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双创生态的公共服务平台是比较重要的。”11月25日,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提出建议,希望能“建设一个国家级的创业生态服务平台”。
刘松是在由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双创研究组、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研究中心指导,创头条主办的“新思维、新动力、新举措——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深入发展”专家座谈会上,提出这个观点的。
在总结阿里巴巴近3年的创新创业经验时,刘松发现,2017年60%的创业都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无论是智能制造,智慧医疗,还是智慧农业,智慧教育的创业公司,都开始认识到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的重要性,这成为一个非常大的趋势。“在这种创业里面,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实体行业的交叉方面带来的叠加效应比纯粹的消费互联网的创业模式会有更大的爆发点,但同样带来的问题是,虚实融合的创业生态构建的难度也比消费互联网大得多。”
对此阿里巴巴一直在探索大企业如何通过平台服务模式开放资源给小企业,即“赋能”问题。刘松介绍,面向创业主体的“赋能”的过程中,有六个要素需要考虑
第一个政策风口。
第二个资本风口
第三个市场封口
第四个新技术带来产业机遇
第五个创业文化与氛围
弟六个创业团队与人才资源
“总体来说,在中国当前的市场范围内,前三个资源是较为充裕的,但是不精准;后三个资源是相对缺失的。”刘松认为,这六个要素,前三个宏观要素怎么能够提供精准的服务?后三个相对微观的要素,主要有两个主体,主要是孵化器的运营者和创业公司,他们怎么能够更理解政策,避免同质化?怎么能够更准确的遇到恰当的投资人?怎么能够理解外部的市场风口,我们发现因为信息不对称,会有很大的浪费。针对这个共性问题,大企业在平台生态构建方面,包括我们政府下一步双创政策升级方面,除了在制度升级,政策升级,科技成果转化以外,怎么通过一种平台化的服务模式,解决宏观资源与微观对象不对称的问题,这是下一阶段的很大的一个方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阿里巴巴也做了两个重要的尝试,一是建立一个双创的数据服务平台,用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园区和孵化基地提供服务;二是建了一个针对创业公司服务的SaaS平台,来解决创业公司与阿里巴巴的资源对接问题;简单的体会就是,针对创业公司的成长难题,和各地孵化基地的价值难题,需要一个广场式的聚合平台,通过互联网和SaaS的模式提供服务。
虽然做了这么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阶段成果,刘松还是建议能成立一个国家级的创业服务生态平台。单一企业建立的创业服务平台,往往其他企业未必接纳,因此刘松建议国家层面——例如发改委或者国家信息中心建立这样一个中立性的公共服务平台,一是让信息打通,消除创业主体随时了解宏观政策,资本,市场趋势的问题,二是可视化的了解创新创业领域的发展态势,三是通过一体化的SaaS服务为创业企业提供通用的基础服务,初步演进一个创业资源的“淘宝式”平台。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