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两只老虎》被指和《私人订制》相似,国产喜剧怎么越拍越像了

5650
钛媒体 App 2019-12-09 15:37 抢发第一评

图片来源@豆瓣

文丨跃幕电影,作者丨七月

“总感觉哪里看到过”。

在《两只老虎》上映后,“似曾相识”的快感成为了许多人的一致共鸣。关于寻找人生意义的主题、关于两人结伴的公路喜剧、关于数过来数过去依然是那几位的喜剧演员。

被寄予厚望的《两只老虎》,发挥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有着葛优、乔杉、赵薇、闫妮、范伟这样主演阵容的《两只老虎》,上映前便打出了“领跑贺岁”的口号,也颇令人期待影片对贺岁档的激活。

但目前看来,对于今年的贺岁档,《两只老虎》似乎并不是一针强心剂——相比票房的不温不火,口碑的两极差异更让人心慌。

实际上,对于国产喜剧来说,似乎依然有一个无法逃脱的“魔咒”。“系列难过三”,往往系列国产喜剧在市场很难撑得过三部,而对于单片喜剧来说,同一家出品方想要连续三部在市场卖座也极其困难。

除此之外,喜剧演员的“熟脸”不仅仅是喜剧作品的大量“串演”,还有各类喜剧综艺的超强曝光。随着观众的审美疲劳加重,某种程度上把国产喜剧推到了一个更危险的境地。

本身,喜剧作品的模式就决定了其整体制作要比想象中困难得多,而国产喜剧在整个制作端的发展特性,让这种困难翻倍。当观众觉得主题熟悉、人物熟悉、套路熟悉的时候,口碑两极似乎也并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

1、李非的“私人订制”

标准化商业喜剧模式。

实际上,通过观看《两只老虎》不难发现,影片想扎扎实实地设计一个讨巧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架构。

一个事业、爱情都不成功的绑匪绑架了一个想要自我了断的富商,对钱不在乎的富商觉得可以利用绑匪帮自己去完成自身的意愿清单。在这一路对于爱情的歉意、老友的愧疚以及亲情的眷恋的追寻过程中,二人互相成就互相滋生出一份相知相惜的情感。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故事架构模式,也不过是一个容易被观众想到下一步的标准化模式。因此,不少观众的热评里都出现了相似的评价,能从《两只老虎》看到很多影片的影子,其中一个便是《私人订制》。

《私人订制》中同样有着葛优、范伟以及清一色的喜剧演员,再加上为人实现愿望的类似故事架构,很难不让人以为《两只老虎》就是李非版的“私人订制”。

这导致观众的评价中出现了“失望”、“俗套”、“刻意”等较为负面的关键词,《两只老虎》的票房表现、口碑表现也都不算理想:豆瓣评分已下滑至勉强及格的6.3分,猫眼评分也为同档期较低的7.8分。

究其根本,这与导演李非自己的发展方向有着很大的关系。其实,《两只老虎》是导演李非走出文艺圈以来的第一部商业片。

没有经验的第一次尝试定是要循着前辈的路走,于是李非放弃了自己熟悉的非线性叙事,老老实实地以商业类型片的手法拍了一个通俗喜剧。这也就导致《两只老虎》的人物关系、故事架构都是按照商业类型片的标准化要求进行呈现的。

再加上,相较文艺片,喜剧片的体量一直在不断增加。通过《邪不压正》对大体量、大制作有所认识的李非,在《两只老虎》中也是按照标准化的操作模式来给自己的影片添加商业属性,实现体量上的变化,比如一线喜剧演员的加盟。

李非这样的商业喜剧考虑思维,使得《两只老虎》只是一部一板一眼的标准化类型片。再加上《两只老虎》的叙事能力显然并没有足够令人信服,没有满足观众的期待,自然票房表现、口碑表现都较为平平。

2、“一成不变”的喜剧演员

定制化角色。

葛优坐镇,乔杉、赵薇加盟,一部集结了诸多一流喜剧演员的喜剧电影,单从阵容质感而言,《两只老虎》便拥有较高的期待值。

同时,上映前影片主打喜剧卖点,葛优和乔杉穿浴衣在三里屯大街上行走的路透等等,都是在提高观众对于影片好笑程度的期待值。

但根据上映后的观众反馈来看,《两只老虎》的内容并没有得到大部分喜剧受众的认可。除了电影本身的内容瑕疵之外,造成这样的反馈结果其实也与观众对这些喜剧演员的强期待值转化为巨大心理落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由于《两只老虎》设定了张成功和余凯旋一对“不高兴”和“没头脑”的救赎之旅,并未跳脱出观众们已经十分熟悉的鸡汤喜剧框架,这也使得《两只老虎》中的角色设定有了束缚的框架,并不能实现很大的突破。

同样的,由于《两只老虎》合作的演员本身也是比较经典的喜剧片演员,有着比较经典的个人色彩。相似的人物角色确实会让观众感到熟悉,但同样容易带来一些隐患。

比如个人风格极为突出的葛优,尽管影片中保留了大众熟悉的诸如嘴贫、鸡贼等葛优式的小人物特点,但张成功的大老板角色特质却让这些接地气的属性有了脱节,使得电影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违和感”。

此外,像是李非的自述中提到的,为了与范伟和闫妮合作,他特意为他们量身定做地调整了两个角色。比如闫妮饰演的小卖铺老板彩霞与大众记忆中的“佟湘玉”似乎并无太大差别。

定制化的人物角色给观众带来亲切感的同时,也失去了跳脱性的反转魅力,自然也就无法满足观众心中的一部分期待,容易形成心理落差。

3、“回到原点”的商业喜剧?

又见冯氏喜剧。

回看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史,喜剧一直都是最受国内观众喜欢的电影类型之一,带有较强本土色彩的合家欢属性总能激发观众的观影热情。

1997年,借着内地第一波互联网的普及浪潮,周星驰的《大话西游》推动了内地喜剧狂欢的到来。同样的1997年,冯小刚执导、葛优主演的《甲方乙方》正式打出了“冯氏喜剧”的招牌,也开启了“葛优+冯氏喜剧=贺岁档”的称霸时代。此后,《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非诚勿扰》等冯氏喜剧,都拿下了该年度的国产电影票房冠军。

之后,徐峥、宁浩开始接过了国产喜剧的接力棒。2006年,仅300万投资的《疯狂的石头》创造了2350万票房;2012年和2014年,《泰囧》和《心花路放》分别拿下了当年的国产电影票房冠军。随着宁浩和徐峥的活跃,国产喜剧的创作热被进一步点燃。

此时,开心麻花开始崛起。2015年,并不起眼的《夏洛特烦恼》获得了14亿+的票房成绩;2017年的《羞羞的铁拳》以22亿票房成了国庆档票房冠军、年度票房总榜第三名;2018年,《西虹市首富》则通过25.5亿票房成绩位居年度票房总榜第四名。

只不过,国内电影市场再次发生了变化,尽管喜剧依旧是比较重要的电影类型,喜剧之路似乎开始变得有些坎坷了,“三年一轮”的说法再次被验证。很明显的,已经接过接力棒三年的开心麻花不再那么走俏了。2018年的《李茶的姑妈》出现了明显滑坡;今年上映的、旗下演员艾伦主演的《人间·喜剧》《跳舞吧!大象》等多部喜剧基本都是中小体量,普遍表现平平。

经过了观众对“小人物逆袭”、内核励志鸡汤的常见喜剧公式出现了审美疲劳之后,喜剧开始更多的是作为一种重要的组成元素在其他类型的影片中出现,像是《疯狂的外星人》《我不是药神》等。

单纯的喜剧在经历了市场变化之后,似乎还没能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开始出现了“回头”。回过头来看《两只老虎》,“葛优+喜剧”的模式让人一下联想到了曾经以同样搭配模式出现的冯氏喜剧,内容和架构上也有着《私人订制》的影子。

对于开始“回到原点”的喜剧来说,这样的走回头路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这不仅不能解决当下国内观众对于喜剧越来越“挑剔”的问题,似乎还能加快他们对早已熟悉的一些喜剧套路和模式产生厌倦。

很难想象,开始吃回头草的国产喜剧片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但起码,从目前国产喜剧的表现来看,似乎对整个电影行业并没有带来什么帮助。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3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