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普篇 | 如何应对AI时代即将来临的职场危机
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已经落幕,此时,距离麦卡锡、明斯基等科学家在1956年首次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这一概念,已经过去六十多个年头了。
尽管全社会都给予了很高的关注,但这六十多年来,AI的发展给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AI的应用在劳动市场中引发了什么问题?AI带来工作岗位的消失,我们又将如何应对?
AI时代,我们依然迫切需要一本职场“生存指南”。
AI失业已经来临
为什么贫富的差距在不断拉大?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公司热衷于聘用非正式员工(非正规雇佣)?
为什么越是呼吁改革工作方式,我们的职场越变得忙碌?
为什么只见生产力提高,不见收入增加?
为什么都说业已形成新的阶级社会,底层人群还在不断增加?
这些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都与我们眼前的劳动、薪资等息息相关。而问题背后的源头,正是人工智能。它是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如今的社会问题。
人工智能导致工作岗位消失,正以现在进行时的趋势,一路高歌猛进。
有消息宣布,大型银行里未来十年将有成千上万的员工失去工作岗位。究其原因,通过金融科技与人工智能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以后,将很难有柜员们的一席之地了。
雷诺-日产联盟目前已提出目标,到2022年就要推出L5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了。这还仅仅是4年后的计划而已。
最初会从银行等金融、运输、物流相关行业开始出现下岗现象,之后将会普及到几乎所有的行业。律师、医生、学者、翻译等依靠渊博专业知识、通过长年掌握的经验来获取高额报酬的知识型工作者,也将很快被人工智能通过一种名为“深度学习”的新技术取代。
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曾预言称,到2045年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将超过地球上全人类的思考能力,并将那一刻命名为奇点(sigurality)。到那一刻,之前的社会、政治、经济前提将全部被颠覆,一段与之前并不连续的无法预测的历史即将到来。
而在那样一种情况下,怎样才能生存下去?
职场和人生目标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劳动力短缺”与“不需要人手”相矛盾
目前人手短缺,招不到人,是所有经营者们最为关心的问题。饱受这种经营难题困扰的行业包括快递行业、医院、养老护理机构、零售业、餐饮业等。要想解决这一类社会问题,导入和扩大人工智能、使用机器人,是件好事。但遗憾的是,人工智能的扩大和机器人的使用,却不会发生在这些人手短缺的职场里。今后十年内白领们坐在舒适的办公环境里工作的岗位将会迅速减少。而与此同时,需要脑体并用的工作依然会存在劳动力短缺。
职场工作岗位骤减
由于人工智能的正式导入,必然导致职场工作岗位骤减,之前需要十个人工作的部门明年只需要八个人,后年只需要六个人,这样的话,每年都需要递减两个人。在初期裁员过程中,首先会辞退那些所谓的低能者,即,职场中能力相对不高的人。但如果公司要求进一步裁员时,就必须从同等能力的人中再选出需要离开的人。工薪族们要想生存下来,就只能拼命地维持与老板的良好关系。
体力劳动会被重新认识
当前无数人争相从事的“脑力工作”价值被过分夸大。AI时代,那些“不再需要人手”的脑力劳动办公室里,恐怕薪资水准首先就要比现在下降一至两个档次。一方面已不再需要办公业务,而另一方面想在舒适的办公环境里对着电脑工作的人仍然太多,因而,唯有降低作为市场价格的劳动回报了。而在那些“招不到人手”的脑体并用的岗位上,体力劳动会被重新认识,薪资必然会大幅提高,尽管时间上可能有一定滞后性。
今后应如何择业
对于年轻一代而言,要想在AI时代生存下来,今后怎样择业将会变得举足轻重。只有提前改变自己的职业和人生规划,在那些目前只有人类才能拥有的能力上做到比其他人更强大,才能应对即将到来的巨大冲击;才能避免沦为以色列知名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在其畅销书《未来简史》中所描述的那个“无用阶级”。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商务
现在的时代还处于人工智能的黎明时期,现阶段可以先从培养这样一种习惯开始:关注不断涌现的人工智能相关报道,勇于尝试亚马逊Echo之类的新型人工智能产品,对新型人工智能充满积极的兴趣——只要保持这样的做法,才能在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业务开发的领域里,比公司内部其他人才更具竞争力。
目标转向人工智能无法做到的工作
短时间内,人工智能无论如何也无法与人类匹敌的,只有沟通能力。作为一名身处职场的人,应设法打造出强大的沟通能力。获取他人的共鸣、打动他人的心灵、与他人心心相通、领导他人。只有不断地提高沟通能力,才能使自己成为职场不可或缺的人才。在求职之际,把着眼点放在那些“沟通能力更强的人有机会爬上去的大组织”上。瞄准那些并非依靠个人能力,而是依靠组织力量提高业绩的企业。
做脑体并用人才
目前电工、测量人员、园艺工、管道工等岗位虽被视为蓝领工作收入却是相当可观。AI时代它们依然属于较不易受到影响的脑体并用岗位。并且,在未来,或许还将超过正式的白领员工薪酬水准。这类工作目前的工资水准在一线体力劳动中已经相对较高,即便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也难以取代,并难以使之消亡。年轻人应从现在起就寻找一些脑体并用的工作,做好准备,应对即将来临的岗位消失时代。
积累金融资本
对于现在已经超过40岁的人们,应将应对AI失业的目标定为“积累金融资本”。未来贫富差距必将进一步拉大,劳动者从劳动中获取的报酬将会越来越少。通过人力资本提升成功几率的空间已经不大了。但如果眼下你还能赚钱,可以积累金融资本,那么,就应下定决心着手实施。而现在是否立刻着手实施,也将成为你未来人生的岔路口。
作者:【日】铃木贵博,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