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17年,共享汽车获得融资764.59亿元,成为共享经济领域获投金额最高的行业。共享汽车被看作取代共享单车的风口。
然而,2018-2019,共享经济被唱衰,共享单车全面退潮,共享汽车也过得有点跌宕起伏。
波澜起伏的两年
“这个行业发展和死亡的速度几乎是统一的。”城市交通专家徐康明谈道。
2018年1月,EZZY解散后押金难退、拖欠员工工资引发热议。不久,美团共享汽车进入北京,又在当年11月停止该项业务。
2月,天津一汽和易开出行联手布局共享汽车;滴滴则与北汽新能源、比亚迪、长安汽车等12家汽车厂商达成合作,声称要共同建设面向未来的新能源共享汽车服务体系。随后,携程宣布正式上线共享租车业务。
不久,“芒果出行”、“立刻出行”、Mocar等共享汽车公司也相继获投。尤其立刻出行在该年相继完成3轮融资,获投数千万美金。
2019年1月,Ponycar首创免押服务,共享汽车进入免押金时代。
3月,滴滴APP高调上线“小桔租车”,滴滴共享汽车随之业务升级。在此之前,滴滴已在杭州、宁波、西安、淄博和泉州五个城市上线分时租赁服务。但据鞭牛士观察,小桔租车目前或已退出淄博和泉州。
5月,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交通运输新业态用户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提出,运营企业原则上不收取用户押金,用户押金归用户所有,运营企业不得挪用。
6月,戴姆勒旗下的共享汽车品牌car2go正式退出中国。2016年,来自德国的car2go进入重庆,其运营车型以奔驰smart为主,“99元开奔驰”的噱头一度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据悉,退出之前,car2go在重庆的用户已达25.5万人。
但不利于共享单车发展的山城重庆,也成为多家共享汽车品牌激烈争夺的“宝地”。力帆汽车的盼达用车、长安汽车等长安出行以及EVCARD等品牌,都在激烈争夺这一市场。而车型相对单一而资费较高的car2go,并不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不过,car2go的用户好歹拿回了自己的500元押金。7月,立刻出行也被曝退押金困难,成都公司出面回应称一切正常,1个月后却被发现广州办公地人去楼空。
但共享汽车最深的伤口,或许还是途歌。
“2018年12月开始退押金,到2019年10月22日还没退,客服联系不上APP登陆不上。”有网友吐槽。
“12315投诉几次了。”
根据企查查信息,北京途歌科技有限公司截至目前有23条失信信息和392封裁判文书。其创始人兼CEO王利峰与其执行董事石玉莲一道被限制高消费。
与此同时,其官网也无法访问。
而就在一年前,途歌还是“风口上的猪”。截至2018年10月8日,途歌已相继获得6轮融资,每轮融资金额均在千万以上,累计融资额超3亿元,更获得明星投资机构真格基金的青眼。
从获得最后一轮千万级美金投资,到被消费者上门“讨债”,途歌只用了两个月。
共享汽车本就是重资产投入、回收成本慢的烧钱生意,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的生存就受到威胁。而途歌的管理模式是它的另一只催命鬼。此前,据报道,途歌内部很多员工都是王利峰老乡,个别地勤经理存在贪腐现象,而王利峰本人对此置之不理。
危机爆发后,途歌无力退押金,王利峰自己也成为老赖,还曾于今年1月被用户围堵。据统计,途歌欠下的押金累计或超27亿元。
资本寒冬、共享经济遇冷,烧掉800亿的共享汽车将会在2019年重蹈共享单车2018年覆辙的言论也甚嚣尘上。
10万亿的大蛋糕
10月23日,GoFun出行召开战略发布会。会上,埃森哲大中华区管理咨询总裁杨葳提到,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2030年,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完善,全球出行服务市场是1.2万亿欧元(约合10万亿人民币)的规模。
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分析预测,2025年中国的分时租赁汽车将达到60万辆;未来中国共享出行将达到每天3700万人次,对应的市场容量高达每年3800亿元,潜在需求带来的关联市场容量有望达到1.8万亿元。
此外,消费者对汽车的态度也在转变。全球范围内,近50%的受调者都认可对汽车物权到服务的转换,而这一比例在中国受访者中则达到了70%。与此同时,消费者对出行服务便捷性、体验与个性化的需求在上升,而对品牌本身的关注度则呈下降趋势。
徐康明则提到,在美国,出租汽车与汽车租赁比为1:10——美国汽车租赁的汽车总数达200万,而出租车只有20万。而在中国,这一数据恰恰相反。但这一比例并非一成不变。他表示,过去在一些发达国家,汽车租赁也占比较低,但最后会转换。
目前,国内持有驾照人群达4.07亿,实际拥有驾驶汽车能力的有3.63亿,私家车总量是2亿,而目前分时租赁汽车只有20几万。徐康明认为,私家车能做到的所有场景,分时租赁和汽车租赁都能做到,但同时分时租赁还能拓展到一些私家车难以涵盖的场景。从这个层面来说,分时租赁汽车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此外,毕马威中国战略咨询合伙人康琦明认为,有本无车的超1亿人口也都是共享汽车的潜在用户。
共享汽车诞生之初,瞄准的是10-50公里的出行范围。在这一范围内,共享汽车会比打车更加经济实惠。但SAP中国区高级副总裁董志刚认为,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其也能作为公共交通出行最后1公里或几公里的补充。
盈利困局
嘉实投资CEO仇小川认为,共享汽车是个朝阳型行业,是明日之星。杨葳也认为,未来整个出行服务行业在中国潜力巨大。
但共享汽车品牌的大面积死亡,car2go的退出,以及停滞的融资似乎在讲另一个故事。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共享汽车作为重资产、重运营、重营销的产业,需要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共享汽车的资产之重主要在于汽车成本。
“太烧钱、没有形成规模。”一位从业人士这样表述共享汽车衰落的原因。
GoFun CEO谭奕谈到,GoFun在过去采取的加盟模式,由加盟商带资进组。一位加盟商在太原投放了200多辆车,但这一数量并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太原的共享汽车需求量大概在1000-2000左右,而2000辆汽车意味着上亿的资产投入。“怎么算都不是一笔划得来的账。”
向轻资产过渡
“通过2B的方式自己投入了大量的车队运营,我们验证了这个商业模式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谭奕认为,美国共享汽车品牌Getaround的经验值得借鉴。
Getaround是一家P2P汽车租赁平台,其本质是个人对个人出租。车辆闲置时,车主可以将其在平台上出租。这种模式运维成本大大下降,平台方需要管理的资源较少。
据统计,在我国,汽车平均闲置率就高达95%,出行价值存在巨大的释放空间。基于这一逻辑,GoFun于今年6月推出个人汽车托管业务。
到目前为止,GoFun已覆盖40个自营城市,其中25个城市实现了盈利,盈利城市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及广东等地,而40个加盟城市中也有29个实现了盈利。
“GoFun车队到目前为止拥有4万辆车,明年通过个人共享和更多轻量化平台的方式,我们的车队规模会迅速扩大。预计明年车队规模扩大到10万到30万辆。”谭奕表示,在更多个人托管上线平台之后,毛利情况会进一步改善。
但与美国不同,中国是个低信任社会,有多少车主真正愿意共享自己的爱车,依然是个未知数。
不过,GoFun似乎对此充满信心。“我们的业务在北京刚刚上线还不到一个月,目前已经有100辆车加入。今年我们预期加入等车辆将达到3000辆以上。”GoFun相关负责人曾向36氪表示。
连接用户只是GoFun由重走向轻的一步。在10月23日的发布会上,GoFun还推出了一套与产业链合作伙伴联合的模式。今年5月,GoFun就联手上汽大众、大众汽车新动力和大众易手车,实现了汽车制造、汽车采购、汽车使用和汽车回收的嵌合,目的在于推动车企、汽车金融、二手车企业、运营平台各取所需,形成从研发制造到落地运营的商业闭环。
此外,GoFun还在今年推出了“众包”服务,以期把外卖小哥、快递员等从业者的闲余时间利用起来;联合保险公司推出“分时保险”等险种,将车载出行与用户用车灵活挂钩,以减轻平台负担。
技术拓宽想象空间
“出行领域的终局一定是无人驾驶,而5G技术的实现则会带领整个行业进入中局。”谭奕认为,5G技术将大幅降低自动泊车的成本,进而推动其快速商业化落地,实现从“人找车”到“车找人”的转变。SAP中国区高级副总裁董志刚也表示,自动驾驶技术的提升将是未来出行服务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AI技术的加持,也有望进一步降低GoFun的使用成本。华为企业BG中国区副总裁、大企业业务总经理姚茳表示,目前,车辆调度是共享汽车企业运维成本的一大组成部分。他谈到,在未来,华为将为GoFun提供AI技术支持,从而降低其成本。
奇瑞雄狮科技CEO邬学斌则认为,大数据的发展与车辆成本的下降,都将拓展出行服务的盈利空间。如今新能源汽车方兴未艾,燃油车依然是出行服务更加经济的选择。但随着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车辆成本也会大幅下降,这将为出行服务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在这一背景下,GoFun与造车新势力威马达成了合作。威马联合创始人陆斌更表示,威马认为最后在中国分时租赁市场上能活下来的可能只有GoFun。
但无论怎样的想象,未来终究得靠消费者买账。截至目前,社交媒体上依然不难见到对共享汽车服务的吐槽。未来共享汽车要真正占领用户心智,进而成为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似乎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共享汽车是个受政策影响很大的行业,它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无人驾驶,但离现在还很远。”一位行业观察者向鞭牛士表示,“无人车出现之后行业才有可能变化。”
2022-07-13 投资界发布了 《粉丝社区服务提供商「花果山传媒」获B站投资》的文章
2022-04-20 投资界发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导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资界发布了 《广西两支新基金成立,总规模40亿》的文章
2022-04-19 投资界发布了 《石家庄拟设立20亿元数字经济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资界发布了 《西安市创新投资基金首批子基金申报指南正式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