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邵宇 | 猪周期、比特币、科创板和楼市机会,一张地图预见未来

7485

导语

邵宇,东方证券总裁助理、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金融学博士、中国社科院博士后,牛津大学SWIRE学者。研究领域覆盖国内外宏观经济、权益债券投资策略和金融工程。

财经早餐特邀邵宇博士做客名人早餐会,分享2019宏观经济走向、房地产的机会与风险、科创板怎么玩等方面的最新思考。

--------------

经济数据企稳,货币政策怎么走?

财经早餐:一季度,我国经济数据稳中向好,但二季度以来,一些数据并没有达到预期。有分析认为,经济会在年中起底回升,您是否支持这样的判断?此外,5月份CPI数据创一年以来新高,对我国下半年货币政策有何影响呢?

邵宇:现在的经济情况看起来还是比较复杂。一季度大家都觉得信心满满,跑赢预期,整个开局还是不错。但到了四五月份的时候,高频数据就水落石出了。

一季度实际上有税收的效应。由于4月1号有税收的调整,大家可能做更多的生产,把工业增加值带起来了,整个经济看起来是相对稳定的。但到了四五月份,税收的效应已经慢慢淡化,投资、消费均出现一定程度下滑,所以大家担心经济的底部究竟在哪里,而且下滑的趋势能不能得到抑制?

根据过去我们每年的时间序列,经济增长的大致逻辑关系,很多年都是前高后低的。比方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4%,二季度6.1%左右,三季度6.1%左右,那么四季度可能稍微回来一点,在6.2%左右。

目前经济增长仍然在6%-6.5%政策区间里,我觉得这一点大家不用特别担心。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是有一定韧劲。但我们也注意到,一些趋势性的现象可能导致经济下滑,一方面是因为基数效应,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家信心可能有待加强。如果能够做出一些相应的政策调整,我觉得可能对整个经济的稳住以及进一步的可持续增长是有一定帮助。

另外,确实有一个比较挠头的问题,就是关于通胀(CPI)。大家如果关注这个研究,你会知道,中国通胀基本上是一个猪的周期。今年非洲猪瘟的影响其实是蛮大的,这对CPI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我觉得可能会在2.5%,甚至再略微向上一点,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历史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即便有各样的食品方面不利的冲击,我们总体上认为,通胀并没有特别多的超过预期。

现在大家比较纠结,因为经济略微向下,通胀却略高一点,是不是会造成滞胀?滞胀就很麻烦,因为政策的空间被抑制住。我们觉得好消息在于,虽然看起来通胀率有点高,但是总体可以控制。

进入到三季度,全球货币政策最主要的发动机美联储,可能会及时执行新一轮货币宽松。也就是说,美联储可能会降息,同时不再收缩资产负债表。因为全球资本流动,满足一种套息的交易结构:美联储加息,别人一般都得加息,否则,汇率就会带来一定的冲击,资本就会流出。现在,美国不加息,其他国家都松了一口气。

这样来看,如果在后续增长中,做出一定的政策对冲,比如适当的降准或者降息,整个经济的底部或者弹性就能够得到足够的支撑。整体而言,我们对经济增长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有一定放缓。只要结构有所优化,我们觉得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是资产还是货币?

数字货币能否改变世界货币格局?

财经早餐:今年以来,数字货币掀起一波不小的反弹,同时币圈红人孙宇晨以460万美金高价获得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再次引发市场对比特币价值的热议。众所周知,巴菲特认为比特币是一个泡沫,这样一个拒绝泡沫的投资大佬,接受币圈红人孙宇晨共进午餐。这是否说明是看空不做空呢?

邵宇:这是个挺有趣的问题,使我想起一部叫《西虹市首富》的电影,它也提到主人公跟巴菲特吃了顿饭,然后他买什么股票什么股票就涨。

我对比特币有自己的看法,大家都觉得它是一种货币,但其实比特币不是一种货币,而是一种资产。因为没有一种货币能够从几分钱或者几厘一口气涨到2万美金,然后又跌到大概三四千美金。货币要稳定才有足够的购买力,所以它像是一种稀缺的资产。2018年,因为有很多黑天鹅的冲击,包括流动性的收缩,比特币下跌近80%,也就是最受伤的一种风险资产,但今年比特币反弹150%。所以它作为货币肯定是不合适的,更像一种资产。

也许比特币的初心是能够对抗目前这么多流动性的释放、对抗印钞机,结果它自己成了一个最佳的投机标的,所以比特币价格经历了大起大落。货币投放增加,它一下就涨起来;稍微收紧,就跌下去。因此,我觉得在投资货币或者是作为特定的资产方面要特别小心。

最近Facebook发了Libra,这在业界是一件蛮轰动的事情,大家说这就是大号的Q币,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但你要知道,Q币没有得到VISA或PayPal这种主流金融机构的支持,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游戏规则。

 

其实是不是区块链或者是不是一种新的数字货币,没有那么重要,它只是由全球最大的超级公司所发行的中心化货币,这种货币又得到了主流金融机构的支持,所以它如虎添翼,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应用。

我们以前觉得货币一定要主权国家发行,现在,可以由一个有信誉度、有30亿粉丝的社交公司发行,这可能是未来的一种潮流。当然,它跟主权货币之间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搏斗跟对抗,这就启示我们,不管是采用区块链技术或者去中心化技术,我们在未来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货币状态?即便是数字货币,它是不是应该由中央银行发行,或者私人发行也可以成为未来的趋势,我们觉得有待观察。

总体而言,我们觉得中国一定会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否则在竞争中,我们会处于相对劣势。因为Libra并不是要跟PayPal、跟微信、跟Q币之类竞争,它的目标是直接跟美元、人民币和欧元竞争。所以,我们要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以及足够前瞻性的措施,才能够明确的应对。

财经早餐:因为它是锚定美元或者一揽子货币,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讲,它很难取代法定货币。

邵宇:一开始,我们都知道是锚定一定的货币。比如,信用货币的发行逻辑是这样的,跟着黄金来对不对?

财经早餐:对。

邵宇:那么黄金消失不见了,它纯信用的创造,为什么?

 

财经早餐:它自循环?

邵宇:对,他不光自循环,而是大家信任它。比特币为什么有问题?因为它的存量是有限的,它跟不上整个经济增长,这就如同黄金一样,所以它更像一种资产。现在黄金也像一种资产,而不是一种货币,没有人用黄金支付了,那是几千年前的事情。如果它能够控制一个合适的币值,拥有一定增长空间,在理论上,Libra作为货币是有可能的。

在服务实体与控制风险之间

金融机构该如何平衡?

财经早餐: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也是我们当下所倡导的。但是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有两种解决方案的声音。第一种认为,中小企业应该是由中小银行来支撑;第二种认为,大型银行应该通过发展Fintech(金融科技),降低风控审核成本,也可以解决。您支持哪种观点,为什么?

邵宇:我觉得其实都有各自的优势,或者是性价比的考虑。因为大公司得到大银行的支持天经地义,整个世界都是这样子的。中国对所谓中小微贷款的起点是500万以上,其实不可能再小了。因为大银行放500万,意义都不大。现在很多科技公司,比方说像阿里小贷之类的,可以到8000块钱,8000块钱的生意工商银行不可能会去做的。

财经早餐:没错。

邵宇:当然,Fintech能够提供一些帮助,但究竟是由银行的巨头来对自身进行改造,还是一些互联网巨头获得金融牌照后进入渗透,我觉得都可以,因为大家会在关键的地方找到平衡——性价比平衡。我投到技术里的这一单所带来的成本跟我获取的贷款收益是相称的。因为这是一个生意,我投那么多钱,技术不挣钱我肯定不做了。总体而言,我觉得这个世界的趋势就是这样子,大银行对大企业,小银行对小企业,基本上Fintech的这些科技类公司可能对无数微利的个人或者小微企业,这就形成了一个分层的结构。

财经早餐:就分成三类。

邵宇:对。

财经早餐:会比较合理一点。

邵宇:在这种情况下我还想特别提到一点,所谓融资难、融资贵,大家提的还是一个贷款的问题,中国其实缺贷款吗?还真不缺贷款。

财经早餐:缺直接投资。

邵宇:缺的是股权,因为我们现在的杠杆不断上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的越猛、服务的越到位,放出去的贷款就越多,贷款越多意味着债务越多,债务越多,杠杆就越高。你再努力,也就这样。我们现在需要什么?需要更多的资本,因为资本注入到一个公司以后,整个杠杆就降低了。所以我们认为,需要像科创板等创新来提供股本,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

财经早餐:股权投资还是应该大力发展,才能本质上解决这个问题。

邵宇:对。

推出科创板其实没有所谓的完美时机

财经早餐:科创板在6月13日正式开板,稳定的市场环境将有助于科创板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但是近来,上证指数从2440点冲到3288点后又回落到如今的2900点上下。这样的市场环境将对科创板投资产生怎样的影响?

邵宇:我们总希望在一个完美的时机推出一个完美的创新,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其实没有所谓的完美的时机。我们希望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能安安稳稳做点事情,但是我们都处于一个百年变局,你不可能设想我们一天到晚就是风平浪静。

所以我们觉得关键在于一方面要做充分的投资者教育,让大家真正理解它的核心是什么,它是一个信息披露,然后是一个市场化决定。至于推出的适当时机,在目前这样一个点位,它也不能说特别贵,也不能说特别便宜,还是有一些可以投资的价值,我们觉得相对来说已经算是比较成熟的时机。另外,科创板作为金融供给侧改革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经常说时不我待、机不可失,所以要尽快的推出,当然平稳的话是市场需要的。

博弈的力量会让它慢慢平衡,毕竟有五个交易日能够充分的释放博弈动能。所以我们觉得,投资者可能还是要做更细致的研究。因为这是机构投资者跟非常有经验的成熟的高净值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它会变得更加剧烈。提醒大家要多做一些专注的研究,才能真正在科创板浪潮里有所斩获。

财经早餐:要回归到科创板本身的市场定价的基础。

 

邵宇:是。

深度城市化

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终极动力!

财经早餐:我国一直是追求区域发展平衡的,您的新书《预见未来》中也提到,深度城市化是新三驾马车之一,另外两架马车一个是消费升级,一个是一带一路,但是从世界发达经济体成功的经验看,凡是成功的城市群区域往往会聚集大量的资源,形成单边流入趋势。我们想知道您提到的深度城市化,只针对聚焦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深度城市化,还是范围更加广的深度城市化?

邵宇:我们以前一直在争论一个问题,就是区域之间是不是要完全平衡的发展。应该去做乡村农村的小城镇投资,还是说集中在超级城市。慢慢其实已经有一些答案。我们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人流、物资、资金肯定是集中在一些核心的节点的城市跟城市群,所以发展城镇小城镇以及跟超大城市结合在一块,最终形成新一代的城市群的战略。

为什么把它称之为深度城市化,不叫做一个纯的城市群战略。因为以前的城市化我们是这样做的,基本上采用的是一种新城的模式。比如,上海浦东新区在30年前都是一片农地。怎么样去做新城化(城市化1.0状态),其实很简单,过江隧道修过去,把地铁通过去,然后把市政府、区政府迁在那,这不就有人气了。然后搞一个工业园,比如金桥加工区,然后卖地,连阳就卖起来了,这就运营城市了。它的核心逻辑是土地城市化。需要土地,吸引更多外来人口入住,这就完成了一个城市化,叫做新城模式。

然而,它也有很多的后遗症,我一直提到它最大的一个后遗症就是春运,春运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规模最大的哺乳动物的迁徙。但这不是从古到今都有的,就是90年代允许大家去南部去沿海打工的时候,才会有的现象。

为什么称之为深度城市化?因为在这过程中有2亿的农民工,其实就是来回的折腾。如果是深度城市化,我希望在未来的一些核心的城市群里,让这些人真正能够安居乐业下来。那么再加上大概1.5亿人口,也就是说最终所谓深度城市化,除了原有已经在城市群5亿人口,可能在未来1520年里有3.5亿人口,就是来回倒腾这些人,能够真正的生活在这些超级城市群里,这就是深度城市化,而且我们觉得这可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别终极的动力。

但是我们要提醒一点,他们跟第一批落户在城市这5亿人口还不太一样,购买力可能没那么强,因为很多都是农民工。比如我们路上遇到的,像快递小哥,他要能在上海或者一线城市体面的生活,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的投入。怎么样为他们提供体面的工作,体面的居住环境以及可持续的公共服务的条件才真的是深度城市化要做的。

而当他们能够幸福快乐地生活在城市群里,中国就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奇迹!

财经早餐:所以说深度城市化不仅仅是表面上硬件,还是要软件能融入进来。

邵宇:没错,要制度的变化以及以人为本的城市化。

 

一边密集调控,一边房企抢地

楼市投资机会怎么抓?

 

财经早餐:提到楼市,我们有一个宗旨叫房住不炒。但是最近中原地产公布数据显示,1到5月份,全国50个大城市合计土地出让金达1.59万亿元,同比上涨12.3%,其中二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同比上涨达81%。说明房企拿地的积极性非常之高。与此同时,1到5月份房地产行业发布调控政策高达205次,同比上涨近30%。基于上述现象,您认为下半年楼市的投资机会和风险在哪里?

 

邵宇:房地产对中国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还没有离开城市化的高潮,特别是还有一轮深度城市化,15年到20年。就是说房地产还是有空间的,但这空间跟以前不太一样,以前可能是全面开花普涨,核心城市的资产会更加的值钱。现在看起来未来趋势会变成这样,在深度城市化的核心城市群,房产有一定的增值保值空间。

 

为什么要强调房住不炒的政策?很简单,因为中国按照现价来估,整个房地产的价值要接近450万亿人民币。我们的GDP一年是90万亿,房地产的总值是GDP的五倍。同时,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总值相当于美国+欧盟+日本房地产市场的总和。

 

在我们居民的资产配置中,股票很少,房地产配置实在太多了,集中了居民75%的购买力跟财富。大家都知道分散投资是一种基本原理,现在集中这么多,一旦出现问题,那不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觉得推出房住不炒的政策是很正常的。

关于房地产投资,我建议,在核心城市群,一二线。如果看拿地就知道,这次很明显,大家只拿一二线的地,一二线城市周边的卫星城镇。三四线有一个前提条件,只能布在超级城市群的周边才行,别的地方没有机会。

 

财经早餐:结构性分化也很严重。

 

邵宇:非常严重。

中国经济想转型突破?深度参与新一代全球化!

财经早餐:“走出去引进来”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最重要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发展业务也已经作为佼佼者,联想此前却站在风口浪尖之上,对中国的跨国企业,很多人发出了一个声音,好像是“走出去回不来”的这种担忧。那么您觉着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声音?第二就是我们到底要不要走出去?第三,我们到底以什么方式走出去?

邵宇: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走出去,你去哪里?比如,地缘上选择,去一带一路就是稍微穷一点的国家,还是去欧美比较发达的国家。走出去,你干嘛?做产能投资、绿地投资、还是去购买一些资产。这样一区分,我觉得这个问题就很清楚了。

如果去发达国家,主要的是买一些核心资产和房地产,也可能买一些技术,但前提是能买得到。在不发达国家,可能投的是产能,需要的可能是资源和市场。所以我们觉得要去权衡,有时候为了全球配置,可能要布置一些海外的资产,包括新兴市场的资产,或者发达经济体的资产,它可能是有一个避险或者是一个组合的效果。

最近这段时间大家看到了很多大型财团在海外有很多的项目,它可能不是买的我们特别想要的技术,而是买了一些房地产或者一些金融资产,目前这种投资相对来说国家管得比较严格。如果是去获得市场、优质的技术、资源等,国家相对来说比较鼓励。比如,在一带一路国家投一家厂,或者是去投一个矿山、水电站,相对来说比较支持。

 

为什么要走出去?走出去其实就是新一代的全球化。以前我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很简单,就是把美国或者欧洲最先进的技术和资本带进中国。然后开了很多公司,开始生产。为什么要在这生产?因为中国的土地跟劳动力比较便宜,然后把这个东西卖到全球去,它可能是跨国公司的商品,但它就Made in China了。苹果就很明显,设计在加利福尼亚州,最后是由中国完成组装,这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

 

中国想重复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国到周边的国家去找这些资源、市场跟人口红利。如果把前端的技术跟资本控制在手里,对整个的全球化过程就比较有把握一点,这就是我称之为叫做全球化4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相对来说,决策者是比较支持的。因为这是为了中国长远考虑,当我们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了以后,周边还有印尼、越南、印度那么多人。在机器人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我们觉得对人口红利的利用、使用和新的市场的发掘,就如同复制中国的成功经验,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在这里能够赚到更多的机会。

举个例子,日本在海外特别是东南亚投了很多的钱,所以日本在海外的营收超过它在国内的营收,因为国内老龄化没有那么大的市场,所以我们说它通过海外的投资又重新再造了一个日本,所以它GNP比GDP要大很多。中国也想做到这一点。当我们没有人口红利的时候,我们想到别人那去弄点钱、弄点资源来形成一个新的循环。

当然这也取决于人民币国际化能走到什么程度,这是一盘很大的棋,现在正在一个进展过程中。

一张未来十五年的中国淘金地图!

财经早餐:最后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们发现在多次公开场合您都会使用一张地图,业内有一部分人认为这叫邵博王牌地图,我们很好奇这张地图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秘密,有什么样的故事或者蕴含什么样的宝藏?

邵宇:其实业界对我这个王牌图的称呼很多。有挺多张王牌图的,每次必讲,而且我相信大家都有一些启发。这张地图实际上是这样子的,它有两个概念在里面,第一个就是深度城市化,第二个就是一带一路。因为这张地图是中国自己的未来的城市群的格局,以前大家都喜欢把中国分成一线二线三四线十七八线,我自己来自一个十八线的小城镇。未来我们觉得只有四类,那张图都画得很清楚:第一,三个超级大湾区,一线城市群;第二,五个绿色的二线城市群,这是产业转移的最基本的地带,它叫做黄金十字架,一个是沿京广线分布的三个城市群,另一个是沿黄金水道长江分布的三个城区;第三,黄色的代表区域或者特色的经济区域,可以叫三线城市;第四,红色地方都在延边和沿海的地方,这叫做地缘跟能源的敏感区。

 

我们觉得未来中国的核心发展的地理逻辑都集中在这些有颜色的点上,这是它的一个核心构架。深度城市化就是说如果你要买房子、投产能、投基础设施、投公共服务,你得在这里头想。别的地方你就别费劲了,性价比不行;另外这张图我把它镶嵌到整个亚欧大陆上,看到的就是中国一带一路想要达到的效果。

 

所以这应当说是未来15年中国的一张淘金地图,你找到这些核心的节点,在里面做相应的核心资产配置,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