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大健康10月21日消息,唯迈医疗对外宣布,其已完成数千万元C轮融资。据悉,本轮融资由鲁信创投领投,无锡金投、动平衡投资、倚锋资本跟投,浩悦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此前,唯迈医疗曾获得华盖资本、分享投资、北极光创投、约印医疗基金、远毅资本多家著名投资机构投资。唯迈医疗表示,C轮融资的资金将主要用于高端智能数字血管造影机和外科C型臂获证后的临床推广,同时加速介入机器人等产品的研发。
2014年成立的唯迈医疗,是国内一家专注于介入诊疗设备(DSA)及解决方案的医疗企业,目前已建成大型血管造影机(DSA)、移动血管造影机(中C)、外科C型臂(小C)、介入机器人等多条介入产品线。借助海外并购等多种形式,唯迈医疗实现了产品研发、制造及市场销售的国际战略布局。
所谓介入诊疗,指的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的引导下,医护人员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由于具备比外科手术创伤更小、费用更低等优势,介入诊疗成为很多病人首选的治疗方式。“DSA是介入诊疗影像导航的重要支撑设备,但国内介入手术所用DSA几乎完全依赖国外进口。”唯迈医疗总经理杨贺表示。
DSA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Mistretta和亚利桑那大学的Nadelman最先研制成功。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DSA技术以其图像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被业界认定为是介入诊疗的“金标准”,同时也是检测血管疾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从原理上看,CTA(CT血管成像)、MRA(磁共振血管成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三种不同的血管诊断方式。不同的检测方法,会直接影响成像的清晰度、色彩和层次。DSA技术是一种将电子计算机与常规X线血管造影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工作人员把注入造影剂前后拍摄的两帧X线图像经数字化输入图像计算机后,通过减影、增强和再成像过程,消除掉血管造影影像上的骨与软组织影像,进而获得清晰的纯血管影像。
援引Markets & Markets的数据,2017年全球血管造影设备综合市场规模为97.7亿美元,其中DSA市场约为44亿美元,市场份额总占比约45%。预测到2023年,血管造影设备综合市场规模为130.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从地域上看,目前,美国每10万人口拥有DSA的数量为3.27台,而中国每10万人口拥有DSA的数量仅为0.31台。“DSA作为介入手术必备的影像导航设备,目前(其)在我国的拥有量与欧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鲁信创投副总经理陈磊表示,国内DSA市场尚存在不小的发展空间。
然而,这并不代表中国的DSA市场竞争不激烈。统计数据显示,GE、PHILIPS、SIEMENS、TOSHIBA等跨国企业,占据了国内90%以上的DSA市场份额。面对整机价格高达数百万元、部分进口机型单价过千万元的市场现状,唯迈医疗以自主研发的极光智能七轴平板DSA(大C)切入高端介入诊疗领域,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大幅降低产品的价格。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大病不出县”政策的推广,以及介入诊疗技术的普及,占据本土优势的唯迈医疗将迎来国内DSA市场的扩容红利。
目前,唯迈医疗各线介入产品已在北京天坛医院、郑大一附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州中心医院、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等三甲医院及二级医院投入试用及使用。浩悦资本副总裁杨振军认为,市场已放开DSA设备配置许可,大量市场需求开始释放,这将加快唯迈医疗产品进入临床。
自成立至今,唯迈医疗已获授权专利技术30余项,涉及数字减影图像等核心产品技术。其中,唯迈医疗开发的应用于心脑血管临床手术的数字化血管造影介入治疗设备(DSA),预计2020年实现量产并推向市场。
除此之外,5G时代下,唯迈医疗还将加速介入领域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纵深研发,深度融合介入诊断影像和手术机器人操作,帮助医生在进行手术时摆脱沉重铅衣的条件限制,无需因为抢救病人而受到超剂量的辐射。
首发丨Redesign Science获数百万美元融资,押注AI赋能小分子药物研发
Ansun Biopharma完成8000万美元B轮融资,加速靶向新药研发进展
Vir Biotechnology在纳斯达克上市,加速乙肝等传染性疾病新药开发
微芯生物联手诺禾致源,加速西奥罗尼与伴随诊断产品研发进程
欧狄沃在中国获批第二个适应症,百时美施贵宝加速新药成果转化
编辑:郭铭梓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融资声明
注:文章中所涉投融资额度来源于企业或相关机构或公开资料,亿欧已经尽量核实,不对融资额度做品牌背书;欢迎各方监督核实,如融资额度不实,欢迎向亿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