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周航:创业早期,如何找到犀利的第一刀?

7748
还是不举手就发言 2019-10-09 17:09 抢发第一评

我在之前一篇文章中聊过我对创新的理解,这三点可以帮助你找到创新:

1.找到长期、真实而又普遍性的问题

2.提出简单而准确的解决方案

3.追求合理和可持续的收入增长模型

摄图网_501152027_wx.jpg

今天继续聊聊创新,当你找到一个“真问题”后,如何找到创新落地的第一刀呢?

■ 当无法出发的伟大梦想遇上犀利的一刀

接触了这么多创业项目后,我经常会遇到这一类的创业者。

他的梦想很伟大,要做一个伟大的公司,解决伟大的问题。你听他讲起自己创业故事的时候,都觉得气势磅礴,全是“高精尖”的大词。过了半年你见他,他还在解决那个庞大的问题;再过两年,依然坚持在做,但就是感觉他始终无法真正启动起来。

为什么会做这么复杂?他们的回答大概是这样的,说所处的行业有什么样的特殊性,所以必须要做一个复杂的东西。可既然是个创业公司,创业公司有什么特点呢?就是三无公司:没钱没人没资源。你想,这件事情凭什么你能做到?投资人凭什么拿钱给你呢?好的人才又为什么要跟着你呢?

因此需要认清这一点,创业初期就是屌丝公司,什么都没有,即便现在的大公司也是从屌丝蜕变出来的,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创业现状。这时候越伟大的梦想,越容易遭遇嘲笑。比如你说要改变人类,把人类带到另外一个星际文明去。当有人这么信誓旦旦说的时候,通常会被认为是骗子。即便是个有情怀的人,也不一定愿意跟着他干。

所以,把伟大的梦想藏在心里吧,比梦想更伟大的是你能不能找到犀利的第一刀。

能否找到犀利的第一刀是辨别优秀创业者和普通创业者的分水岭,因为这很难,而且并不能通过训练和学习获得,更多时候是天赋中的商业直觉。一个人的商业感觉好不好,跟他聊五分钟就知道了。好不好在于他能不能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也许有可能很简陋,解决了一个看起来不怎么样的问题,但只要这个问题符合了我之前提到的普遍性、长期性、真实性这三点,其实也有的聊了,因为你可以看到很多大公司的起步也是如此。

比如 Facebook 最开始起步的时候,是一个宅男有社交恐惧症,不敢去 party,又想认识女孩,于是躲在宿舍拿个电脑做了一个简单且聪明的解决方案。怎么确保都是自己学校的人呢?注册名、邮箱必须是 EDU 打头的,之后才慢慢走出校园。谷歌的起步也是一样,最开始在斯坦福觉得找资料太麻烦,没有办法去图书馆找资料,先做一个学术搜索。

犀利的一刀往往决定了成功的一半,但更大的挑战在后面。

■ 学会放弃,保持同一个方向的迭代精进

当你的公司取得一定的进展,在行业内有了一些知名度,资本随之关注到你,这时你会面临一个巨大的诱惑,到处有人跟你谈合作,中间也可能会有政府的机构找到你,说要重点支持一下。所谓的跨界、战略、产业链,打着“打通上下游,跨界合作”的名号,于是你到处寻找机会,每天忙得满世界飞,恨不得一年 200 天都在飞机上,甚至还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专门设了一个 BD 部门。

可这些真的是机会吗?

当一个企业刚刚走过婴幼儿期,上了幼儿园,总会面临各种各样了诱惑。然而,大多数人认为这不是诱惑,而是机会。所以他开始各种扑腾,分公司也好、事业部也好,都建立起来了,心中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感觉公司赶上了好时代,迎来了大发展的机会。我见过很多企业就是这样,只是我嗅到的不是机会,而是即将死亡的气息,因为这些在我看来都是诱惑,绝大多数都是应该放弃掉的。

你好不容易才拉开了第一刀,找到了业务方向,没多久就开始迷失,想着这儿来一刀,那儿再来一刀,就像医生做手术,刚开一刀,然后不确定旁边又来一刀,你自己会信任这样的医生吗?

我建议你看看微信是怎么做的。今天的微信虽然已经是一个 DAU 超过 10 亿的超级 APP,但是它走了近十年依然极其克制。很多想做的、在外人看来可以做的事情,微信并没有做。和这样卓越的公司相比,大多数的商业显然被机会带得非常散,甚至偏离了跑道。我们总是不敢在一个方向上使劲,不敢迭代精进,总想做更多的事情。这是人性的弱点,不是说大家认识到就一定能做到,创业就是在不断地战胜人性。

今天我作为一个观察者,看到很多互联网的朋友,心中默默地说做事情太多了,绝大多数事情是没有必要做的。所以再划一下重点,不管是观察到别人公司,还是自己的公司,最好要有这个意识,你们做的事情和想做的事情,绝大多数是不需要做的。只不过你的困惑大概率是不知道该做哪一件,不知道哪个事情是最重要的。其实不敢放弃,本质上还是因为没想清楚事情的本质。一个 CEO 最大的责任和价值不是把握更多的机会,而是帮助公司选择最正确的一件事情,放弃掉绝大多数事情。

一个 CEO 说忙死了,996 都不够,要 7712,每周工作七天,到夜里 12 点。忙是所有创业者的常态,但忙与否不是决定你在游戏中胜出的关键因素,你勤奋,别人也勤奋,但这不是关键。

经常有创业者说,我们公司最近发展太快了。我说怎么个快呢?他们一般会说,一年里团队扩张了 5 倍,甚至 10 倍,100 人变成 500 人,500 人变成 3000 人,然后每天忙着招人、培训、组织调整,再过两天就要开人。这一来一去就太忙了,更有开不完的会也多。一个 CEO 每天排十几个会,从早上开始,一个接一个,饭都顾不上吃。如果有地方接待,可能还要喝酒,身体都在逐渐地坏掉。好像创业就应该这么苦逼式的玩法,真的如此吗?

之前我讲过一个故事。一个朋友经常往来硅谷。一次我问他:“这次有什么新的观察?”他说:“去了一个大公司,发现他们不行。”我就问为什么。他说:“下午五六点钟办公室人都没了,太懒了,我们天天 996,因此我们这么勤奋,他们那么懒,假以时日,一定能超过他。”

我恰恰看到了反面,人家一天到晚每天五点钟就走了,还有很多个假期,结果人家还可以日进斗金。我们天天 996,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杀得不亦乐乎,每天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背水一战,结果大多数公司的盈利和成长模式似乎也并不是很好。从这个角度考虑,是不是人家做了正确的事情,而我们忙活半天,绝大多数时候没在做正确的事。

在我看来这些纷繁复杂忙碌的情况,实际上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跟一些人交流,他们会问公司快速成长,如何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其实潜台词是说怎么才能管理更多的人、做更多的事。我的建议是,管理的第一课是努力降低自己的管理负荷,不要做这么多事,不要肆意扩张组织。

我们再来算笔账,每多招进1个人,你背后平均付出的工作量有多大?首先,你要发招聘广告,预约面试。如果严谨一点,就要好几轮面试。面试还要入职、培训、到岗,到人带他,融入团队,而且招人的成功率有可能不是那么高,过了三个月试用期,有的人不合适就走掉了,起心动念想一下,招个人到融入公司,至少要半年以上。算一下整体的工作量和成本,包括付的直接成本,工资,还有为了招这个人的间接成本,比如一个 HR 招 100 个人,花在这一个人身上的管理成本和工作量成本是多少?

算下来一个互联网公司,一个人的综合成本差不多是几十万,一百个人几千万就出去了。仔细算一下这个账是非常吓人的。这么大的成本,把人招进来以后呢?人多了事也多,管的东西更多。作为 CEO,即便很多事情不需要你亲自去管,但你肯定要对事负责,如果事干得不如你期望,你自然就冲上去了,直接调动资源指挥,自然很容易忽略了最关键的那件事情。

所以,你能不能保持禅一样的专注,让公司在一个时期就盯着极少数的关键任务做。华为说力出一孔,大家也把这句话背得滚瓜烂熟,但是你真的是那么做的吗?现在华为是几十万人、千亿美金以上的营业公司,我们和它比都做不到,这是需要反思的。

最后做下总结。如果说我在“创新到底难不难”中写的是“知”的层面,今天则是关于“行”的部分,你怎么能够迈出犀利的第一刀,怎么能够保持同一个方向的专注、迭代和精进,并且学会正确地放弃。在我看来,能做到这些是一个高水平的创新型的创业,而不是一个追逐机会的创业方式。

相关创语录
一个CEO最大的责任和价值不是把握更多的机会,而是帮助公司选择最正确的一件事情,放弃掉绝大多数事情。

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原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

306
科技之争、国家竞争力之争,实际上比拼的就是创新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光机所所长 刘文清

1469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2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