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十大读享商业领袖”之一
“靠父母你可以成为公主,靠男人你可以成为皇后,只有靠自己你才可以成为女王。”
——王潮歌
她被誉为中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导演,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她是核心创意成员之一。她开创实景演出的先河,《又见平遥》、《印象·刘三姐》、《印象·国乐》等一系列作品,蜚声海内外,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范本。
在公众眼中,她是率性而为妙语连珠的魅力女性,在朋友和搭档眼中,她是永不倦怠要求苛刻的“疯子”,在团队成员眼中,她是无所不能创意无限的“王导”,在丈夫眼中,她又是一位温柔知性的完美妻子。
她是谁?
下面,我们就带您认识一下这位为爱而活的率性“女王”,著名导演——王潮歌。
王潮歌的口才极好,马云曾称她为“女马云”,任志强对她的评价是,“语言有特点”的人民艺术家,而罗辑思维的罗胖说她是“他见过口才最好的人。”
王潮歌聪明且自信,她说:“聪明已不是我的优点了,就像我脸上的痦子,它是我的一个特征。”她说这话听起来有点狂妄自大,但是对于王潮歌的团队来说,王导已经说得很谦虚了。当《又见五台山》距公演还有三天时间,还在艰难复排时,他们仍然认为,这个困难不管有多大,有王导呢,告诉她,她会解决的。“我也会这样告诉我们的人,不用着急,有我呢,会有办法的。我能行。”一个拍摄王潮歌纪录片的导演说,“她脑子里有个小宇宙,脑洞一开,问题就解决了。”
王潮歌是个超级工作狂,她在零下十几度的室外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从不叫苦叫累,可以连续一个月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曾有媒体这样评价王潮歌:“她的热情和用心可以打120分,战神附体、刀枪不入、金刚不坏。”
王潮歌对于工作无比投入,苛刻到近乎变态的地步。导演圈内都知道,张艺谋是个工作狂。业内人士通常将与张艺谋搭档视作畏途,因为经常会被老谋子折磨得死去活来。据说有一次张艺谋跟团队成员开会,老谋子越开越兴奋,忘记了吃饭这回事,但是别人受不了啊。一名成员边开会,边在桌子底下偷偷给会场人员群发手机短信:“哪位好心的同志勇敢地站出来,跟导演说一声,让咱们去吃晚饭吧。”还有人祈祷:额的神啊,请您下凡给张艺谋按个暂停键吧!若你没工夫,请派神灯来;若你的兵器都占着,天降苍蝇拍也行……就拍一下,让他晕过去吧,让我们好歹眯一会儿。
但正是因为工作起来如此疯狂,张艺谋才能奉献出众多创意出众的作品。
曾长期作为张艺谋的铁搭档的王潮歌说,赢得张艺谋信赖的“秘诀”很简单,她是比张艺谋更加勤奋的工作狂,而且更加聪明,更加有创意。王潮歌的聪明不是灵光一现的小聪明,在幕后,她付出的辛劳常人无法想象。熟悉王潮歌的朋友大都认为,她在工作时,基本上就是一个疯子。王潮歌的好友,旅游卫视董事长韩国辉这么评价她:“我见过他们拍戏,那是一群疯子,现场没一个正常人,包括她自己,他们在那个过程中间,在舞台上面张牙舞爪。”别人导演一台舞台剧,两三个月就能完工,到她这里,至少得两三年。在创作《印象·刘三姐》时,她在两年间不断推翻重来,先后修改了109次,基本上每周都要修改一次。
王潮歌的修改,不是在改进中不断完善,而是颠覆。
王潮歌自己也非常清楚颠覆的痛苦:增加工作量,会把自己推向深谷,也会让一起工作的人疲惫不堪。但她不屑于打磨和改进,她要的是颠覆,在毁灭性的颠覆中日臻靠近心中想要的作品。每一次的颠覆,每一次的否定,对一个作品来说都是灾难,但又意味着浴火重生。王潮歌相信,只有抱着这样破釜沉舟的精神,才能将作品推向此前无法企及的高度。王潮歌对作品的极致要求,在她参与执导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体现得淋漓尽致。有一个在奥运会导演组中很流行的笑话:构思创意讨论会上的人们是不能轻易去厕所的,而且即便忍不住去了,剩下的人也会担惊受怕,因为等那个人回来,之前所讨论出的成果被推翻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工作室的门卫大爷早适应了他们这种拼命的工作作风。哪天王潮歌他们夜里在12点前离开,大爷还说,“今儿走的早点儿。”
王潮歌对于“女强人”这一评价嗤之以鼻。王潮歌说,为什么口若悬河,指挥“三军”的女人就不是男人心目中的好妻子?王潮歌说:“他们愿意看到我们坚毅隐忍以及甜美可爱,但当看到修饰漂亮的女人征战商场,他们就从心里嗤地一声,女强人吧你们?他们就是脑子里有一个对女性固定的标准,因为你不符合,他们就会不喜欢。”
王潮歌不是“女强人”,而是“强女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她首先是个女人,其次她很强大。一名采访过她的媒体人评价道:“如果你以为。王潮歌这种以刚克刚的方式去跟男搭档合作工作,家庭会不幸福,实际上却相反,她是深谙男性世界规则,并且知道什么时候该对抗,什么时候该妥协的人。”她的一名同行则评价道:“她是真正的强女人,善于驾驭各种男人,就连张艺谋这种个性极强的男人她也能合作十年,足见其情商。”
在工作中,王潮歌能一连多月穿黑棉服裹头巾,在冬日海边的露天剧场,素面朝天地顶着海风上蹿下跳;在工作之外,她又变身为超级时尚达人。她喜欢买各种时尚衣服和鞋,脸上用的是各种世界顶级化妆品。她的衣服多到夸张。在美国大都会导演多明戈主演的歌剧《秦始皇》时,她48天换了48身衣服。在家里,她专门用一个二十多平米的房间来放衣服,但也只能放一季的,衣服多到她自己都有些内疚。她说,买衣服是她减压的一种方式。
“我爸就认为,世界上不可能再有比我更好看的女人。”
王潮歌认为,自己的今天,首先应当归功于自己的父亲,是他让自己充满了自信,让自己的心底充满爱。根据王潮歌的描述,她的父亲是那种在她数理化均不及格时,只看到她语文全班第一就非常满意的父亲,是那种看到他幼稚的第一篇诗作,会欣喜地称赞她就是未来的艾青的父亲。总而言之,他是让王潮歌认为自己从小就是“天赋异禀”的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成长下,王潮歌从小就是一个情感充沛,个性张扬的人。十几岁的王潮歌有两样心头宝,一样是一个小哥哥,这个小哥哥是谁,现在她已经记不清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心里有一个秘密喜欢的人,让她变得美丽而丰富,就算是她被老师插着腰骂的时候,心里依然感到坦然而自在。
第二件心头宝则是读书。《人民文学》杂志每个月出版的那一天,对于王潮歌来说都是节日。她甚至激动到要把脸洗干净,梳妆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坐在自己的床边,然后摆一点小零食,因为她今天要看《人民文学》了!她看书时心头流过的甜蜜,与想起小哥哥时的感觉是一模一样的。由于从小养成的习惯,阅读成为王潮歌的一个终身爱好。不管走到哪里,工作有多忙,只要 一有空闲时间,她都要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她获得了巨大的快乐,这是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书籍已经成为她精神上的“小哥哥”,也是她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她说,对我来说,书不是灵丹妙药,不能立即让我成功,但书是空气,是我安眠的枕头,是我走在路上遇到的让我心动的男人。王潮歌此后的人生轨迹,生动地诠释了一句话:女人,应该自信地为爱而活!自信的女人,遇到心仪的对象就要主动争取、大胆出击。据王潮歌自己说,大三时她就成功以“美色、才华和聪明的引诱”俘虏了自己的班主任,结婚至今二十多年,俩人一直恩爱。“从来没有经历过什么失恋的挫折,谈了一个男朋友就结婚了,而且一直没离。”
1988年,20岁的王潮歌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导演表演系。徐东也刚毕业到广播学院任教,刚好是王潮歌的班主任。大一那年教师节,徐东班里的学生编排了一台晚会。晚会结束后,徐东问是谁策划的,大家供出了王潮歌。徐东对王潮歌的印象是:这个漂亮女生很有才华!徐东不知道,王潮歌也在偷偷观察着他。徐东身高一米八几,外表儒雅,令情窦初开的王潮歌崇拜不已。但是那个年代风气十分保守,女学生与未婚青年男教师之间如果多说几句话,难免会引起风言风语。
为了引起徐东的注意,并获得与徐东接近的机会,王潮歌使了一个计策。只要不是徐东的课,她不是逃课就是上课睡大觉。徐东心里着急啊,身为班主任,他认为自己有必要让这个女孩子迷途知返,绝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有才华的苗子就这么毁了。徐东决定,中午放学后和她谈谈。借着谈心为名,两颗年轻的心越走越近。1992年夏天,王潮歌毕业了。徐东攥住她的手说:“你毕业了,现在不是我的学生,我可以名正言顺地和你谈恋爱了。”这一牵手,就是二十多年,直到今天。
王潮歌的爱,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情爱,更包括了对事业的爱。更为难得的是,她对国家对民族文化有着发自内心的深沉之爱!王潮歌将自身天赋、爱好和职业完美统一在一起。她的团队招揽了不同领域的人,衡量的惟一标准就是热爱。团队成员都极度勤奋,这个勤奋不光是后天的努力,更因为陶醉其中。
“我理解的勤奋就是不舍得睡,不舍得耽误任何一分钟的时间,觉得干这个事情极度有趣,我就没完没了的干,这叫勤奋。”
别的导演大都选择迎合市场,迎合资本,拍商业片挣大钱,而王潮歌却选了实景舞台剧,主题无一例外地都是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别人不敢走也不屑于走的路,但是她却吸引到一群跟她一样的“疯子”,忘情地投身其中。正是因为没有刻意追逐讨好资本,充分发挥了多元化的个人艺术风格与前沿创意,她的作品倍受媒体、艺术界及高端商业品牌的青睐,反而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她的实景舞台剧《印象·刘三姐》在2004年公演之后,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这部舞台剧以阳朔的山水实景作为舞台和观众席,以经典传说“刘三姐”为素材的伟大艺术呈现。放眼望去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都化为舞台,给人宽广的视野和超脱的感受,使之完全沉溺于美丽的阳朔风光里。世界旅游组织官员看过演出后如是评价:“这是全世界看不到的演出,从地球上任何地方买张机票来看再飞回去都值得”。正是由于这部剧,阳朔被世界旅游组织评为:目的地最佳-休闲度假推荐景区。在此之后,王潮歌执导的“印象”系列和“又见”系列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皆已成为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范本。
在大家都认为王潮歌的强项是实景舞台剧之后,她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中国民族音乐。她收了象征性的人民币一元钱的导演费,迎接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舞台上表现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对于当时的王潮歌来说,这是一项巨大的冒险,因为她要用自己摸爬滚打十多年年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市场号召力、名望、社会地位,去砸到一个可能没有回报的舞台上,但是她觉得这么做有价值,就义无反顾地去做了。她的这一选择,将自己和自己的团队抛向巨大的风险之中。实景舞台剧好歹还有个旅游概念支撑,民族音乐剧完全就要靠唤起观众对中国传统民乐的支持才行。现在还有几个人去听高雅音乐?就算听高雅音乐,也是听贝多芬、巴赫等西方经典,用的是钢琴、小提琴、萨克斯管这些洋玩意,谁还有兴趣去听中国的丝竹之声?为了这台表演付出的所有时间、心力、成本,都有可能颗粒无收。
王潮歌为什么做这件事?因为她看到,今天中国的年轻人不太想听中国的音乐,很多孩子从小学钢琴、小提琴,却很少有人学中阮和二胡。王潮歌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她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希望在一百年后,中国的孩子仍然能听到中国传统音乐。她希望自己能在心灵上唤醒国人对自己的血脉,对自己文化的尊重和认可。这件事总要有人去做,正好自己有这个能力,于是就义无反顾地去做了。2013年8月,《印象·国乐》在中国国家大剧院隆重首演,被媒体赞誉为“真正的中国好声音”。
在演出现场,连过道上、走廊都站满了人,他们一直站着看完了整场演出。除了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大概一半以上的观众激动得流下了热泪,他们都被中国自己传统音乐的巨大魅力所震撼。王潮歌站在现场,目睹观众们爆棚的热情,也激动得浑身颤抖,哭得稀里哗啦。《印象·国乐》首演获得巨大成功后,由北京、上海、兰州、长沙、大连等地一路跨海走到台湾。《印象·国乐》在台首演当晚,台湾的观众也是掌声和哭声一片,他们暂时忘记了海峡两岸的分歧与隔阂,都在为自己民族文化的超凡魅力而感动。
王潮歌谢幕时感性说道,国乐从敦煌壁画、大漠风沙中走来,一直走了1000多年,“我们穿过海峡站在这里特别不容易,大家脸对脸、心连心,我们中国人很棒,我们的国乐很棒。”
王潮歌心中有一个梦,属于她自己的“中国梦”,那就是在经济繁荣的中国,复兴属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让全世界都欣赏它,赞美它,让其更加发扬光大。它与成功、赚钱这些功利的目的无关,而是为自己民族、子孙做力所能及的贡献的心愿。让中国人未来在国际上更加有尊严,有自信地活下去!
让我们在此衷心地祝愿,王潮歌这位美丽自信的魅力女王,能够站在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潮头,谱写出一曲激昂澎湃的民族颂歌!
(本文由总裁读书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