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罗超频道(luochaotmt),作者 | 罗超
因为暴风影音冯鑫“出事”,曾对暴风和乐视均表示看好的罗振宇被“挖坟”,自媒体“IT爆料汇”写了一篇文章《罗振宇打脸往事:没有预言家,只有段子手》,但流传更广的是标题被改为《这些年,罗振宇害了多少人?》的转载。前者阅读量3万+,在看180,朋友圈50人看过;后者阅读量10万+,在看3600+,朋友圈600人看过。
罗振宇,“罗辑思维”和得到App创始人,另一个广为人知的身份是“知识商人”,他曾在不同公开场合,对黄太吉、暴风、乐视、锤子、ofo和比特币均表示看好,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知道了。
因为曾经看好的事物出现了问题,说话的人该不该被打脸?人们对此有不同看法,三表说要“放开那个罗振宇”,caoz说“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网友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我的看法是,要看说的人在什么场景下对谁说。
如果罗振宇只是说说自己的看法,最后被证伪,顶多是听的人吐槽一下,下次不再听或者不再认真听就行了,我们应该尊重自由的表达,不搞文字狱;如果罗振宇是在说服投资者去做出投资决策,则是要负责的,某财经作家曾因给某诈骗平台站台被投资人群殴。
没有证据表明罗振宇当时是在说服股票投资人去投资暴风或者乐视,罗振宇或者《时间的朋友》的受众不是典型的投资者,股票投资群体在雪球、老虎和富途,这几个平台的人不看罗振宇。对于罗振宇来说,演讲门票、植入广告和知识付费可以赚钱,他并不需要冒这样的风险去推荐“妖股”,他在演讲中也曾说“合法赚钱,是世界上最有尊严的活法”。
罗振宇最被行业熟知的段子是,他有一年在节目里说,决定把房子和车子全卖了,以后租房、租车,然后我真的把房子和车卖了。但他没有说后半句:卖房的钱到香港买腾讯的股票,比北京房价涨得好,在新一轮房价上涨前,又把北京的房子买回来了。
真有资格找罗振宇麻烦的,是当时听信罗振宇的话卖房逃离北上广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人吗?
所以罗振宇的预测错了吗?可能人家只说了一半。罗振宇早已进行免责声明:“对创业者来说,最重要一条:甭管听谁忽悠你的,责任你自己负,因为,别人不会把他选择的所有维度参数都告诉你。”而且罗振宇不怕打脸,他说:“名声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死,创业者每一步,面临的都是生死劫。”这句话是对Papi酱始乱终弃的解释。
听了这样的解释,你会跟罗振宇讨论对错吗?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对错,只有利益,我信了。
罗振宇总是预测失灵,不是今天才被挖出来的,但这依然挡不住年底一堆人远赴深圳去听《时间的朋友》演讲,门票几千还很紧俏。《时间的朋友》是罗振宇团队的跨年夜脱口秀节目,往年均在深圳卫视播出,2017年播出时甚至让深圳卫视这家都市电视台自1984年成立以来第一次拿到全网收视率第一的“桂冠”。我认识几个广州的传统企业的高管,每年都去这个活动,跨年不陪家人而是去听一场演讲,这是一个现象。
正巧,这几天还有被称为“新物种大神”的吴声的类似演讲:《新物种爆炸·吴声商业方法发布》,百度百科显示是中国惟一原创商业方法发布会,是“新商业趋势年度大赏”,对中国新经济企业影响深远。
吴声是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同时是吴晓波频道战略顾问,一家媒体报道说吴声是“奇人”,是吴晓波、许知远圈子里的“商业新概念大师”。原来大家都是一个圈子的人。罗振宇占住年尾,吴声做年中,就像双11和618,各有主场。
罗振宇提出过的一些概念有“U盘式生存”、“人生算法”、“小趋势”、“非共识”、“信用飞轮”、“动车组脑洞”、“热带雨林脑洞”、“5只黑天鹅”。
吴声的百度百科页面很长,充满各种概念:“消费即娱乐”、“广告即内容”、“信息即媒介”、“个人即渠道”、“产品即场景”、“分享即获取”、“跨界即连接”……最新演讲则有“一切商业皆为进化”“一切进化皆为实验”“小数据”“场景云”“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等等概念。
看了一下,大多数概念要么是商业常识,要么是对行业都在讨论的趋势的总结或者转述,换了说法而已。当然,他们的洞见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吴声认为“互联网将对所有产业进行颠覆性的变革”,注意,这是2011年,后来的互联网+、产业互联网都验证了他的观察。
不只是他们热衷于造概念,类似演讲越来越多。财经作家打头阵,自媒体如法炮制,相对于“时间的朋友”这样的有真拥趸的演讲而言,一些演讲会表面上是谈谈趋势、洞见和概念,实际上却是朋友圈聚会,互相捧个场。对比之下,罗振宇、吴声的演讲算是有干货了。
这一切不过是个生意,认真你就输了。
我将这些都归结成“知识商人”现象,这个概念,是罗振宇造的。存在即合理,为什么知识商人会成为现象?会拥有市场?
知识商人的前身是学者。
互联网行业从来不缺知识红人。《数字化生存》作者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是中国互联网最早的知识红人,凯文凯利因《失控》成为许多企业家和行业会议的座上宾,克里斯·安德森《长尾》《免费》《创客》三本书奠定行业地位……这一代知识红人真正看到了足以影响行业潮水方向的大趋势,他们一辈子可能只提出少数概念,却能做到行业熟知甚至家喻户晓。
知识商人们每年都要造一堆概念,但理论上来说,任何行业都不可能变化如此快。每年一堆新概念,年中有、年尾有;你有、我有,新概念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然而一个事实是,并没有几个能真正意义上像长尾理论一样能够影响行业的。大多数新概念,是在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对零散的认知进行归纳,将大众的认知据为己有。
一句话说清楚的要写一篇文章,一篇文章能说清楚的要搞一个演讲会,一本书能说清楚的要做成知识付费课程,简单道理复杂化,老规律变为新概念,本质是知识的通货膨胀。真正的概念,真正的规律,真正的趋势是弥足珍贵的。
上一代知识学者跟新一代知识商人的区别,像极了周杰伦和蔡徐坤,周杰伦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但蔡徐坤的粉丝却是一个独特的群体,跟其他流量明星的粉丝各自为阵。明星粉丝变得部落化,同样,你不屑某知识商人的演讲,但他们依然有各自的拥趸,这个世界本身在碎片化。
而且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因为前些年财经内容产业不发达,上一代知识学者是老外。新一代知识商人土生土长,在玩法上有很多本土创新,比如办演讲会就是凯文凯利们没做过的,这跟中国一些互联网产品崛起的逻辑是一样的:传统商业越不成熟的地方,互联网新玩家的机会越大。
我本人对各种“趋势”演讲从来都提不起什么兴趣,多读一本书,多看几篇文章,多跟一些人聊,得到的远比听这些概念多。但是,我是做自媒体的,每天看大量的文章,进行大量的阅读,接触不同的思想、观点和信息,知识商人的演讲则是对不同的观点和思想的整合、演绎和翻译,对我来说没什么新东西,对于很多人来说却不一定,毕竟很多人不是干的每天都跟信息打交道的工作。
而且很多人去听演讲可能不是真的要学习什么,更像是获取心理治愈服务。所有人都在焦虑,都渴望学习,都想看到未来。因为焦虑,所以急躁,人们想要知识“快速充电”,恨不能给自己脑袋插根数据线进行海量知识同步,“学习五分钟,续航一辈子”。这时候,知识商人跳出来说自己手握望远镜可以看到未来,有知识快充服务让你快速学习,你负责交钱,我负责缓解你的知识焦虑症,帮你看到未来。
这,大概就是知识商人现象的本质。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2022-09-14 钛媒体 App发布了 《星巴克加码中国市场,未来三年要新增开3000家门店|钛快讯》的文章
2022-08-11 钛媒体 App发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虚抬药价“把戏”,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为了帮00后卷王找到工作,简历修改师们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进城费”,国内城市如何借鉴?》的文章
2022-03-25 钛媒体 App发布了 《蔚来2021年财报发布:年营收361亿元,整车毛利率达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