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加大小微企业服务力度政策信号紧锣密鼓银行业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

6476

   “虽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力度和精准度都有所提升,但在当前背景下,由于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的特殊性,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有必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7月24日,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通过实施台账管理等,建立责任制,把支小再贷款、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免征增值税等政策抓紧落实到位。引导金融机构将降准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等。鼓励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豁免发行人连续盈利要求。

  本月早些时候,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带队赴中国银行总行,就银行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力度情况进行调研督导,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了7点要求。

  近期,国家决策层以及监管部门如此大密度聚焦小微企业服务领域,释放出了怎样的信号?银行业应该如何落实政策要求,在有效控制潜在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对该领域的支持?

  服务薄弱环节信号清晰

  “此前银保监会召开的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做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服务座谈会,旨在引导银行资金增加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降低其融资成本,以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增强市场投资民企债券的信心,抑制违约风险蔓延。”建设银行金融市场研究处相关人士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7月18日,今年我国债券市场已累计有28只债券违约,涉及规模292亿元,涉及企业16家,其中,有11家是民营企业。违约民营企业中,发行时主体评级在AA+级以上的有3家,涉及债券规模116亿元,占比达40%。

  “在当前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信用债出现违约现象的环境下,企业信贷违约风险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整体而言,银行业应积极服从决策层和监管层的政策安排,在做好自身风险防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支持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力度,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正确指导下,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用实际行动加强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深刻认识做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意义。”这是上述座谈会上对银行业所提出的第一点要求。

  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一次强化了这一信号。会议在部署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确定了围绕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推动有效投资的措施。

  充分调动银行业能动性

  虽然近期不同体量的银行都在以各种方式响应国家号召,加大对小微企业领域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但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那么,银行业应该如何继续调动能动性,更好地服务这一领域呢?

  上述座谈会提出,“大中型银行要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贷款价格,带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实际贷款利率明显下降。逐步降低对抵押担保和外部评估的依赖,从源头上降低小微企业融资费用负担。”

  “难点主要在于信息不对称,如果能够了解清楚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风险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授信工作,商业银行就能够在完成监管要求、担当社会责任的同时保证盈利。”赵亚蕊表示。

  “对大型银行而言,应当更加强调向下延伸服务网点,形成从分支行到营业网点多层次的小企业授信专营机构体系,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覆盖面。对邮储银行而言,充分利用其县域机构网点众多的优势,鼓励其设置小企业专营机构,指导其改造小额贷款功能,完善为小企业、居民提供小额信贷服务功能。对股份制银行而言,应当突出创新服务方式,通过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创新,做实做大小企业金融业务。对城商行和农商行等中小型银行而言,应当立足当地,提供更具本行特色的普惠金融金融服务。”针对不同类型的银行业机构如何发力,赵亚蕊如是说。

  此外,做好小微企业融资的“加减法”,才能把“好钢”用到“刀刃”上,提升银行小微服务的质效。上述座谈会要求,要积极帮扶有发展前景的困难企业;要分类施策,为发展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雪中送炭”,谋求双赢,坚决摒弃“一刀切”的简单做法。

  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坚决出清“僵尸企业”,减少无效资金占用。“对持续亏损3年以上且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僵尸企业",应坚决出清。银行和地方政府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采取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将从"僵尸企业"退出的资金用于服务具有成长性的小微企业,也有助于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董希淼表示。

  金融科技赋能小微服务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发展对提升商业银行服务小微的能力大有助益。上述座谈会提出,服务小微要打通信息渠道,主动对接相关政府部门数据,综合利用内外部数据,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综合服务渠道、智能化审批流程、差异化贷后管理等新型服务机制,满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特色化融资服务需求。

  “数据是提高风控能力的核心要素。当前,多数商业银行在数据应用上并未实现客户与数据的完全匹配,不同部门在数据使用上存在壁垒,客户分散在不同条线的数据未形成联通。对于外部机构的数据利用渠道较少、效率较低。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在成立专门数据管理部门的基础上,着力打通内部数据,并积极拓展电商、运营商、公共服务等外部数据。”赵亚蕊认为,加强数据支撑是提升金融科技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时,对小微客户进行精准风控和营销还要有强大的科技平台支撑。只有拥有完善的科技平台,才能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目标客户、潜在客户、正式客户、边缘客户、流失客户进行分类分层分级,加强风控管理等精细化管理工作。”赵亚蕊表示。

  此外,董希淼表示,数字小微金融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作为保障。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