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米仓资本合伙人张璠:云马受投资人追捧,是否意味着智能硬件窗口期打开?

1959
思达派 2015-10-19 08:25 抢发第一评

就在过去的上周四,云造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正式发布云马电动车X1和电单车C1。作为一个90后创业者,云造科技的邱懿武用自己的设计和产品成功征服了发布会现场的投资人和媒体人。同时云造也在发布会宣布了最新一轮的融资信息,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顺为资本领投,富士康、高通、真格基金米仓资本银杏谷资本等多家资源提供方和战略投资者跟投和参与。

那么问题来了,2015年真的是智能硬件风口到来的一年吗,资本寒冬到来时,有多少创业团队已经存够了足够的突围资本呢?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技术门槛、差异化何在?

智能手环、健康数据同步、APP控制等等这些字眼都是当下智能硬件的宣传和卖点,纵览淘宝众筹和京东众筹当下两个产品众筹平台,其上的智能硬件中的同类产品功能也是大同小异,故而消费者在其中也是难以比较。智能硬件的技术门槛在哪里,这是一个创业团队亟需考虑的问题,寻找同类产品之间的差异化并加之深化,打造自身的技术门槛,形成自己的亮点,提高产品创新的高度。

这是用户真正的需求吗?

“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相信创业者对乔布斯的这句话耳熟能详,笔者认为用户的新兴需求是应当建立在基本需求上的,而创业者只是将这种基本需求做深一步的挖掘和创新,但并非是“伪需求”。“伪需求”在智能硬件领域并不鲜见,例如手机操控门锁,试想这样一个场景,用户达到家门口,需要掏出手机解锁,打开手机APP,进而选择开门,这样一系列的动作是否用传统的钥匙就解决呢,甚至是指纹锁等更为直接的方式,这便是一个“伪需求”。云造选择从智能出行为入口,针对性地解决大众短距离出行问题,退出了轻便可携带的X1,挖掘用户的刚需是智能硬件创业团队不可忽视的一点。

实现产品落地!

当下的智能硬件创业是软硬结合的,相较于软件开发,期间需要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以及资源成本要高得多,从概念设计到产品原型到量产,最终送到用户手中,打入市场形成自己的品牌,这其中的每个环节都是这整个链条中不可掉落的。创业团队要使产品进入量产环节,势必需要生产商与供应商的协助,而这也是相当难攻克的一关。智能硬件并没有达到像当下的智能手机一样成熟的产业链,量产的磨具和设备都需要重新设计制作,而小批量的生产不足以生产商去耗费高成本进行协助量产。这使得很多创业团队的产品停留在产品设计阶段,跳票、众筹后见光死等事件也不乏出现。这对于创业团队的打击是致命的。

云造科技是米仓资本投资的其中一个智能硬件团队,在此次发布会召开之前,邱懿武用心做了一款年轻人的电动车,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富士康的生产和资本支持,并最终得到顺为基金真格基金、高通、银杏谷资本以及我们米仓的支持,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产品已经展现在了用户面前,发布会结束后24小时内,淘宝众筹达成率已超过60%,消费者需要的是实物的展现和体验。

智能硬件风口来了吗?

都说风口来了,猪都能飞起来,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智能硬件创业的风口真的来了吗?还未可知。至少智能家居、智能出行产品的普及率并不如行业预测的那么好,可以说前景是光明的,但过程是艰辛的。对于创业团队来说,不管风口是否已经到来,当下能做的便是带领自己的团队做好自己的产品,做好一个创业者该做的事情。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而智能硬件创业则唯有经验和技术积累躲不开。经验和技术的累积才能将创业者手中的利器打磨得更加锐利,才能将产品更好地呈现!


张璠供思达派(Startup-Partner.com)专稿,转载须注明出处及链接。张璠系米仓资本合伙人,联系方式为zhangfan#ricebank.cn(#改为@)。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