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商记者 蒋婵娟
一进入阳澄湖镇,就踏进了被螃蟹支配的地界。
从苏州北高铁站出来,去阳澄湖镇大约需要半小时的车程。一条车道划出了道路两边不同的风景,一面是拔地而起的新居民楼,另一面则是交错的水塘与泥地,一些泥地上,还有正在作业的挖掘机。
"挖池塘养螃蟹呢。"出租车师傅调侃,在阳澄湖,几乎没人出门打工,人人留在家中和螃蟹打交道。
养蟹有养蟹的圈子。小镇上的茶馆里,每天聚集着一帮人,喝一杯茶聊一下午科学养蟹;街头巷尾的店铺门外,捆蟹阿姨扎堆坐着,她们嘴上叼根黑白相间的捆绳,10秒就能给一只螃蟹上绑;伴着泡沫盒碰撞、胶带撕扯的声音,快递小哥将一箱箱大闸蟹礼盒打包完毕。这些螃蟹最晚在72小时后就能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餐桌上。
10多年前,第一只阳澄湖大闸蟹"爬"上了网,如今这里已经形成了产销一体化的零售网络,而阳澄湖大闸蟹爆红背后,物流功不可没。
在阳澄湖镇有名的消径村大闸蟹批发市场,不到100米的直线距离内,就分布着两家顺丰网点,当中还夹着一家跨越,德邦、邮政的快递车也会来市场门口溜溜。往年的蟹季,这里经常会出现快递爆仓的情况,不过今年,情况却有点不同。
批发市场的店内并没有想象中的人声鼎沸,反而有些冷清。老板们都在门口招呼客人,哪怕只购买几只螃蟹的散客,也有老板热情地上来招呼。
"订单比去年少多了。"此时,正值10月下旬,是阳澄湖大闸蟹最为肥美的时候,但顺丰小哥去外面转了一圈回来,只拉回了十多个包裹,"再这样下去,明年可能要关门了。"
这些年,在阳澄湖大闸蟹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螃蟹运得快慢,靠运气"
提起阳澄湖大闸蟹,就不得不提一个人:顾敏杰。
这位阳澄湖大闸蟹网上销售第一人,出生于坐落在阳澄湖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消径村,父母是村里的蟹农,养了大半辈子的螃蟹。2006年,从部队退伍回家的他,留在家里帮父母一起做大闸蟹批发生意。那时候,螃蟹还是奢侈品,在线下专营店,随随便便一份礼盒蟹都要上千元。可作为最源头的养殖户,利润却十分微薄,一斤利润只有几毛钱。
顾敏杰就寻思着把蟹直接卖给消费者,想上网试一试。2008年,他注册了"今旺"品牌,把螃蟹挂上了淘宝。
螃蟹上网,最难的是解决物流问题。大闸蟹是冷血动物,离开水后的存活期很短,想要保持它在途中的存活率,需要低温的运输环境,当时空运规定快递中不能放冰块。要把螃蟹活着运到几百公里外,听起来像天方夜谭。
网上卖蟹,顾敏杰听到的嘲笑不少,交的学费也不少。那年中秋节,他接到了一笔大单子,来自一个社区的拼团,整整一万元。
第一批螃蟹运到后,果然全都成了死蟹,顾敏杰只能自己来承担全部损失。幸好拼团的团长,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在天气转冷后,重新补发螃蟹。
顾敏杰每天有空就骑上摩托,挨个去镇上的快递网点拜访:"那时候单子不多,都是散运,宅急送、EMS我都试过,只有顺丰比较积极,帮忙去跟航空公司沟通。"
经过协调,顾敏杰尝试改进大闸蟹的包装。将外包装由纸箱换成泡沫箱,把塑料瓶集束捆绑冷冻放入大闸蟹礼包中,大大提高了螃蟹在运输过程中的存活率,也成为市场上大闸蟹冷链运输的雏形。
2009年的中秋,顾敏杰的大闸蟹生意出现爆炸性的增长,整个开捕季,店铺销售额达到了300多万,利润也有六七十万之多,也正是这一年,顺丰成立了自己的航空公司。"那年中秋节,忙到来不及接单,我甚至把店铺暂时关掉了。"
只是那时候的物流还不太稳定,有客户问他货什么时候到,顾敏杰总是不敢拍胸脯保证,只能说,"如果运气好,明天就能到。"
"养活了一个顺丰"
受到顾敏杰的影响,消径村的"蟹二代"们开始纷纷尝试触网。
顾敏杰回忆,到了2012年,年轻人几乎都在线上卖螃蟹,那一年自己网店的年销量已经到了几千万。据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底,消泾村就已经有94户农户注册了电商公司,在线上开店超过1000家,全村的电商交易额超过5亿元。
今旺大闸蟹创始人顾敏杰
作为其中的龙头企业,今旺养殖的几百亩螃蟹,早已跟不上其线上的销售。顾敏杰与不少合作社签订了养殖协议,形成经济共同体。这样一来,各方都能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发挥各自优势。
公司主要负责开拓市场,基地负责品种培育,保证货源供应。另外,分散的蟹农也会把螃蟹卖给公司,由其进行统一销售。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组合也是阳澄湖中型以上的公司最常用的模式。
当地电商的迅速发展,不但带动了蟹农养蟹的积极性,原先由于围网拆除后失业的当地渔民,也因此找到了再就业的机会,殷福英就是其中一员。
把麻线一头咬在嘴里,左手抓起一只大闸蟹,固定住蟹脚和蟹钳,右手套上防伪扣,再用麻绳横向三圈、纵向三圈地把螃蟹绕住,松开牙齿打个绳结,这套动作在殷福英手中,操作下来只要8秒钟。熟练的扎蟹技术,还曾让她登上双11晚会和马云比赛。
不远处,殷福英丈夫在给螃蟹打包。他们俩淡季养蟹,旺季扎蟹发货,光一个蟹季,就能赚取超过10万元的收入。像他们这样的夫妻档,在消径村不在少数。
通过电商,原来送去饭店、超市、门店的大闸蟹,走入了寻常百姓家。订单数量的急速增加,也引起了顺丰的注意。2010年,顺丰把大闸蟹独立中转,到了2012年,除了散航资源以外,顺丰增加了专用全货机运输大闸蟹,阳澄湖转运枢纽也在2015年投入使用。
阳澄湖大闸蟹协会代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这些年,由顺丰运出阳澄湖的大闸蟹数量,占到了总量的95%。去年,大闸蟹的销售配送旺季,顺丰运出苏州的运费达到了1.45亿元。
顺丰发布的《大闸蟹物流报告》显示,仅在2018年秋天,顺丰就承担了近4万吨的运输工作,折合约3亿只大闸蟹,与一次铁路春运的运营总量相当。
"天气转凉了,螃蟹在路上的损耗率大约只有1%。"顾敏杰说,现在公司一般在晚上捕蟹,次日上午扎蟹,然后把蟹放进10℃冷库遇冷,再进行称重分拣包装发货,周边用户在24小时内就收到螃蟹,远一些的路程也只需要72小时。
不过,时效稳定了,商家和蟹农心里最希望的还是运费成本能降低一些。一位蟹农告诉记者,目前物流占到了他整体成本的25-35%,"希望多点快递公司加入,这样快递才会更加市场化,把成本降下来,否则我们干了一年就只是养活了顺丰。"
谁在动顺丰的螃蟹?
大闸蟹的运费根据单量的大小有所不同。对顾敏杰这类大商家来说,一单快递的均价由原先的50元,降到了今年的30元左右。除了冷链物流的成熟外,各大电商平台和快递公司加入战局,也是运费成本走低不小的原因。
9月23日,今年阳澄湖第一批大闸蟹才正式开铺。早在8月21日,江苏兴化的大闸蟹举行了开捕节,借助先发优势和互联网的力量,那一天,兴化蟹借助淘宝直播平台,以直播方式,在聚划算上3天内卖掉300万只大闸蟹。随后,辽宁盘锦的河蟹举行了开捕节,并与天猫签订了战略合作。
电商巨头的介入,让来自建湖、高淳、洪泽湖、固城湖或长荡湖的螃蟹,都有机会直面全国的消费者。在过去,由于没有阳澄湖大闸蟹的知名度,它们的消费主力往往只在本地。
"按往年数据,中秋国庆是销量高峰,占到全年订单的50%左右。"阳澄湖边的养殖户张林说,为了赶销售旺季,有些养殖户会挑个头大的先卖,其实分量很轻,蟹黄根本不饱满,"还有些商家直接给消费者发外地蟹。"
市场化的竞争不仅涉及了螃蟹,还蔓延到了在阳澄湖一战成名的顺丰。2018年中国食品冷链物流总交易额达4.81万亿元,同比增长20.25%,大闸蟹作为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风向标,自然是各家必争之地。
今年,菜鸟推出的"丹鸟"就首战大闸蟹。通过"空+陆"物流服务矩阵,统筹航空路由与公路冷藏干线,开辟"大闸蟹专线"绿色通道。覆盖全国近300个城市,其中250余城市24小时达,28个省市48小时内达,江苏省内最快6小时达,日处理量可达60吨以上。
此前,圆通承诺达为大闸蟹推出"大闸蟹特快"专属服务,德邦打出"江浙沪区今发明至,限时未到,运费全免"的口号。邮政也整合邮航专机以及冷链专线,为大闸蟹开辟专属绿色通道。跨越则依托于航空货运专机、散航资源,以及近千台冷藏车辆,专门开通大闸蟹冷运专线。
"今年部分订单是丹鸟配送,也很准时。"一位蟹农表示,"市场有竞争好啊,大家选择更多。"
网红还能一直红下去吗?
事实上,顺丰小哥对于单量骤降的担忧,一方面是因为自身对手在变多,还有一方面是阳澄湖大闸蟹也在面临着内外的挑战。
阳澄湖这块金字招牌谁都想用,"洗澡蟹"的标签还未被消费者忘记。近两年,大量打着"阳澄湖"幌子的蟹卡又在市面上横行,很多外地商家及资本进入这个行业,用低价快速分食市场份额。
"他们才不管品牌,99块甚至79块10只螃蟹,几十万张蟹卡就出去了。"张林说,乱象之下,能"标大发小"都算商家有些良心,有些只选择部分发货,然后就挂上预约已满,很多消费者收到蟹卡,压根提不到货。"大闸蟹行业的季节性强,等到今年蟹季一过,明年再想去提货的消费者,可能根本找不到这个品牌了,这些商家换家店,继续卖卡。"
近年来,为了保障阳澄湖作为饮用水安全,湖区围网面积在逐年锐减。螃蟹养殖区面积由2002年的8.1万亩缩小到了今年只剩1.6万亩。张林推测,未来湖蟹养殖面积还会进一步缩小,他甚至觉得:"总有一天,阳澄湖里的大闸蟹会完全消失。"
为了保障阳澄湖大闸蟹的产量,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每亩补贴1.5万元来鼓励蟹农在阳澄湖附近区域开垦池塘,养殖标准化的塘蟹,也确实有越来越多蟹农投身于塘蟹养殖。不过,关于塘蟹的争议也从未停止,阳澄湖边池塘里养出来的蟹还能称为阳澄湖大闸蟹么?
顾敏杰解释养殖环境、蟹苗密度与喂养饲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蟹的口感。阳澄湖大闸蟹之所以品质好,是因为在养殖环境的投入、蟹苗培育选择以及饲料投放上,舍得大量投入。塘蟹的养殖成本并不低,尤其是前期投入上。为了完全模拟阳澄湖的养殖生态,池塘里种植的水草、池塘底泥和阳澄湖都是一样的,水也与阳澄湖同属一片水域。
"就我个人看来,阳澄湖塘蟹与湖蟹口感上几乎没有差别。"在湖区养殖合同到期后,顾敏杰计划更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因为相比于湖区可能遭遇自然遭害等因素,标准化池塘的风险更可控,螃蟹品质更加稳定。并且在投入大量增氧设施后,塘蟹养殖密度可以更高,湖蟹每亩产量是300只,塘蟹则可以达到600只。
短期来看,消费者开始不只认"阳澄湖",确实给阳澄湖大闸蟹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市场化的竞争,是其他地区螃蟹的机会,也是阳澄湖塘蟹以品质为自己"正名"的契机。况且,只有当各地发展出自己的螃蟹品牌,挂羊头卖狗肉的买卖才会越来越少。
生意不好,张林最近头发白了不少,他开始研究塘蟹,把希望寄托于此;而顾敏杰也觉得有点疲惫,想做得轻松点,"旺季的时候不那么忙,淡季的时候不那么闲,不要中秋、国庆一窝蜂来吃螃蟹,其实那时候不好吃,天冷了蟹反而好吃。"他计划守住原产地,做强供应链,未来能做前置仓,让客户当天下单当天就能拿到货。
(文中张林为化名)
编辑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