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达伦糕
首日票房破亿,口碑逆天,猫眼评分9.5,豆瓣评分7.3,位居同档期影片冠军。
次日票房1.23亿,上映不到48小时,票房突破2亿,首周末综合票房轻松破3.3亿。
要说最近票房最火的电影,无疑就是《叶问4:完结篇》了。
票房占比,排片场次,排片占比和场均人次等数据都名列第一,连续三天实现平均单日票房过亿,以三天超过3亿+的成绩,力压同档期的影片。
同档期影片其实也算来势汹汹,有好莱坞大片星战系列第9部《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有冯小刚暖心之作《只有芸知道》,还要开心麻花喜剧《半个喜剧》,但是这几部影片在票房口碑上均甘拜下风,不抵《叶问4》。
尤其是今年好莱坞在华的最后一部大片《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首日票房仅1702万,票房占比仅12.7%;据灯塔专业版,截至12月22日下午4点,《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中国票房将将超过8000万元。可谓惨败——整体票房还不到《叶问4》得四分之一!
面对此情此景,就连美国媒体也坐不住了。权威财经新闻《华尔街日报》认为今年好莱坞在华是“彻底惨败”。
“今年在中国票房最高的10大影片中,有8部是国产。在这个很快就将在全球独占鳌头的电影市场内,中国本土电影行业即将创下最佳年度表现,而好莱坞正节节败退。”
这样的表态恐怕并不夸张,因为根据数据显示,就在2019年即将过去之际,只有两部好莱坞电影位列中国票房前10,相比之下,去年为4部。
好莱坞在中国头部票房占比的日渐萎缩,眼见已经成为现实,类似《星球大战》票房不到《叶问4》四分之一这样的悬殊差距,似乎已经为中国观众和行业人士所熟悉接受。
另一方面,冯小刚的新片《只有芸知道》原本也被寄予很大希望,但是上映后遭遇了口碑两极分化。上映两天,影片才过5000万元,对于爱情片的题材来说,这个票房不算差,但对于冯小刚历来的票房成绩而言,票房走势显然颇为暗淡,截至12月22日,该影片的豆瓣评分由此前的6.6分下降至6.5分。
今年贺岁档之初,业内忽然给出了一个“文艺贺岁档”的标签,就让媒体感觉不妙。被认为是贺岁档主打的《南方车站的聚会》《被光抓走的人》《平原上的夏洛克》,以及现在的《只有芸知道》等片,都带有“文艺”的标签。随着上述作品的上映,影片大多有不错的口碑以及背后优秀的主创阵容,只可惜票房都难以让人满意。
在《叶问4》的一枝独秀背后,有着好莱坞和国产文艺片在岁末中国电影市场上的无奈。
同样是续集:好莱坞大IP为何不敌中国功夫?
据媒体报道,《星球大战9》的制作成本为2.5亿美元,北美票房预计在6亿美元以上,但在中国,没有情怀支撑,却持续遭遇票房滑铁卢。
《叶问4》和《星球大战9》其实都属于续集电影,按道理都有固定的粉丝群体,只可惜最后的市场表现确实天南地北大相径庭。
根据实时票房数据,《星球大战九:天行者崛起》开画三日票房尚无法破亿,颓势尽显。
就连美国媒体都预测该片在中国只能拿下1800万美元(1.25亿人民币)总票房,比之前任何一部星战作品都差。
《星战七:原力觉醒》大陆首周票房5230万美元,累计票房1.26亿美元;衍生片《侠盗一号》靠姜文和甄子丹提携,首周勉强超过3000万美元,累计票房接近7000万美元。
这一次的第九部不仅没有办法打一个翻身仗,反而可能创下更低的纪录。
这样的低迷成绩背后有着好莱坞在中国市场日渐凸显的三大问题。
一是影片本身的质量没有保证。就算是今年票房最火的有庞大群众基础的类似《复联4》或者《速度和激情》这样的影片,口碑也都不算上乘。
这一部《星战9》口碑更是差劲,在美国烂番茄指数只有56%, IMDb只有6.8分,豆瓣评分也只有6.6分。
二是IP的粉丝效应因人而异。《复联4》因为有着一众超级英雄经年累月的积累,钢铁侠,蜘蛛侠,绿巨人的形象早就深入人心。
不过《星球大战》显然就不具备这样的优势了。1999年乔治卢卡斯的“星战”前传推出,星战系列才在内地正式上映,换句话说,星战系列经典三部曲并未在内地院线登陆过,这显然构成了星战系列在内地市场是致命伤。
即使上映了,《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上映日期还相较北美晚了半年之久。2002年、2005年,卢卡斯打造的《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分别在中国取得了,4500万元、7554万元票房。分列当年国产票房4、5位。
可是2016年《星战7》大卖之后,星战系列在内地就卖不动了,情况每况愈下:《侠盗一号》4.28亿元,《星战8》2.68亿元,《游侠索罗》1.06亿元——这一部《星战9》如无意外最终大概就是1亿+的水准……
归根结底,“星球大战”这个IP宇宙虽然经典,但是特殊性太强,过于复杂,包括正传、前传、外传、后传交替创作,“原力,绝地武士,西斯武士,光剑”等等无法真正让中国观众产生认同,更不要提形成诸如“漫威”这样品牌辨识度超高的品牌。
最后的一个因素,也是好莱坞近几年在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套路化太过严重。
几乎所有的动作片都是千篇一律的枯燥特效和打斗,外加国人怎么都看不懂的黑色幽默,随时随地都可以猜到结局和剧情的发展……中国观众近些年已经看了太多类似的美国大片,已经不再买账。
就算是今年票房在全球创下百亿美元最高纪录的迪士尼,也开始在中国市场出现“无力感”。今年以来迪士尼已有9部电影作品实现在中国市场上映,但除了漫威系列电影《惊奇队长》和《复仇者联盟4》实现票房超10亿元外,以及《冰雪奇缘2》《狮子王》的国内累计票房达到8亿元规模外,其余6部电影的票房都在5亿元以下,其中《阿拉丁》报收于3.67亿元,IP系列电影《玩具总动员4》仅实现2亿元票房,而《小飞象》的国内累计票房停步于1.47亿元——算上这一部《星球大战9》,可能将出现更低的纪录。
从观众的口碑反应来看,这部《星战9》已经如同“星战系列主题乐园”,“能出现的人物都出现,能用到的绝招、催泪设定和记忆点都来一遍。”
只可惜,中国观众并没有买单。
文艺片集体沦陷:《只有芸》也不敌叶问
《星战9》的低迷,映衬出的是《叶问4》的票房高昂。
这个贺岁档《叶问4》的票房应该是比较稳了, 上映3天蝉联了3天的票房冠军,而且上映首日及第二日单日票房都突破1亿大关,可以说是这个贺岁档表现最好的一部电影,而对于《叶问4》票房大爆,也是可以预料到的事情,毕竟作为甄子丹最后一部功夫片和《叶问》系列电影的终章,《叶问4》承载着影迷们太多的情怀和记忆。
同样也有套路化的剧情,但是显然《叶问4》比之好莱坞的一些经典IP要讨巧了许多。在电影中,导演也是很好的将“情怀”二字表现了出来。故事的最后,前三部的影像回放,更是瞬间就将观众拉回了以前的日子,脑海中充斥着慢慢的回忆。在经历了热血沸腾之后,温情的冲击也让本片加分不少。
从《叶问1》的票房8800万,到《叶问2》的票房2.3亿,再到《叶问3》的票房7.7亿,如果算上这一部作品潜在的8亿+预计票房,整个叶问系列的总票房直逼20亿。
除了所谓的情怀和观众的记忆之外,无疑功夫片还是有其讨巧之处,虽然故事依旧以叶问为主,但剧中却并不以“咏春”为主题。其中,加入了不少新的流派,再配合本剧的背景,颇有种“让世界看到中国武术魅力”的感觉。拳拳到肉,贴身肉搏,这样的设计也确实使得观众看得非常过瘾。
《叶问4》的种种优势,却恰巧是《只有芸知道》以及整个贺岁档文艺片所缺乏的特质。从12月20日上映至今,《只有芸知道》在票房上输给了《叶问4》和《误杀》,即使是《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在前期点映和预售上也要更胜一筹(虽然实时已经开始落后)。
《只有芸知道》没有过多的营销,更没有高调的宣传,连定档都是在许多观众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归根结底,可能是因为出品方华谊兄弟对于文艺片的类型限制早就心中有数,因此也很难继续投入更多的宣发成本。
就在几年前,文艺片依旧是票房惨淡,小众难懂,叫好不叫座的代名词。近几年内地电影市场的繁荣,在把国产片发展推向新的高度的同时,也让内地电影人意识到了文艺片这一类型始终处于被市场和观众忽视的位置。
由于题材小众、成本低、受众有限,艺术性上游刃有余、不断突破的国产文艺片,在各大国际电影节、颁奖礼上获奖无数、备受好评。然而在面对国内市场的营销宣发环节上却往往捉襟见肘、鲜为大众所知。即便观众有所耳闻,也在影院零星的排片、晦涩沉闷的剧情、冗长的节奏前望而却步。
这样的类型定位有时候也会有意外的突破,比如冯小刚上一部的《芳华》,上映后成功突破了14亿元票房,也是冯小刚导演执导生涯中票房最高的作品,并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文艺片的最高票房纪录。
只可惜,这样的“意外情况”似乎真的是很“意外”,至此之后,国产文艺片再也难出爆款,就连冯小刚这一部找来《芳华》同期演员的《只有芸知道》,也只能继续限于文艺片的传统窘境。
在此之前,包括《吹哨人》的5000万+票房,《南方车站的聚会》的2亿+的票房,《被光抓走的人》的7000万+票房,几乎没有文艺片在这个岁末可以获得成功。
为什么《叶问4》可以在岁末一枝独秀,而其他有着大牌明星和大牌导演掌控的文艺片却群体沉沦呢?背后有着中国电影市场类型化局限对于小众电影的“潜在扼杀”。
一方面,文艺片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受众门槛,虽然有越来越多电影公司愿意参与,但是更多资本的投入还未能对影片起到更多实际性帮助,类型的票房天花板尚未实现突破。
《南方车站的聚会》上映首日27.3%的排片占比远超其他国产片,但是后来的票房走势却始终无法提升,《吹哨人》《被光抓走的人》首日排片也都超过10%,但是后来也逐渐走弱——这其中,文艺片的局限性被暴露无疑。
另一方面,国内观众对于高质量文艺作品的需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奥斯卡的《绿皮书》再到《波西米亚狂想曲》,从柏林捧出“影帝影后”的《地久天长》再到今年出征戛纳的《南方车站的聚会》,国内市场对于优质文艺电影的“挑剔程度”远超早些年。并不是得过奖,或者有好故事,好导演好演员就可以讨巧观众。
最后来看,越来越多的文艺片营销推广模式也都在向商业片看齐,但是宣发成本的投入上却始终有限。从营销层面上看,如今的很多文艺片与商业片的界限也已经愈发模糊。很多文艺片甚至都在试图借助新媒体营销取得超越商业片的市场效果。比如月初胡歌就现身淘宝主播李佳琦直播间,借助网红营销,为主演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卖票,据报道也卖出了20万+以上的门票,只可惜这样微薄收入和商业片C位营销和全网推广的优势还是无法相比。
因此,总结起来看,文艺片在这个贺岁档集体沦陷,将票房冠军的位置让给《叶问4》有其必然性。
一部《叶问4》,让好莱坞与国产文艺片的“瓶颈”在这个岁末暴露无遗,对于电影从业者来说,背后确实有许多值得总结的行业规律和经验。
(麻辣娱投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21-08-11 麻辣娱投获得了华钜一站式的关注
2020-11-21 麻辣娱投发布了 《风犬少年口碑爆了,B站进军影视这步棋,将走向何方?》的文章
2020-11-04 麻辣娱投发布了 《迷雾剧场火了,爱奇艺能撬动这块大蛋糕吗?》的文章
2020-10-22 麻辣娱投发布了 《阅文IP+新丽制作+腾讯平台,三驾马车能否给影视行业注入强心剂?》的文章
2020-09-08 麻辣娱投发布了 《从传统文学diss到市值800亿,网文江湖激荡20年》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