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新喜
说到共享充电宝,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是过去王思聪立下“共享充电宝能成就吃翔”的flag。
但发展到今天,共享充电宝没死,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共享充电宝的春天来了。
伴随着共享经济大潮爆发,共享充电宝在2015年左右出现,2016年前后迎来了投融资高潮,2017~2018年是共享充电宝低调发展的两年,目前共享充电宝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基本形成了以街电、小电、来电、怪兽充电为主导的“三电一兽”格局。在7月15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发布《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据报告显示,2019年共享充电市场总体实现了稳步增长,全年用户规模达到1.5亿人次,逐步渗透商场、餐厅、机场及休闲娱乐等主流消费场景。
而共享充电宝的红利期目前还没有过去,根据艾媒咨询《2019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增长将达到3.05亿人,其中街电、小电科技、怪兽充电、来电科技的用户份额分别为40.5%、23.6%、20.9%、11.7%。
可以说,共享充电宝已经渗透到越来越多的场景,正在成为一种市场刚需。
共享充电宝还没死,原因很多。
一方面,共享充电宝的覆盖范围扩大,逐步发展成了刚需,另一方面,碎片化场景的应用增长,短视频等应用占用时长扩大,用户的电量焦虑较之两三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电池技术的进步没那么快,充电依然是手机用户刚需。其三,当下,用户在外租借充电宝习惯已经基本形成,由于共享充电宝的布局覆盖面扩大,从餐厅、商场,地铁站、火车站、机场到酒店、KTV、网吧、洗浴中心等场所不断渗透,基本上已经覆盖了用户移动出行逛街、餐饮、娱乐休闲等诸多场景,覆盖范围的扩大,变相降低了用户出门带充电宝的需求,租借充电宝成为许多用户户外场景的一种随机性偶发式需求。
此外,平台的精细化运营正在见效,许多企业利用大数据实现更优的场景布局,实现更多的用户覆盖,实现更高的用户触达率。在过去,共享充电宝当点位不够密集的时候,它难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但是当它实现全面铺开的时候,对消费者生活习惯的培育作用是巨大的。
某种程度上,共享充电宝是通过无处不在的点位铺开,成功引起了消费者的注意。
此外,与共享单车不一样的是,共享充电宝回本周期更短,无需占用公众用地,损耗率低,这都是它能够生存的重要条件。正如王刚过去说的,共享充电宝符合他一贯习惯的模式:刚需、高频、小额大众。模式简单,能跑通能盈利。
根据《财经》过去的报道,热门商区内一个充电宝仓道平均可产生4-6个订单,每单流水4-5元,除去运营成本、商家成本及折扣成本,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利润率能达到20%以上。
但共享充电宝在目前依然困难重重,这体现在诸多方面,未来前景也充满焦虑,它是偶发性需求而不是持续性刚需,随着电池技术以及无线充电的进步,共享充电宝在技术大潮下往往会成为过时的资产,未来用户需求的可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是渠道成本越来越高,洗浴、酒吧等个别热门场景,均需50%以上的分成,这对厂商形成了巨大的渠道分成成本压力。从未来各大厂商对点位与渠道的竞争加剧,渠道的核心地位将愈加凸显,因为商家资源有限,渠道成本上涨,商家成本与分成将成为共享充电宝企业越来越昂贵的运营成本,而渠道涨价或将倒逼充电宝租金涨价,对共享充电宝的用户租借率或多或少产生影响。其次是这对当下的共享充电宝公司的现金流与运营效率提出了考验与效率。
从当下的行业主流玩家来看,当下除街电财报显示其共享充电宝业务已经盈利之外,其他企业的盈利情况均不详,而来电与街电的专利纠纷旷日持久,对这两大头部厂商的运营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此外,行业竞争乱象包括充电线被剪、租借二维码被刮等同行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依然存在。从这个意义来看,共享充电宝行业谈成功还为时尚早。
从行业的现状来看,整个一线城市的竞争正在饱和,下沉市场还存在巨大红利,而共享充电宝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拼点位拼渠道的市场,随着一线的渠道成本越来越高,三四线下沉市场由于市场还处于早期,对于共享充电宝厂商来说,还存在市场早期的议价的空间,它可以以相对较低成本拿下各种场景空间,迅速铺开点位,这样市场形势与状况都将发生变化。
从未来来看,竞争正在从一二线转向三四线下沉市场转移。谁能最快收割下沉市场的红利,或许谁就能赢得下半场的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