短板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往往是注重专业化发展的企业,拥有独特工艺或技术,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生产,制造市场针对性强的特色产品。

记者从深圳市中小企业局了解到,深圳169家“小巨人”企业的产业方向包含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以及关键基础材料等领域,属于《工业“四基”发展目录》所列重点领域,产业强链补链效果显著。梳理发现,这些企业成立时间都超过4年,其中123家企业专注某一领域超过10年,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都超过90%,领先于各自所属的细分行业或领域。

深圳市易天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长期专注于平板显示器件生产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纵览其发展历程,2010年推出全自动偏光片贴附设备,打破日本、韩国设备在该领域的垄断;2015年研发推出全新生产线,大幅提升偏光片贴附的精度和良率;2020年公司获得首款75英寸偏光片贴附生产线订单,又一次打破日韩垄断;今年,公司已具备100英寸超大尺寸清洗设备设计制造交付能力,在超大尺寸清洗设备领域逐步替代进口设备。

凭借发力于“专精”,易天公司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而瞄准某一行业领域,做专做精核心产品,在市场上打响企业品牌,已经是深圳“小巨人”的发展共识。

深圳道尔顿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是小企业在大赛道上通过创新一路跑出亮眼成绩的又一典型代表。作为一家专业从事专用电子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其量产的液晶取向剂、绝缘液、光刻胶等产品,均达到进口同类产品性能要求,并打破国外垄断,成为众多国内显示领域企业首选材料供应商。

“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深圳市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顺应消费升级的医疗设备、智慧家居,还是服务于超大项目的精密元件、无线安防,越来越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脱颖而出。这些“小巨人”企业虽然体量不大,但凭借长期在单个细分赛道里进行技术创新、攻坚,都拥有各自的“拳头产品”,很多是行业内的“单项冠军”或“配套专家”,往往能够在细分领域里独当一面,在行业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重技术重投入 硬科技筑“护城河”

从中小企业到“专精特新”,再到“小巨人”“隐形冠军”,关键在于创新。

记者通过走访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现,这些企业普遍重研发、高投入,同时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除独立研发外,企业还会选择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研制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不断巩固自身发展“护城河”。

据深圳市中小企业局统计,2020年,深圳169家“小巨人”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达到56.33亿元,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达到7.63%,累计拥有发明3500多项,平均每家企业拥有发明专利20项以上。

深圳22家上市“小巨人”企业中,21家在A股上市,1家在香港上市。记者梳理A股上市企业财报发现,今年上半年,这些公司合计研发投入金额已达到9.97亿元,平均增长47.3%。其中,德方纳米、芯海科技研发投入比去年同期不止翻倍,惠泰医疗、明微电子、三旺通信、科安达等研发投入同比增长都超过了70%。从研发投入占当期营收的比值来看,上半年,21家公司中有11家企业研发投入比都超过了10%,最高的已经超过30%。

作为对比,根据华安证券研报,2020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比的中位数为4%,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则分别为3%、5%和8.1%。

研发创新成为深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造价值的“主引擎”。在凸显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这些企业自身成长空间也进一步被打开。

以深圳科安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在历年持续研发投入情况下,公司在计轴系统方面快速实现了国产替代。计轴系统是地铁列车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运用于城市地铁运营、车速及列车安全。公司董事会秘书郭泽珊介绍称,在国内,科安达计轴系统首次应用于深圳地铁2号线,目前其产品已在京、沪、穗、渝等全国40多个城市超过180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得到应用,占据地铁计轴领域60%左右的市场份额。

高成长高盈利 创新企业冲劲足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往往具有高成长的特性。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深圳169家“小巨人”企业注册于2000年以前的只有15家,82家在2000年至2009年间成立,另外还有72家企业是“10后”。

成立于2017年8月的星汉激光是深圳最年轻的“小巨人”。公司在2019年就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专注于半导体激光元件、器件封装及工业高功率激光模块/系统研发及制造,目前在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公司4年完成了5次融资。而公开报道透露星汉激光已开始冲刺IPO。

“专精特新企业普遍善于抓住市场机会,实现高速增长。”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专注于3D打印机研发和生产的创想三维是其中的佼佼者。2020年面对疫情突袭,创想三维选择向全球共享其开发的3D打印口罩和护目镜开源文件,引来海量用户下载。此后,该企业扩充厂房、加大招聘力度、扩大产能,公司年销售额增长2.5倍,产品成功打入全球192个国家和地区。

据统计,去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深圳169家“小巨人”企业营收平均增速依然达到23.9%。

上市“小巨人”最新披露的财报数据充分显示了其强劲发展潜力。今年上半年,深圳21家A股上市“小巨人”企业平均营收、净利润为4.56亿元和0.66亿元。在营收增长的19家企业中,4家增速超过100%,另有11家增速超过30%;净利润增长的17家企业中有10家增速在30%以上,其中德方纳米和明微电子上半年净利润分别增长了超过20倍和近10倍,发展速度令人瞩目。

(完)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16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