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来推动企业组织转变业务模式,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的变革措施。在传统企业经营日益经营困难,降本增效难以实现的情况下,为重新焕发市场精准生产力,塑造经济新动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必经之路,更是当下度过危机的有效手段。一般来说企业要想顺利进行数字化升级转型,拥有基础的数字化能力,需要通过三个步骤:数据的采集、分析以及应用。
对于这几个步骤能否成功实施,具体还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01
企业是否对数据做简单的清洗及加工?并已实现数据在线?
数据在线是企业数字化的基础,也是企业数字化的开端。这⼀步的开始首先是企业建立多维的数字触点,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渠道收集数据和存储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清洗和加工,使之形成相对统一的格式,并将其储存起来,并保持“视图” 在线,以方便对数据进行取用和展现。
比如:商场中就可以通过 WiFi 探针,来搜集访客的终端设备信息、流量量、驻留时间等相关信息。而这之中与传统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不尽相同的一点在于是否实现了数据的在线,传统企业更多的是采集数据、存储数据而并未真正解决数据的统一格式清洗以及在线。
02
是否在数据在线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驱动业务精益运营?
数据分析是企业数字化应用的第⼆部分,这个时间段,企业很可能已经发现了传统通过导出数据库数据,进行手工的跑数据的工程量及时间精力投入之巨大。开始考虑引入数据分析工具,可视化展示工具等。以提升对于数据不同纬度的拆分以及分析,但更多的还是体现在业务层面的分析。
比如:企业发现销售数据分析,可以更好的配置销售资源。又比如:企业发现某个商品的销售额不断下降,则很快将产品进行了下线,但说不定背后还有更多其他层面的原因,值得更深一步再做探究。
03
是否通过数据产生业务洞察,驱动企业的业务显性增长?
通过数据产生业务洞察,就是对企业数据分析更深一步的探讨。当然,到了这个层面之后,企业的数据就不能仅仅是来自于自身,还需要一些第二方第三方数据的支持,以帮助企业更好的了解整体的市场环境及竞争格局,了解潜在及目标包括已经成单的老客户的特征,对用户的行为、偏好等做综合性分型。从而形成立体的分层的分析和趋势性判断,更好的对产业、对行业、对目标客户群体产生洞察与了解。
比如:通过会员用户管理进行标签增补,对已有的用户群体补充第三方的维度分析,从而建立更精准的用户画像数据,通过更精准的营销手段进行营销,从而实现获客的转化。
04
是否通过数据智能,驱动整个企业商业和业务模式的转型?
商业和业务模式的转型,对任何一家传统公司而言,都是难中之难。
一方面大量的大数据企业都在不断倡导数据能力的平民化,希望能通过数据能力平民化,一方面帮助用户更好的解决他们潜在的需求与问题;
另一方面也给予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客户数据,以实现更深度的用户数据洞察。
这就要求企业从原有的流程及经验驱动,升级为以数据驱动作为决策依据进行驱动。当然,这并不是说经验不重要,而是说数据作为规模性样本,可以帮助管理层提供更多的预测性分析,并更好的辅助管理层的决策。
在数字化的商业场景里,商业模式实现了重构,消费者得以更加亲近自己的服务商(此处非供应商,因为供应常常意味着批量化供应,无法照顾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而服务商得以更加了解一线用户的直接需求,商业场景的转换,从端(消费者需求)到端(消费者交付)的变化,不仅仅是数据维度的变化,数据量级的指数变化,更考验的是企业如何利用先进技术更好地处理、储存、建模和利用数据。换句话说,企业能否拥有完整且自有的数据分析应用体系和数据存储口袋,能否打造自己的数字决策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数字化浪潮或许比想象中来得更凶猛。各行各业都存在各异的具体挑战,企业需要在数字化颠覆大潮及成长乏力的情况下寻求新的增长点、发挥数据价值,寻求创新、结构性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投资增长性领域,打赢人才竞争战役,企业流程和系统转型。
面对这股颠覆性的大潮,企业更应见微知著,为后续即将来到的革新抢先一步排兵布阵赢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