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铅笔道专栏作家 小谦
最近,消费金融市场的战火烧得有点猛。美团最近就上线了一款消费金融产品“美团买单”,打响了它踏入消费金融市场的第一枪。
作为国内互联网公司的龙头老大之一,腾讯自然不甘示弱。据报道,腾讯内部正在孵化一款消费金融产品“微信分付”,预计在今年四季度上线,国内互联网巨头们在消费金融领域的战役正式打响。
根据国家商务部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全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达到了8.45万亿元,市场渗透率为22.36%,到2020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2万亿元,届时渗透率将达25.05%。从渗透率中可以看出来,我国的消费金融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还拥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面对这块大蛋糕,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才纷纷按捺不住了。在这些新出现的消费金融产品中,背靠微信支付的微信分付无疑是最有实力的。
所以分付一旦正式上线,必将对花呗和白条产生不小的冲击。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微信分付究竟有无可能打破原先的市场结构,成功瓜分掉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的市场份额呢?
微信版花呗“分付”即将上线,正面对抗花呗、白条
据公开资料显示,微信分付将由微信支付团队来运营,预计在今年四季度上线,它也将成为继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之后,第三个由国内互联网大厂推出的消费金融产品。
它的操作模式与花呗、白条类似,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时,可以选择用分付付款,之后在分付的还款期内还款就可以了。同时,微信分付也是有额度限制的,和额度直接挂钩的就是微信支付分。
微信支付分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入口可以开通,但它在2018年11月的时候,就已经在部分地区开始实行灰度测试,由此可见,微信早就开始为“分付”的上线在铺路了。从微信分付的操作模式以及它的特征中可以看出来,它直接对标的就是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
京东白条是国内出现的最早的消费金融产品,它在2014年2月份就已经正式上线了,蚂蚁花呗紧随其后,在2015年4月份上线。它们目前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忠实用户,业界地位轻易不可撼动。
那腾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才来掺上一脚呢?
(1)蚂蚁花呗年赚3.67亿,腾讯盯上了这块大蛋糕
腾讯突然入场首先当然是因为有利可图。蚂蚁花呗最新业务数据显示,截止至2018年末,花呗的经营主体蚂蚁小微小贷公司总资产为217.36亿元,表内贷款余额为112.8亿元,2018年全年,花呗的营业收入23.09亿元、净利润3.67亿元,营收能力远超持牌消费金融机构。
京东白条方面,公开资料显示,截止至2018年末,白条营收账款余额达到了344.49亿元。除了本身强大的盈利能力,以花呗和白条为代表的消费金融产品也推动了阿里、京东旗下电商平台的发展。面对消费金融市场这样一块大蛋糕,腾讯不可能无动于衷。
(2)提高微信支付用户粘性,力争移动支付领域的主导地位
在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与微信的竞争十分激烈。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微信支付的用户量已经超过8亿,支付宝的国内用户数量为7亿,全球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10亿,在整体的交易规模上,微信落后于支付宝十几个百分点。
艾瑞报告显示,2019年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流量55.4万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支付宝占据53.8%的份额,腾讯财付通(包括微信支付)位列第二,占39.9%。落后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微信支付的场景线下远高于线上,线上支付的大头始终被支付宝牢牢占据着,在这其中,花呗的功劳不可小觑。
所以腾讯在这个时候推出分付,也是为了提升用户的支付欲望,提高微信支付的用户粘性,缩小与支付宝的差距,帮助微信支付在移动支付领域占得优势地位。
(3)为挽救游戏失利,进军“金融科技”
根据腾讯2018年年报显示,腾讯2018年全年营收达到3126.94亿元,同比增速从2017年的56%迅速下降至32%。在年报中,腾讯将2018年度的收入上涨归功于金融科技服务、社交及视频广告、数字内容订购及销售的推动,并未提及游戏。
从腾讯这几年的营收变化中可以发现,腾讯游戏的支柱地位在下降,游戏的营收比重从2015年的78%下滑至2018年的56%。金融科技、企业服务已经成为了腾讯的第二大业务。
在上一季度,腾讯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这一部分业务的当季营收达到了228.88亿元,同比增长37%,这一部分业务主要包括理财、支付、证券以及创新金融,但消费金融却不见踪影。
对于腾讯来说,如果真的想把金融科技打造成公司业绩增长新的动力源的话,消费金融类产品“微信分付”的推出是势在必行的。
花呗、白条已占据信用支付的大壁江山,微信为什么还敢进场?
固然腾讯有诸多理由表明自己不能放过消费金融这块大蛋糕,但是想和做却是两码事,腾讯想做并不代表它就能做。况且目前花呗、白条已经占据了消费金融的大壁江山,腾讯仍敢这样贸贸然进场,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腾讯有十足的“底气”。
(1)微信月活跃用户数已突破11亿,拥有微信支付这个天然入口作支撑
作为国民级应用,微信的用户规模依旧领先于支付宝。目前微信的用户数已经突破了11亿,微信支付的用户数虽然已经达到了8亿,但它仍然拥有庞大的易转化的潜在用户群体。
在今年微信支付“88媒体开放日”活动上,腾讯公司微信事业群副总裁耿志军透露,目前微信支付的日均总交易量已经超过了10亿次,连接了5000万个体商户与商家。微信支付这个天然的支付入口以及强大的用户基数为“分付”的成长提供了巨大可能。
(2)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市场,将成为消费金融的新战场,微信更占优势
微信分付的主要竞争对手花呗、白条占据的市场基本上都是在一二线城市,这些市场基本上已经处于一个饱和状态了,人口流量增长红利消失殆尽。
在未来,三四线城市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这些下沉市场在消费金融领域目前还存在着大片空白。
对于蚂蚁花呗、京东白条来说,这些下沉市场是它们不能错过的新的增长点,对于微信分付来说,这些下沉市场是它打破目前消费金融市场的壁垒,成功在消费金融市场占得一席之地的重大机会。
而在这些下沉市场中,微信的覆盖率和使用率是高于支付宝的,微信支付已经渗透到了中国的边边角角,因此与花呗、白条相比,微信分付在这些地区拥有更大的可能性。
花呗、美团买单、分付这些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争先恐后的出现,不仅拉动了自家电商平台的发展,对整个行业乃至其他行业都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它们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
举个例子,像花呗这类基本上可以等同于虚拟信用卡的信用付产品,它的申请门槛较低,在校大学生这种群体就可以轻松地申请的到,他们的信用生活变得更为方便。这也直接导致了信用卡客户及实体银行业务的流失。
面对这些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冲击,各大银行也在积极采取各种对策,来挽留、吸引客户。像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在内的主要大型商业银行,就都开设了网上商城,通过银行系电商平台,进一步发挥自身信息流、资金流的优势,来促进互联网金融与电子商务的有效结合。
此外,很多银行如上海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等银行推出了在线直销银行,把余额理财作为主打和必备产品。这种经营模式,没有线下营业网点,不发放实体银行卡,客户在线上就能完成一系列操作,建立独立于传统银行的网络金融前中后台流程体系,也是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冲击的有效举措。
分付强势出击,能和花呗、白条三分天下吗?
微信分付来势汹汹,前景看上去无限广阔,但它背后却隐藏了诸多问题。
(1)缺乏直系电商平台的支撑,微信分付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微信本身只是一个社交产品,而它的竞争对手花呗、白条在短短四五年之间发展如此迅速,离不开背后淘宝和京东这两大电商平台的支持。花呗和白条,钱始终是在自己的“钱包”里打转,风险比较低。
微信现在虽然和京东、拼多多达成了合作,但是缺乏直系电商平台的支撑,做分期付款的话,在监管上比花呗和白条都难,风险也相对较高,微信分付始终会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状态。
(2)微信人均账单厚度过薄,盈利困难
与支付宝相比,微信人均账单厚度过薄,盈利也将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新网银行COO刘波曾提到,微信支付的人均账单厚度不到支付宝的1/3。所以微信分付推出之后,很有可能面临用户分期需求不高,盈利困难这样一个窘境。
(3)微信支付本身问题重重,安全性受到质疑
微信支付本身就已经是问题重重了,毕竟微信支付只是微信的一个衍生产品。从产品角度来看,微信的支付功能只是它整个产品社群中的一个部分,社交才是微信的核心。与支付宝相比,微信支付还存在很多问题。
微信支付有一个经常被大家提到的槽点,就是它的客服永远是机器人,用户无法及时得到回复,这十分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此外,微信提现要付费,而支付宝就可以用积分兑换免费提现额度。
微信支付的安全性也一直在受到质疑,“微信放小笔钱发红包,大笔钱存支付宝”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思维定式,社交和钱袋子要分开,安全被认为是支付宝最大的优势。
微信支付在这方面就略输一筹了,毕竟微信支付是伴随着社交功能衍生而来的,微信上的资金流动是社交圈内的流动,它的安全性还有待提高。
虽然微信支付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这并不能成为阻碍微信分付发展的理由。微信如今坐拥10亿用户,每天拥有巨额交易量,它自带的庞大生态体系是分付发展最强大的依托。只要有人在使用微信支付,微信分付就有发展空间。
微信分付虽然起步晚了,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风景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腾讯可能正是因为花呗、白条的盈利模式稳定,才敢贸然试图入局。
微信现在已经成为了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东西,从这个层面上讲,只要微信一直存在,微信支付就永远都不会被打趴下,微信分付就有它存在的价值。
不敢说微信分付一上线,就能和花呗、白条三分天下,毕竟新产品始终会有一个成长和发展周期。但微信分付始终是一款值得期待的产品,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也很有可能会伴随着微信分付的入场而发生巨变。
2023-04-18 铅笔道发布了 《又一波社区经济兴起:席卷100多个社区 订单总数超100万个》的文章
2023-04-07 铅笔道发布了 《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北京跑出“第一棒”》的文章
2023-03-20 铅笔道发布了 《制造强国征途,智能检测装备这个“扶车人”已开始率先发力》的文章
2022-11-11 铅笔道发布了 《长期主义“陪跑”式服务,声网如何构筑千亿实时互动生态》的文章
2022-11-10 铅笔道发布了 《首飞前夕,捷龙三号运载火箭重磅亮相珠海航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