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互联网运动健身类产品有5种主要发展模式,我们分别介绍这5种模式,以及介绍他们都走到了哪一步。
运动视频类产品及融资情况
体育运动视频直播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重要赛事的转播权,CCTV5能够覆盖的赛事毕竟有限,而像欧洲杯、美洲杯、大满贯、F1等赛事都是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这个时候各家赛事直播网站各显神通拿下转播权的时候就到了。
前些日,乐视体育披露受到万达集团8亿人民币的A轮投资的新闻,投资使其有了雄厚的资本支持,在转播权购买时背靠大树好乘凉。然而,人民币玩家有人民币玩家的玩法,普通玩家有普通玩家的玩法,大额资本注入有时也并不一定完全是好事情,毕竟“钱”只是无差别的等价交换物。
运动社交社区类产品及融资情况
从互联网2.0时代就诞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运动社交社区类产品了的,在这个领域内,既有已经沉淀了多年的虎扑体育、睿健时代这样的老牌劲旅,也涌现了大量各种差异化产品和一批精耕高度垂直市场的产品。
具有UGC内容积淀的社区虎扑和睿健时代都在寻求通过运动产品电商实现收益,两家根据平台用户喜好的差异,虎扑体育选择了篮球鞋品类,睿健时代选择了健身补给品类。两家均未披露营收情况。睿健时代在2014年还推出了自家的手机端app FitTime,除了SNS社区以外,依靠原有的内容积淀开发健身视频指导课程产品寻求新的盈利点。
Instagram的成功除了赶上移动互联网的好时代,还精准的抓住了人性当中爱炫耀的点。拥有运动健身习惯的人群更追求骨肉皮的体验和表现,所以像去动、人鱼线和马甲线这样的纯晒肉社区能收获大量拥趸。而小众运动尤其是极限运动爱好者更是视频图片和周边产品的绝佳生产者和消费者。
运动视频课程类产品及融资情况
运动视频课程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非常成熟专业的产品,比如Nike自家出品的NTC。但是伴随整个运动健身产业发展,锻炼的方式层出不穷,从娱乐级的郑多燕健身操到高强度的crossfit、TRX等等训练方式五花八门。
然而,因为国内全民运动健身普遍专业知识水平较低,从最基本的跑步姿势到特殊门类高强度训练都是市场,几乎教什么都有很多人学,完全符合市场广阔、强需求、高频打开等投资人看重的产品特征,而且收益模式非常显而易见,所以视频课程类产品也层出不穷。
运动智能硬件类产品及融资情况
运动类智能硬件概念已然红火了很久了。
咕咚是国内几乎算做得最早的运动手环了,现在也就是在拓展自己的运动社区。在运动社区这一点上,自从微信运动接入了各家手环之后,自家社区运营的工作就越来越不好做了,这时候深耕产品LBS服务恐怕才能杀出一条新路。
背景神秘的刷刷手环,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与北京市一卡通合作,一上市就被抢光,多少友商眼红却又效仿不了。
运动O2O类产品及融资情况
运动健身是为数不多的无论互联网怎么发展多么发达也必须要落实到线下进行的事件之一,所以运动O2O大有可为,于是运动O2O类产品在这两年内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并且每一家都在挖空心思的探索效仿改造已有模式,寻找高度垂直的市场品类,以期于实现差异化切入蓝海领域。
模式做得比较重的像乐奇足球,自己去签约租赁了场地场馆,这样会在前期投入大量成本,但是好处是功夫下得扎实,能够持续培养自己的商户和用户的习惯,一旦习惯养成,原先的重模式可以横向复制可以慢慢变轻。
轻模式的切入方式有很多种,有classpass模式一张健身卡可以在全城多少家签约场馆使用按次计算,有教练上门模式跟各种功夫熊河狸家58到家类似,也有场关预约模式,还有运动版的大众点评。小众运动包括骑行、滑雪、网球、羽毛球、台球等等也都孕育出了各自品类的O2O产品。这些都还处在比较早期的产品阶段,很多产品的运营也还限制在少数几个城市,尚未形成规模扩张。
纵观国内运动健身类产品,依然尚未看见有在本领域内形成规模化成熟运营收益模式的产品,这也许是与国人整体的运动健身意识习惯和整体行业环境相关。
注:本文首发于iDoNews专栏,数据来源于IT橘子等公开披露的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