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和人才是一个成功的产业园区竞争力的根本体现。
在这方面,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大连高新区)可谓是底气十足。作为1991年建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区域、全国创新创业的高地之一,并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
对此,大连高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原驰对创头条(Ctoutiao.com)记者做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大连高新区已经拿奖拿到手软”。
原驰介绍说,高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三大亮点:一是汇聚了大量高校的人才、二是软件、三是芯片产业。近年来,大连高新区立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已有优势,将产业触角向更广阔的领域延伸渗透。
大连高新区是大连市高等院校最密集的区域,拥有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其他院校。
2009年,大连高新区——高校“区校一体化”建设战略合作签约,高新区与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资源,共同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上的“中国硅谷”。
相关数据显示,高新区内入驻的世界500强企业及行业领军企业项目超过110家,IT从业人员16万以上,成为我国首个千亿级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集群,这一部分原因也正是得益于大连高新区人才密集的优势。
“高新区内每年新增就业人员万人。”原驰介绍,“一方面园区内的高科技企业每年能都吸引了大批人才,另一方面,这些年轻人不仅充满活力、消费能力强,买房子、投资等,也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据了解,大连当地政府很早就把校区一体化战略纳入重要发展的方向。大连的多所高校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或“双创”服务机构,开展双创教育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不仅成为高新区加快发展的科技源泉,源源不断输送的人才也为高新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智力支持。
“引进一个好的留学生就相当于引进了一个产业。”原驰表示。
如果说校区一体化战略是大连高新区短期发展战略的话,打造海外人才创业平台,根据大连市产业需求吸引一批优秀海外人才和项目落户就成为高新区的中期规划。
在这方面,大连更是获益良多,目前全市已有海归人才1.2万多人,由海外人才创办的科技型企业1800多家,占全市半壁江山。引进的海归人才和海创企业已经成为引领大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
在顶层设计上,2009年以来,大连高新区启动了“海创工程”并设立专项资金,推动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热潮。园区先后出台“创新十条”政策,对中央“千人计划”专家、“万人计划”专家给予每年最高3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新引进的中高端人才给予落户补贴,对“千人企业”净增员工给予人才引进补贴等。
同时,给予引进的“海创工程”的专家项目100万—200万元创业专项资金以及办公场地、生活公寓等优惠。此外,大连高新区还启动有利于软件企业聚才的“社保补贴”政策,极大地降低了软件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成本。
但“海创工程”门槛却并不低,要想享受到高新区丰厚的扶持政策,首先需要做到“中国领先、世界同步。”大连高新区首要关注的就是海归创业项目技术领先程度,产业带动性是否强劲等。
其次,这些项目符合园区重点关注的产业方向。大连高新区更青睐扶持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重点的新技术研发、新应用模式以及新业态的创新发展。
以2016年第七批海创工程为例,共有500多个项目报名参加,经过了缜密的项目评审、路演、公示等环节,最终筛选出入围项目30个。截至目前,入围的30个项目均已经在园区注册并成立了公司。
原驰认为,大连的发展,得益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在这块土地上多文化融合发展,大连人也特别容易接受外来事物,不排外,这些都是能够快速发展的内部条件。
另外,大连的经验得益于国家对大连的重视,和大连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例如1996年就开始实施供给侧改革。根据大连高新区的定位和创业环境,选择了软件及服务外包作为主要发展方向,这些正确的决策为大连高新区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直至成长为全市乃至东北地区知识最密集、创新能力最强、产业能级最高的区域。
虽然近年来中国在创新创业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要清醒的看到自身的差距,奋起直追,需要一代、两代人的努力,才能达到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
原驰表示,大连高新区正努力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升级版”,高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低端业务已被渐渐被高端咨询、高端IT服务、高端业务流程服务和知识流程服务所取代。引导企业进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最后,原驰强调,大连高新区注重生态的打造,追求人、自然与产业发展的高度融合,“无论是谁来到大连高新区创业,我们这里都有合适的土壤,帮助你长成参天大树。”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