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4日“创客中国”启动以来,无论是处于idea时期还是已经上线运营的项目,创客中国组委会陆续接收到上千封来自不同创客的信件,在成都乃至全国刮起了一阵创业的旋风。
“不同的创业平台层出不穷,一轮接一轮的创业峰会接连召开,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创业氛围,2015年对于创业者而言是一个契机,但是同样是一个挑战。”创客中国组委会负责人表示,即使在如此肥沃优越的创业环境中,真正成长起来的创业项目依然屈指可数。据华西都市报掌握的数据,在某创业平台上,有一半甚至以上的项目推进困难,屡次路演仍然无法获得投资人青睐,项目推进迟缓。
两难抉择 烧钱助长还是压缩成本
今年7月,林采经历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路演。站在20个投资人面前,他以个人的经历开场,配以活跃的身体语言,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项目优劣。当时甚至站在门外的其他创业者也忍不住透过玻璃门,来听林采的路演。现场的一位投资人说:“冲着他的这股激情,我也要为他举牌。”但或许打动这位投资人的并不是林采的项目本身,此后林采与这位投资人的深入对接不了了之。
11月,林采又参加了另一场对接会,但这次他的项目却没有得到投资人的举牌,对于这个结果,他并没有感到意外。“说实话,当时自己准备不足,而且模式并没有很好地阐释清楚。”而据记者了解,林采是从今年5月开始做该项目的。“我们现在还是主要做产品,虽然有融资需求,但是现在没有太多时间去路演。”林采打算在明年,产品积累了一定的用户后,再集中精力去做路演。
可是,没能融到资金,产品的研发进度也比预期迟了一个月左右。“加快进度就需要人手,但是多一个人就是多一份开销啊。我们现在是两个人固定地做项目,资金只能勉强运转。”林采说道。
林采的项目名叫千陌旅行,是致力于为受众群找兴趣爱好能高度匹配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他们搭建交流的社交平台,这就意味着需要一大批用户作支撑。他坦言,现在的用户数量增长不如预期。“资金有限,我们的宣传也要压缩成本,现在我们在旅游爱好者社区里给用户发送体验邀请,但是这种方式带来的用户增长比较缓慢。”
在今年7月的对接会上,另一位投资人——苏河汇的投资人扈永也为林采的项目举了牌。“当时我觉得跟我们之前投资的一个项目‘丸子地球’挺相像,想知道两者有什么不同,不过因为当时产品还没有出来,谈得不是很深入。”在林采的APP做出来以后,两人又进行了一次交流,但是仍然没有形成投资的方案。扈永说,做旅游O2O的项目也不少,千陌旅行需要打出自己的特色。其次,做起来以后,怎么避免竞争对手的快速复制,也需要林采思考。
扈永表示,林采的项目有前景,不过他现在还在观望该项目能否积累足够的用户。在用户的积累上,他建议,林采不妨和其他商家合作推广,“方式很多,思路可以更开阔些。”
随身视频教练项目创业启动已将近一年了,参加了两场路演展示,但是每次获得的投资意向都为零。一个春秋过去了,项目仍然处于待启动阶段。“团队6个人,没有运营也开展不起工作,就我一个人全职参与,其他都为兼职。”随身视频教练张忠义表示,一直拿不到投资,也让他的工作一筹莫展,对于项目的修改都属于“小打小闹”,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融资无果 换个思路找个人投资者
随身视频教练前身为“家健身”项目,基于中国式摔跤改编而成的健身方式,盈利模式为通过建设视频网站或者APP,以此为平台免费播放家庭健身教练的教学视频来获得流量,以此健身爱好者购买其平台上的器械。
恰好,金沙江创投相关负责人经历了随身视频教练参与的两次路演,对该项目影响深刻。该负责人认为,这个项目之所以一直不受投资人看好,一方面是受众定位有问题,另一方面是盈利模式不成熟。
就受众定位而言,健身分很多种类,人们健身的出发点和目的也各有不同,但是此项目属于力量型健身,受众面小,定位过于狭小,不适合市场的发展。
此外,就盈利模式而言,以视频获取流量、出售健身器械的连环设想,会在第一步就产生阻碍。“视频家庭教练已经出现很多了,例如受女生青睐的家庭瑜伽、郑多燕减肥操等,相较而言他们的受众范围更广,你的平台拿不到流量,自然没有市场转化率。”该投资人建议,张忠义可以在寻找投资的过程中另辟蹊径,放弃专业的投资机构,寻找有相同爱好和武术、军人情结的个人投资者。
深耕成都 投资偏好餐饮、医学项目
创客中国组委会负责人认为,创业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目前的创业项目里,成功率能达到3%-5%已经是非常好的结果了。创业风险高,存活率低。其次,成都创业者盲目乐观。有的项目在成都没有,看似市场很好,但实际上,在一线城市已经出现成熟的竞品。
“项目的成功不是创出来的,而是运营和培养出来的。吸引投资人的是项目的创新和特色,但是项目的成功不是不断的运营呵护出来的。”该负责人说,许多投资人在成都地区,几乎已经不看O2O、互联网项目。因为互联网创业项目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那么这些投资人在找什么呢?答案是创新型的科技型项目,如3D打印、无人机、人工智能等等,但是成都的工业、科技土壤相较北上广地区有差距,这类项目较缺乏,这也是投资人苦恼的。
不少投资人认为,创业者可以基于成都的土壤,做一些吃喝玩乐、医学医药的项目。
华西都市报记者 王婷 见习记者杨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