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点了,一起去食堂吃饭呀。”一到工作日的中午,大家来到食堂,打菜就餐,刷卡支付,虽然嘴上抱怨食堂的菜还是老样子,但也算干净、卫生、省时。
这是大多数普通企业白领就餐的场景,当然互联网大厂们的食堂不包含在内。近些年来,阿里、网易、华为等互联网大厂食堂频频刷爆社交网络。
以阿里食堂为例,员工打完菜后只需将托盘放在自助收银台上,1秒内就可以完成结算和刷脸支付的全流程。在这里,简单的吃饭,都会变成特别酷的一件事。
事实上,企业食堂是团餐的重要消费场景之一,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烹饪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团餐的受众群体已达6.7亿人。
相关数据还显示,中国餐饮行业从2010年到2020年的10年间营收复合增长率约为11.23%,而团餐从2015年到2020年的营收复合增长率则高达15.14%。
也就是说,团餐行业的增速高于整个餐饮行业。此外,2018年中国餐饮行业各业态的市场收入占比中,团餐以1.29万亿元占到了30%,仅次于正餐的37%,是外卖的3倍。
2.0时代的中国团餐市场
说起团餐,很多人对其印象还停留在大锅饭阶段。事实上,这一产业的变革,已经历了多个阶段,改革开放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食堂大锅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市场经济时代,以大食堂+饭票为代表形式;到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纪初,团餐的标配是商务楼配套食堂+饭卡;2010年代起,在互联网影响下的团餐逐步社会化;2015年以后,随着移动支付、团餐ERP系统兴起,新兴团餐公司出现,社餐/互联网创业者开始涌入团餐。
近日,深耕团餐领域多年的禧云国际COO王习印出席了2019国际餐饮创新峰会。他在峰会演讲中表示,从曾经的大锅饭到如今的品质化,万亿级的中国团餐市场虽然已进入2.0阶段,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中国团餐市场的集中度很低。
在中国,团餐百强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仅有5%。在美国,团餐前五强就占有80%的市场份额,日韩的前五强也有60%。而且,在中国百强团餐企业中,营收超过30亿元的企业只有3%,营收在百亿元以上的只有一家。
而在国外,跨国团餐巨头康帕斯则以308亿美元的收入进入了2019财富世界500强名单。相较而言,可以说中国团餐行业目前市场非常分散,拥有巨大的待开发潜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团餐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不仅来自于团餐行业的内部,一些来自正餐领域的餐饮品牌,甚至一些非餐饮行业的企业也开始向团餐领域跨界进军。
此外,伴随着消费升级,团餐的竞争已从价格比拼转向品质之战,从产品品质、服务水平到管理效率,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效率提升已经成为头部团餐企业,比如千喜鹤、中快、甚至国外的索迪斯、爱玛客和康帕斯竞争的关键。
中小微团餐企业亟待转型升级
在中国10万家团餐企业中,99%以上都是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不仅经营范围分散,竞争也不规范,面临着诸多痛点。王习印在会前接受亿欧餐饮的专访中,总结了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团餐行业的五大痛点:
第一个痛点是产品品牌化不足。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消费者已不满足于吃饱,还要吃好,吃出健康,吃出品位和时尚。在这种情况下,团餐企业必须在品牌上多下功夫,产品不能再千篇一律,而是必须琳琅满目。
第二个痛点是食品安全标准化不足。
团餐的集中用餐特点决定了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生命线,一旦团餐企业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不仅企业受到经济损失,品牌瞬间崩塌,涉事从业者也将不再被允许进入餐饮行业,甚至会面临刑事责任。
因此关于食安人才的培训和食安规范的建设极为重要,但中小微团餐企业普遍缺少专业的知识和团队,并且打造这样一个体系和团队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高额的成本。
第三个痛点是采购缺乏集约化。
因为需求规模小,因此中小微团餐企业的采购需求在大型批发商、生产商、种植养殖基地处在价格上缺乏足够的话语权。而食材成本一般占到了团餐企业收入的45-60%,不断上涨的食材价格也成为团餐企业的一个重大痛点。
第四个痛点是管理未能信息化。
目前,很多中小微团餐企业还处于手工排班、手工记账的阶段,当天的营业经营效果无法快速分析出结果,无法有效指导后续经营。运用数据工具辅助团餐企业日常管理与决策,正在成为他们的诉求。
第五个痛点是制作的智能化不足。
大多数的团餐企业都是依靠人工操作制作菜品,而只要是人工操作,就会存在标准化不足的问题。因此,现在很多团餐企业也在尝试引进智能化、自动化设备,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标准化的问题,并且能够提升团餐企业的效率,也提高顾客的消费体验。
第六个痛点是人员的专业性不足。
同餐饮其他业态一样,团餐企业同样存在着从业人员素质一般、专业化水平低、流动性大等问题。团餐企业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人员素质的提升才是一切精细化管理的基础,现代化的团餐企业需要复合型人才。
王习印也表示,尽管中国团餐行业面临着诸多痛点,但万亿级的未来市场潜力依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禧云国际就是其中之一。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团餐生意
禧云国际由拥有26年餐饮行业经验的刘延云创立。刘延云于1993年创立千喜鹤,目前已成为团餐年收入过百亿的中国团餐第一品牌。
2017年,刘延云抓住中国产业互联网的空前发展机遇,创立了中国团餐产业链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禧云国际,将先进的互联网理念引进传统团餐行业,向行业提供标准化的供应链、品牌、食安、培训、智能、数据等服务,致力于行业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升级。
王习印在演讲中表示,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是中国团餐升级路上的有效工具,且不局限于“互联网+”的范畴,而是要深入到“互联网X”的领域。
禧云国际可以通过“互联网+”赋能团餐企业,大幅度提升其运营效率,助力其到达行业当前的上限;而通过数据打通、场景重塑和万物互联,禧云国际的“互联网X”则能够大幅度拓展团餐行业的上限和边界,为团餐行业创造更多价值。
针对团餐行业目前存在的诸多痛点,禧云国际推出了智慧食堂、供应链数字化、食安科技、品牌升级和团餐人职业发展解决方案。
其中,智慧食堂可以让消费者在餐厅实现自助服务,食堂管理者可以对食品安全、运营及供应链信息进行线上管理。此外,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助力管理者准确把握消费者的喜好,并实现精准备餐,创造更多价值。
例如在重庆邮电大学,禧云国际的“智慧食堂”除了帮助食堂实现收入环比大幅增加33%外,还借助大数据分析对经营过程进行控制,大大降低成本,也使得剩餐率降低2%,同时还提升了食堂的运营效率、缩短账期。
禧云国际的供应链数字化解决方案可通过科技助力食安保障、物流、仓储、供应管理全过程;食安科技解决方案可通过明厨亮灶、溯源系统、环境监测系统以及物联网技术,实现食品安全全流程的数字化。
在介休绵山现代双语学校,禧云国际通过食安科技解决方案帮助在校师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安全、全流程可监控、可追溯的“透明食堂”,在部署后两个月的时间内仅明厨亮灶系统就已累计消除安全隐患152处,实现了市场监管部门、学校、家长、学生和社会的多方监督。
而在品牌升级方面,禧云国际可以提供线上导入和线下标准化产品供给及运营全过程指导;最后,禧云国际还通过团餐人职业发展解决方案,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灵活、系统、经济地帮助团餐企业进行人才培养。
据了解,成立于2017年的禧云国际目前日均线上交易笔数达到800万,服务的餐饮中心有5500家,覆盖31个省市,日均服务消费用户2000万人。其客户群体遍布了团餐产业链上下游,有政府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团餐企业、团餐创业者等。
2018年,禧云国际完成A轮2亿美元融资,投资方为蚂蚁金服、鼎晖投资和阿里巴巴旗下口碑网。
从禧云国际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在团餐行业,技术对产业的变革已慢慢从消费端向产业端推进,这个万亿级市场正在发生更深层次的变革。
用王习印的话来说,这是中国团餐最好的时代,市场潜力巨大;也是中国团餐最坏的时代,升级道阻且难。而禧云国际的愿景,就是推动中国团餐升级,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团餐生意。
不管时代的好与坏,变革的来临,总是值得期待。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一直被忽视的中国团餐,能跑出更多的独角兽企业,甚至世界500强企业。
2022-07-13 投资界发布了 《粉丝社区服务提供商「花果山传媒」获B站投资》的文章
2022-04-20 投资界发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导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资界发布了 《广西两支新基金成立,总规模40亿》的文章
2022-04-19 投资界发布了 《石家庄拟设立20亿元数字经济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资界发布了 《西安市创新投资基金首批子基金申报指南正式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