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宁宇
为落实国务院总理的指示,运营商加班加点,11月份就做好了向全网提供携号转网的准备,比预期计划提前了一个月。通信行业认为这是继提速降费之后又一项新的便民举措,但和前者一样,这项举措推出后没有得到多少赞扬之声,有限的回复也多是"早该如此""坑了我们多少年"之类的吐槽。
关于携号转网我此前写过不少文章,比如"电话号码会变得不再重要"、"能帮你换运营商的,不止携号转网这一条路"、"话音时代的药,能治互联网时代的病吗"不管怎么说,历经九年,携号转网终于从试点变成了全国实施,作为曾经参与这一项目的成员,我还是蛮开心的。
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与此前几次试点不同,从工信部发布的公告到运营商的实施细则,都在强调"向用户做好风险告知"。难道申请携号转网还有什么风险,难道这又是个坑?
有的风险和问题是全网试运行状态下流程不畅,或者运营商工作人员对业务不熟悉导致的。
比如有的报道里提到,在运营商交接过程中,用户既不是原来运营商的客户,也没有在新运营商这边注册完成,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通信中断。
我觉得这种情况发生概率并不大,毕竟已经做了这么多年的试点,对于这样的问题应该有解决的办法,或者说将影响降低到最小的技术方案。即便发生,也只是个案,不会是大范围的现象。
退一步说,如果这个问题是普遍现象了,用户的投诉和负面舆情会成为催熟的动力,推动相关各方尽快完善解决。
有的风险和问题则是携号转网之后的正常后果,因此运营商要明确告知客户,让客户做好心理预期准备。
首先,携号转网相当于离网,完成手续之后客户在原来运营商里的权益会终止,比如积分,不但会全部清零,也不会在用户重新转入之后再恢复。再比如SIM卡会失效,里面存储的号码和短信也不能再读取出来。
其次,根据携号转网的业务规则,如果用户还有与运营商约定期限的协议,只有在解除协议或者协议到期后,才算符合携号转网的条件。如果客户此前参与了运营商的一些营销活动,比如手机补贴、宽带捆绑、预存话费返还等,而且还在活动的有效期内,就要由客户与现在的运营商协商解决。至于协议能否解除/如何解除,这就要因人而异。
比如与手机号码捆绑的家庭宽带,就要先解绑再转网,这就意味着转网的客户同时失去了现有的宽带,需要安装新的宽带或者选择独立付费。
再比如使用运营商的手机补贴套餐的用户、参加预存话费返还活动的用户,解除协议的具体方式可能就复杂。有的要客户补缴手机的补贴差价或者活动补贴再解绑,有的只能在活动结束之后再解除协议,对于很多客户来说,可能等到合约期结束之后再转网更划算,没必要这个时候花钱赎身。
第三,运营商的业务虽然趋同,但具体到一些客户来说,使用还是有差别的。比如有的集团客户办理了VPMN(虚拟专网),企业内部用户之间拨打可以用短号码,资费也不同于与外部客户的通话,这些业务特性和权益在转网之后会同步取消。
第四,为避免用户频繁转网,业务规则规定,用户两次携号转网相隔时间不得低于120天,也就是说,用户转网一次就等于放弃了120天内再次转网的资格,在这段时间里即便看到了运营商更好的促销活动也无法参加。
总之,用户携号转网可能会失去一些权益,甚至会产生一些损失,而这些权益的内容和损失的程度因人而异、因运营商而异。所以在携号转网之前用户与运营商进行沟通确认非常重要,处理不好就可能引起误解和纠纷。
除了前面分析的常规风险之外,其实携号转网业务的推广面临的最大风险,是:
运营商之外的信息服务提供者并不知道号码归属于哪家运营商,这可能导致用户无法使用运营商之外的信息服务。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在线充值缴费和接受短信。
携号转网的实现原理并不复杂。它是由信通院(工信部下属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建立携号转网的数据库,然后各家运营商都和这个数据库进行对接。
携号转网的受理和生效:每家运营商都把受理的携号转网申请发送给信通院,然后由信通院对申请进行核实,把号码放到携号转网的数据库里,数据生效后会同步给各家运营商。
携号转网用户的通话:为支持携号转网,每一次通话的接续流程都发生了改变。每一个通话发起后,运营商要先在自己的网内判断一下,看这个用户是不是携号转网的用户,这样确认了用户现在的运营商之后,再按照通信接续规则完成下一步接续。
这个判断是全网都要做的,是每一次通话都要增加的动作,不判断一下,怎么知道用户是不是携号转网用户呢?这就意味着,整个通信网络,所有的客户,都会因为有了携号转网业务多做了动作。为了携号转网,电信运营商实际付出的,比大家看到的,要多很多。
如今都9102年了,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不仅仅是电信运营商,还有很多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客户的号码为标识和索引,把信息服务提供给最终客户。
先说说在线充值缴费。用户在支付宝上付了钱,然后支付宝就会根据用户的号码把费用转给相应的运营商。
可现在139的号码可能不是移动了啊,支付宝把钱转给移动,移动一查说我这里没有这个用户,就把钱退回去了,充值不成功。
那如何才能让支付宝能给携号转网的用户充值?
一种方式,是运营商之间打通话费互转的接口,让移动收钱之后转给用户现在的运营商。目前看这事儿挺难操作的,运营商之间没有这样的业务流程和技术接口,重新定义需要花钱花时间;即便打通了接口和流程,运营中可能出现的纠纷和投诉还要有人去管;而对于运营商来说,做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
另一种方式,是让支付宝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也建立和信通院的接口,像运营商一样,在转账之前先查询一下,这个用户现在是哪个运营商的,再把话费转过去。这种方式有不少的改造量,而且需要持续的运营,不要说这么麻烦的事儿互联网公司愿不愿意做,就算是想做,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做到的。
所以,携号转网的用户很可能就无法使用非运营商提供的在线缴费或充值业务了。
类似的常用但可能受到影响的业务,就是用户接收互联网公司发送的短信,尤其是短信验证码。
两年前我在《电话号码会变得不再重要》一文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传统的通信网里,电话号码的作用是让号码的主人能被找到;如今电话号码另一个作用,就是成为用户登录网站和应用的ID。
电信运营商已经全面推行了实名制,而实名制又是国家对互联网企业监管的明确要求,因此很多互联网企业借助运营商的渠道来达成实名制的限制要求。用户用手机号码注册,然后网站向运营商发送验证请求,运营商以短信方式向用户下发验证码,用户填写正确,就意味着用户成功注册。
除了涉及实名制的注册,这个号码也就成了用户登录网站或者应用的ID。当用户再次登录或者遗忘密码的时候,都可以直接点击发送验证码。由于这种方式非常便捷,所以不少人都不记密码,需要用的时候直接用验证码登录。
可是,和前面描述的充值缴费案例类似,对于携号转网的用户,网站把向用户发送的验证信息发给运营商,可是这个用户已经转走了呀,所以运营商的信息发送不成功,用户也就接不到短信验证码了。
解决办法和也是类似的,或者在运营商之间建立短信转发的机制,或者让这些网站和APP具备识别用户是否携号转网的能力,如果两个都搞不定,那用户就收不到短信了。
我举的业务场景是最常用的支付和接收短信,实际上互联网为客户提供的信息服务五花八门,不可能让所有的信息服务都实现运营商的转接,而让所有互联网企业都和信通院的数据库对接并进行判断,似乎也不太现实。所以对于已经养成了移动互联网使用习惯的客户来说,很多互联网公司提供的信息服务可能在携号转网之后无法使用,这才是最需要关注的风险。
总结一下携号转网的风险。
必然的影响:积分清零,120天内不能再转网,SIM卡里存储的短信、电话号码失效。
可能的影响/风险:通信时延、通信不畅、无法线上充值、不能正常接收短信(包括短信验证码)
以上是我个人的分析,具体的风险和解决方法以运营商的解释口径为准。
看完这些,你还会有携号转网想法么?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2022-09-14 钛媒体 App发布了 《星巴克加码中国市场,未来三年要新增开3000家门店|钛快讯》的文章
2022-08-11 钛媒体 App发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虚抬药价“把戏”,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为了帮00后卷王找到工作,简历修改师们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进城费”,国内城市如何借鉴?》的文章
2022-03-25 钛媒体 App发布了 《蔚来2021年财报发布:年营收361亿元,整车毛利率达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