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不久前,钛媒体编辑陈拯花了3天时间跟少女CEO徐可去体验创业生活,因此有了「在线」影像专栏的第一期。钛媒体「在线」力图准确记录互联网中那些在线的个体:初生牛犊的创业新贵、名利场上的资本明星、聚光灯下的高官巨贾、籍籍无名的程序员、运营狗、极客、风吹日晒下的快递员……他们的生活被互联网改变,他们的瞬间,都值得被记住。
这次我们的镜头聚焦中关村创业大街,这里的咖啡馆正呈现出一幅众生相。在自上而下支持全民创业的今天,创业的真相,跟你在媒体上所见的励志故事「草根创业CEO拿到千万融资」、「一款App改变千万人沟通方式」、「80后CEO跟随习大大访美」相比,完全是另一幅模样:
「在线」第二期人物:初来创业大街的两位“新人”
在北京,随便走进一个咖啡馆,都能听到有人在谈在谈融资,谈项目,谈互联网的成功神话和小道八卦,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咖啡馆尤其如此。这条街是暧昧的,它让人感觉到那些神话触手可及,它似乎是时代的中心,即使不断有人离开,也阻止不了不断到来的人。《在线》第二期,主角就是两位刚刚到创业大街的“新人”,我们并不想预设一个怀疑的立场,也无意于框取他们或许艰难的时光,我们只想记录。
【图片版权归钛媒体影像「在线」所有,转载请主动联系钛媒体授权】
睡在咖啡馆沙发上的70岁老人
11月4日,70岁的王修煜,从焦作坐了9个多小时硬座到了北京,下车后直奔中关村创业大街。
他想找一笔资金,把自己关于风电、水电的研究成果付诸实践。直到11月16日,这么多个晚上,他都蜷缩在创业大街某个咖啡馆靠墙的沙发上过夜,早上醒了就吃一碗泡面,然后去高校、能源公司、创业大街的投资机构推广自己的成果,晚上回来就和咖啡馆里形形色色的人聊自己的项目。
“我从《新闻联播》知道这个地方可以找到投资人。”但老人对此有些失望,事实让他觉得这里找不到。老人说,自己年轻时在银行做信贷工作,退休后潜心研究了20年,他坚信自己研究出来的新型发电设备,可以为电力事业带来变革。为了等到一个答案,他一度退掉回家的车票。
在北京12天后,他得到了自己还比较满意的结果,“学校的教授比较赞赏我的想法,现在我更有信心了”。
11月11日,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某咖啡馆,王修煜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研究项目。他这几天不厌其烦地向周围地人讲自己的项目。据媒体报道,2014年1月份,王修煜申请了7项相关专利,这些专利都已经通过了审查,进入了公示阶段。然而,在这条街的这些天,他拿着材料找到投资机构,对方几乎都会告诉他「项目不对口,没法进入筛选」,这让他很失望。
咖啡馆里,一个创业者听了王修煜“找不到投资”的感叹后,提出给他看一看手相。他告诉王修煜,投资机构都有年龄筛选,以70岁的年龄,不太可能拿到钱,“你每天念三遍佛经,别吃肉,也许可以等到好运”,他给王修煜支了一招。
这个咖啡馆,客人只要花30块钱,就可以在沙发上睡一晚。王修煜在这里睡了12晚,桌上放着的,是他从家里带过来的行李,一个背包,一个纸袋,一个水壶。
每天早上7点左右,王修煜醒来,洗漱都在咖啡馆的洗手间完成。
他从家里带了17块方便面块到北京当早餐和晚餐,午餐他会到外面小馆子解决,这些泡面吃完后,他又到路边小摊上买了几个饼替代。他说自己并不十分富余,“能省就省吧”。
到北京,除了到创业大街找投资人,王修煜还尝试寻找做能源研究的高校和机构,以及一些相关企业。他觉得自己的成果,如果付诸实践,可以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关于风电的项目,至少可以提高发电量50%,降低装备制造成本40%”,这些也是支撑他有信心到北京活动的重要原因。
老人对北京的路不熟,出门也基本靠步行和公交车。他从中关村上了114路车,去位于朱辛庄的华北电力大学,他想去那里找找大学教授。
第一次去找大学教授的路上,他说,晚上失眠了,没睡好,公交车的路程1个多小时,他一路打起了盹。
从校园里出来后,他很高兴,他找到了学校里一个能源研究机构,里面有几个博士生在办公,但是领导不在,他把自己的材料给了博士生,对方说,会递给领导,等领导回来看了材料,会有人跟他联系。
他把第二天回家的车票退了,在北京等专家教授的答复。
等了两天,还是没等到答复,他收拾好东西离开创业大街的咖啡馆,决定再去一趟,“要是没会到里面的专家教授,我就在学校附近找个小旅馆住下来等”。
这次,王修煜见到了风电、水电的教授,对方对他的成果表示欣赏,王修煜与教授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探讨,“风电的专家说,我的想法要先做样机,大概20到30万,他建议我找到投资人,然后找到买家,这件事就能办”。
王修煜对这个结果很满意,专家的认可,对他鼓舞很大,他决定先买票回家,再想下一步。
在咖啡馆摆棋局寻人的“创漂”
可以这么解释创漂:为了创业而漂泊异乡的人。
30岁的汪小生这些年一直在尝试,打工、开店、做电商,但都没有大的收获。他喜欢打篮球,有一次他突然想到,为什么不做一个约球的应用,去达到其他类似应用没有实现的功能,用自己的爱好去做互联网?这个想法越来越强烈,11月7日,他跟女友话别,从重庆来到北京,在飞机上,他在一张纸上写下了自己对产品和运营的构想,到达后,他在中关村附近租了一个床位,然后来到创业大街,在咖啡馆摆下棋局,等待志同道合的人。摆了4天,他真的遇到了一个跟他有共同想法的人。
汪小生说,他坚信,做互联网,一定要选择到北京,这也是吸引他到创业大街来的原因。
他在网上得知,在这里的咖啡馆,是创业者聚集的地方,所以他很明确地找到了自己寻找志同道合者的地点。
三个棋盘上,他摆了一个残局,还在牌子上附上了自己微信的二维码。他说,用这样的方式,也是因为自己很喜欢下象棋。
汪小生一连摆了几天,每天一坐就是一整天,期间有不少人跟他下着玩,也有一些人跟他谈起了项目,更多的时候,来来往往的人、到咖啡馆参观的人,都是被他座位卡上“以一敌三”这四个字吸引来围观。还有“创业者”下完棋后,跟他讲了一些关于机会、成功的“哲理故事”,并邀请他去公司参观,但当他去了之后发现,对方是在找所谓的加盟,“太不靠谱了”,他说。
收了棋局,汪小生步行几公里回到出租房,这一切对他来说,并不比以前苦,他满怀着希望。
他住的地方,是四个人合租的高低床位,50元一天,室友是附近大学的几个学生。
在创业大街这些天,他也会偶尔留意那些广告墙,上面贴满了找合伙人、找投资、买项目的广告。这一切似乎很便利并且充满机会,又似乎让人觉得一文不值。
在来北京的飞机上,汪小生在笔记本写下了关于自己体育O2O创业的构想。
他说,自己有强烈的渴望做成这件事,等他稳定了,再把女朋友接过来,女朋友目前在重庆从事服装生意,“她太辛苦了,我每天早上起床都会打视频电话叫她起床”。
摆了几天,汪小生终于遇到了愿意跟自己一起创业的人。“我们下了几局,聊了一下很投机,然后一起吃了一顿饭,之后很快决定一起做,现在我们在写商业计划书,很快就会着手启动”。
钛媒体影像专栏「在线」
力图准确记录互联网中那些在线的个体
影像是准确的,但影像并不是全部的事实
影像是自由的,但影像也是陷阱
这个「在线」的时代,我们等你来一起发现
【图片版权归钛媒体影像《在线》所有,转载请主动联系钛媒体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