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万达集团旗下的万达网络科技集团的子公司飞凡网CEO李进岭正式离职。
对于万达集团近8000亿元资产的总规模来讲,号称将投入50亿元规模的万达“孙公司”飞凡网的规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个部门的人士变动也许都到不了王健林的办公桌。但是,他也一定会好奇,为啥这么大点的事会在互联网圈里闹得沸沸扬扬呢?
如果,王健林和王思聪谈起这件事,他会不会问:思聪啊,你有网红啊直播啊投资啊各种套路,能不能给万达电商一点思路呢?
4年多的时间里,3任CEO离职,这至少说明这一业务板块是存在问题的。
在最近的官方发声时,万达网络科技集团总裁曲德君说,万达从来没说过要做电商,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很早就说过,万达做的不是电商,既不是淘宝,也不是京东,是一个完全创新的东西。
这个声明非常有意思,当业界质疑“万达电商不行了”的时候,他通过否认万达要做电商,来否认整个命题。
那么,万达电商到底是不是存在呢?
创头条(Ctoutiao.com)小编查看了过去4年的相关报道,万达从未否认过万达电商的说法。这就有意思了——要么就是万达集团此前这么多年名不符实:根本没做电商单单打着电商的幌子;要么就是万达集团没有做电商但是公关部门管理不力。无论怎么样,这个问题都是万达自己的,现在出来说这一点似乎有些“顾左右而言他”之意。
其次,在飞凡官网上,公司的全名明确显示为“上海新飞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四个大字赫然在列。难道是在下眼拙,或者“电子商务”又不等于电商?
最后,曲德君说,飞凡定位为“实体+互联网”开放平台模式,同时向B端和C端用户提供高科技网络服务,按照王健林的说法,这在国内外都是全新的商业模式。
我查了一下电子商务的定义,百度百科说,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MBA智库百科说,电子商务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买卖)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无论王健林先生说怎么创新,但所做的内容仍旧是电商无疑。
——但是,就算是全新的“实体商业+互联网”场景服务运营商,这也仍然不能掩盖当前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越是创新就越要求团队稳、业务逻辑通畅。不是因为万达内部有那么多商务资源,就一下子能成功的。不成功自然也没什么,但是全盘否认了万达电商,这是不是有点过了?
媒体在采访曲德君时,为了强调飞凡业务微不足道,特意有这样一个细节描写:“从网络集团提供的架构图上看到,媒体上报道的所谓飞凡CEO所管辖的只是网络科技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而已。”
但是,王健林可不是这么说的。之前,王健林野心勃勃地说过,万达将打造全球最大的商业O2O平台,万达未来最大价值的板块是飞凡,飞凡将在2020年利润过百亿并上市。
2017年1月14日,王健林在万达集团2016年工作报告中19处提及了飞凡,并且仍旧定下了明年盈利、2020年要利润过百亿的目标,并且整体上市的计划。
那么这到底是“万达网络科技集团一个版块而已”,还是“打造中国唯一的实业+互联网大型开放平台”呢?
我们先回顾一下飞凡的成长历程:
2012年2月,业内开始疯传万达内部正在招兵买马组建电子商务公司,包括银泰网CEO廖斌在内的多家电商企业高层都接到了万达方面的入职邀请,更有传言称万达集团电子商务公司为其CEO开出的年薪是200万元。
2012年12月,曾任Google总部电子商务技术部经理、阿里巴巴国际交易技术资深总监龚义涛确认出任万达电商总经理。这个时期的万达电商,正在努力实现其董事长的预想,既不做B2B也不做B2C,最后将其“独特”模式定位在O2O上。
2014年3月,龚义涛便正式宣布离职。
龚义涛离职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万达,通常先是用PPT的模式向领导请示汇报,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领导批准才能做。”
2013年9月,在万达商业年会上,万达电商被作为万达集团的重要业务板块之一,首次公开亮相。被外界猜测了近一年的万达电商模式也首度浮出水面。王健林表示,万达电商其实就是O2O模式的“智能广场”。
2015年6月,任职不到1年的董策便从万达电商飞凡网CEO离职,此后万达电商飞凡网CEO一职出现了近8个月的空缺,直到2016年2月原芒果网CEO李进岭出任万达电商飞凡网CEO才得以填补职位空白。
一年后,李进岭离职。飞凡决定不再聘请新的CEO,由万达网络集团副总裁徐辉接管相关事务。
在提及非凡2017年的工作时,王健林说:飞凡网络成立这一年,主要是搞研发、签约合作,运营端的推广发力不够。今年要在运营推广方面有突破。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飞凡取得的成绩已经让普通创业者望尘莫及了。
王健林透露,飞凡“活跃用户达到1.5亿,飞凡通会员8284万。新增合作大型购物中心1799家、中小商家10万家、影城3600家、大型医院410家、高端酒店2200家”,并且“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30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生活服务等业务合作”,确实属于“爆发式增长”。
今年,飞凡要实现“新签合作大型购物中心2000个,累计占全国开业大型购物中心的三分之二以上。还要新签约中小商家15万个,新签约中小城市70个”,“完成A轮私募”以及为明年盈利打下基础等等。
这样的成绩不要说实体经济,就是互联网巨头们,也没有几个能够真的做得到,更何况飞凡的用户都是“真人”来到了线下的“真地方”,其实挺不错的。
但是!为啥飞凡就那么没有存在感呢?比如我吧,就不知道飞凡会员卡到底是个什么鬼,也不知道怎么申请怎么用,到了官网,首先是To B的主页,然后在主页右上角选择我是个人,弹出一个页面,告诉我飞凡会员卡不同等级有各种优惠,但是既没有优惠都有啥,也没有告诉我如何申请。
仔细看一下,banner上还有一个App下载,点进去是App下载和介绍,可我看了半天,这些功能一个大众点评就够了吧。
从这一点看,飞凡目前在做的,仍然是B端的资源汇聚,依靠万达的影响力,这些资源汇聚起来并不难,但问题在于,汇聚起来然后呢?
当万达把三个互联网领域的CEO招募进来之后,这两种文化就产生了根本性的碰撞。B端用户可以像王健林说的那样:“把今年的任务分解到周,每周来考核。”但是,用户的黏性、影响力以及用户体验等等,怎么可能分解到周来考核?
这让我想起来“2015中国绿公司年会”上,王健林和马云的对话:
王健林:
我提一个问题,去年我跟百度腾讯成立一个公司,有人给我们取名字,说我们叫腾百万,更可恨的我们有一个名字,叫玩淘宝。第一,你认为我们会是玩淘宝吗?第二,假设我们三个是梁山的晁盖、宋江和吴用,现在想拉你入伙,你上不上梁山呢?(后来,王健林成了晁盖)
马云:
任何一个组织,首先要问你的使命是什么,愿望是什么,共同的价值观是什么,要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所以我觉得这个组织的问题在这,你们三家我觉得有点像凑拢班子,健林需要完全彻底的改革,进行转型,我深刻理解。另外两个兄弟觉得,反正也不是我出钱,我出一点点钱,有人去搞阿里,我觉得很高兴。
现在来看,马云说得非常对。如果没有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不同利益主体是根本不可能合作下去的。王健林也许觉得,这就是振臂一呼的事,但互联网不是这样的。
哦,对了,飞凡今年还要完成私募100亿元的目标。“上半年要完成示范项目和估值评估报告,三季度开始私募。要找好的投行和投资人,不是完全找“朋友圈”,不能完全找财务投资人。”
首任万达电商CEO龚义涛说:因为万达商业地产太成功了,管理的思路要调整也必然面临很长的一个过程。
龚义涛认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用户第一”和“快速试错”。用户第一是目标,这个道理很简单。试错精神的本质是让团队做微决策、日常决策,而不是老板自上而下地做决策,因为一线团队最贴近用户。这种决策成本是最低的,有一种自增长的机制。
但是针对B端起家的万达的思考方式是另外一种,军事化的管理+严格的任务导向。万达高薪不假,但是如果没有完成年度考核,换人也是毫不犹豫的。万达的流动性一直并不低,万达电商的流失速度在内部应该并不稀奇。
这两种文化能不能融合到一起?要不要融合到一起?又或者,怎么融合到一起?我想在结果导向的万达,估计从来没有想过这一点。比如:飞凡可以签约各种B端商家,也可以扩展1.5亿C端用户,但是,这些用户任务完成了又有什么用呢?可能很多人有了这些会员,但是到底有什么用呢?身边的人,根本没有几个人知道飞凡或者万达电商,更不用提别人推荐了。至于去年飞凡“6.18年中庆”和“双十一全民狂欢节”实现的560亿元销售额,恐怕很难把这个业绩归入到飞凡的业绩里面。抛开这是京东和阿里创办的节日不谈,线下销售本身就有收入啊,最多就是把活动带来的增量统计一下。如果这样,那么这个活动带来的影响,可能就会变得忽略不计了吧。
从王健林和马云的对话,以及2016年工作报告来看,王健林还是传统思维,利用自己所积累的资源,在做事。相比之下,王健林的儿子——“国民老公”王思聪已经在互联网上混得风生水起,不仅有千万粉丝,而且在直播、电竞等互联网前沿领域,都有不错的创投经验。
而且,王思聪还具备C端经验,又能调动万达旗下的所有资源,如果王健林肯把王思聪拉过来推动万达电商的业务,说不定,飞凡那些沉睡的账户、用户、商家和资源能被真的盘活也不一定。
港真啊,为啥王思聪和王健林没能融合到一起呢?那才是O2O电商应该有的状态啊。
作者赵博思,首发创头条(Ctoutiao.com)。转载请注明链接及出处。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
陈志刚_30: 我们做的不是电商,哈哈。。。。抖机灵的狡辩。。。。做不好就承认有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