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就让我们坐下来深聊,看看什么样的小游戏能获得广告主的青睐,品牌们会在接下来的2020年怎么涌入这个流量云集的领域,期间大家需要作出什么调整和变化等等。如下,Enjoy:
见实:你们是什么机会参与了品牌游戏的开发?
恰逢“财政部”要做一个扶贫小游戏。我们就参与了这个项目,团队和我都对这个方向很感兴趣,一方面得到了发挥机会,另一方面向腾讯学习了很多关于用户体验的细节。我和团队因此有一个共识:
肯德基项目是品牌自己从众多服务商中选择了我们,“坦克大战吃豆人小蜜蜂3合1”是头名次和国际大品牌合作怎么样将小游戏玩法和品牌紧密结合在一起。
通过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微信小游戏天然的广告属性,短时间内形成了高曝光、高用户触达及大量转发,并且一部分用户会反复持续进入与使用。这相比过去部分广告的纯内容展示、H5等等宣传形式,小游戏更能全面、精准、多次的在用户侧进行曝光,甚至可以一键跳转品牌旗下的小程序,从宣传到用户购买实现落地。
-游戏隐藏关卡、主页、奖品页面等多方面进行品牌曝光。隐藏关卡页面畅玩页面访问261268次。
见实:印象中,品牌2B之前多喜欢用H5形式,现在看好小程序小游戏什么方面呢?
谷雨:头名,H5链接属于外部链接,量一大微信就会控制甚至封杀。小程序不会有这样的担忧。
第三,以往H5活动就是单一活动。小游戏刚好是一个“高裂变、高传播属性的产品”,如可以通过让用户玩小游戏的体验获得高价值优惠券。这是H5原来不太具备的能力。
见实:这段时间,品牌方接受程度有什么变化吗?
谷雨:去年刚开始只是一个概念。今年开始已经有很多品牌开始尝试,美赞臣已经找我们做了两个基于小游戏的品牌campaign了。尝试后他们对品牌化小游戏形式的认知有明显提升。
见实:品牌化小游戏,哪些经验是可以复用的?
见实:生产周期呢?更长还是更短?
谷雨:一样。一般小游戏开发周期是一到两个月。不一样的地方是:品牌调性跟小游戏本身有区别,品牌的目标群体、品牌UI,前期需要磨合。
见实:用小游戏形式来做营销,是不是投入比较重?只适合大品牌?
谷雨:逐步在吸引更多品牌进来。开发时候成本不高,主要还是推广成本。
开发完后需要做传播,小游戏是去中心化的,前期就需要一些种子用户,甚至需要去采买,所以投入可能不会特别低。这就看品牌需求,如果想全量覆盖成本就会高,如果只是垂直用户成本就不会高。
见实:品牌小游戏的冷启动也由你们做?
谷雨:我们来做。之前做小游戏也是自研自发,所以这算是一个行业门槛。我们有40多款(含千万级爆款)小游戏的矩阵用户池,可以开放给更多品牌用户。
见实:数据模型有变化吗?
谷雨:会有的。之前做爆款小游戏,数据指标一出来,就知道可能会推到什么样量级,能带多少用户。现在,我们可以基于模型给品牌提供KPI,会大概告诉对方要覆盖多少用户的成本是多少,裂变情况如何等,可以提前做好评估。
他们对游戏数据标准不一定特别清楚,但是花多少钱覆盖多少用户这件事,他们很清楚,也是关心的。
见实:听完这个过程感觉还蛮顺的。那这里面需要转变的是什么?
谷雨:现在说起来比较轻松,那段时间都是通宵去提案。需要转变的还是思路,品牌诉求需要很好地去理解,通过娱乐化代入到整个创意中,后再游戏化。
见实:游戏化思路适合哪些行业,现在明显吗?
谷雨:现在很多行业都是跨界的,关键看创意本身。比如“车”类很适合,“球”类结合运动品牌很棒,“抢”类就不适合等等。
现在我们聊的多是快消类、餐饮类、母婴类、汽车类客户。陆续其他类别客户的更多诉求也在过来路上。
我们并不是把自己定位成做游戏内容。未来目标想做的更深,去做品牌整体的解决方案。如创意内容输出后,匹配什么样的用户去推、用什么样的渠道等。因为现在不只是微信,微博和抖音等平台可以一起联动。相当于让创意和内容的利用率更高一些,品牌也愿意做这件事。
见实:小程序和小游戏的融合,未来3-5年你们怎么看?
谷雨:我个人认为小程序、小游戏会是未来10年内移动互联网一种重要的表现形态,更是品牌企业不可失去的重要战场。
5G时代到来,对小程序、小游戏性能和体验都将大大提升, 对VR和AR类游戏相关产业会是很好的机会。
微信小游戏边界要广于游戏领域,它是跟小程序、公众号体系相连接的,天然具有to B和to C的潜力;我们主要从两个方向去拓展小游戏生态边界。
头名,做品牌小游戏,为业内好评品牌提供小游戏内容形式的品牌推广解决方案。
第二,更深度挖掘微信小游戏的营销工具属性,跟小程序相结合作为商业品牌“小游戏+小程序”的运营新思路,比如我们服务过的肯德基小游戏,正是证明了这个思路的初步验证。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见实(ID:jianshishijie)。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付费及进行处理:shanliqiang@aiying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