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4日,互联网医疗企业好大夫在线举办了一年一度的中国好大夫峰会,发布了2019年度好大夫榜单,400多名医生榜上有名。至此,好大夫已连续7年发布年度好大夫榜。
除了年度榜单之外,好大夫还为部分连续多次上榜的医生进行了现场颁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福德主任、上海华山医院尹有宽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郑家伟主任、重庆西南医院杨希川主任,均为连续6年获奖,上海华山医院方有生主任已连续7年获奖,也就是说,这些医生见证了榜单的诞生与成长。
连续6年或7年获奖的好大夫
中国好大夫峰会连续两年邀请敬一丹担任主持人,从主持人到投资人跨界的大咖张泉灵也连续两次到场演讲。中国好大夫峰会,逐渐成了医生们每年固定的期待。
医生是互联网医疗的核心资源,好大夫成立14年来,始终致力于C端业务,但用王航的话说:在医疗行业,要想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我们必须坚持“以医生为根本”,才能做好平台、理顺所有关系。好大夫在线始终强调医生品牌的打造,和医疗品质的提升,这背后体现了怎样的逻辑与趋势?
本次年度好大夫榜单由中国社科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制定评选规则,根据好大夫平台的真实数据,综合评估了患者就诊后的口碑评价、患者通过好大夫平台自主选择医生的问诊数量、问诊满意度等多个维度,经过计算评选而来。2019年的榜单中,包含年度好大夫411名、青年好大夫30名、县域好大夫3名。
2019年上榜医生中,北京和上海的医生数量继续领跑,分别占据了152和109个席位。
上榜医生数超过10人的医院共计7家,分别是北京协和医院(15人上榜)、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5人上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5人上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1人上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11人上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0人上榜),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10人上榜)。
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介绍,中心从2018年参与评选的规则设计,初衷是希望持续研究互联网与医疗碰撞之后能在其中发挥的价值、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如何去规范。
峰会现场,第二届国务院医改小组专家、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钱庆文围绕利用互联网创造医生价值做了演讲,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医生叶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西峰、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妇产科医生吴龙,分别结合自身在重视患者服务和循证理念、重视患者满意度、巧用小视频做科普的经验,分享了对于个人品牌塑造的看法。
打造品牌医生,是历年好大夫峰会探讨的主题。
回顾历年的好大夫榜单,从2013年和2014年不分科室到2015年起分科室评选,获奖医生总数从2013年的77人增长到2019年的444人。一方面,这意味着互联网对医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更多医生在网上提供咨询或诊疗服务,并意识到在网上积累患者、病例等提升业务和学术能力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医生们逐渐意识到个人品牌的重要,通过医学科普、医患互动等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好大夫在线创始人、CEO王航在峰会上称:“这两年很多人问我们,好大夫能聚集这么多优秀的医生,到底做对了什么?我们的答案是,所有的业务始终都坚持以医生为根本。如何服务好医生,如何让医生工作得更好、更有价值、更安全,是我们始终不变的出发点。”
好大夫在线创始人、CEO王航
这个答案是有原因的。
纵观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发展,整体已覆盖了针对患者、医生、企业、医院、政府5个方面的业务。患者业务几乎每家互联网医疗企业都有,主要是在线问诊、家庭医生、慢病管理、科普等。在其他业务层面,许多互联网医疗企业都有广泛涉足,只是介入程度不一。
好大夫在线成立14年以来,做好患者服务的秘诀,就是先服务好医生。我们将互联网医疗的业务类型与好大夫在其中的大致边界总结如下图:
互联网医疗主要业务与好大夫在线的业务范围,动脉网制图
在这样的业务形态之下,医生资源、尤其是优秀医生显得尤为重要。
2019年一年当中,全国的21万名医生通过好大夫在线平台,为患者提供了3200万次图文问诊服务、95万次电话问诊服务、97万次门诊会诊服务;患者去医院就诊后,通过好大夫在线平台发表了63万条就医评价,反馈就诊后的疗效满意度和态度满意度。
截至目前,好大夫已经累计为5900万名患者提供了帮助。
这些患者服务,前提都是对医生的优质服务和高效运营,用好大夫的逻辑来讲,就是对品牌医生的打造。
好大夫具体是怎样进行医生服务的?我们先看看好大夫的发展阶段和重要节点。
好大夫在线的重要发展节点,动脉网制图
不同阶段的不同产品
2006年,好大夫为医生搭建了个人网页,并逐步完善线上交流互动功能,医患充分交流后线上患者可转到线下,患者看完病后又可以扫码回到线上,与医生保持交流,医生可以做随访管理。同时,患者还可发表医生点评,影响医生的线上排名。
2016年,好大夫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获得执业许可,好大夫平台的注册医生在完成多点执业备案后,即可进行线上诊疗服务。使患者进入小病网上诊治,大病网上远程会诊的阶段。
2018年,建立医生团队诊疗模式。针对专家时间有限、服务量有限的问题,由一名品牌医生作为领衔专家,聚集医生助理、下级大夫、护士、康复师等,组成医生团队。
在这个过程中,好大夫借鉴线下医生已经熟知并习惯的运行方式,利用技术手段提升效率,来推出医生服务产品。
例如,基于AI的智能分诊系统在理解病历的同时,也理解医生的擅长方向,提升患者与医生的匹配度。
病案管理则为医生准备了两套系统,一是统一的病案中心,患者上传的各种资料、图片、检验检查报告都会存储下来,医生在线上的所有诊疗过程、处方都被存储下来,医生可以随时调用。
二是云笔记系统,每个医生都可以把自己线上线下诊疗过程中针对病例的分析、感受、思考甚至资料都记录下来,云笔记系统是私有空间,医生本人才有打开的权限,但他可以授权给自己团队里的医生查看。
此外,好大夫的医生团队模式也参考了线下医院的运行方式。在线下医院,医生只需做好临床工作,相关的辅助工作由医院来安排,医生到了线上之后,无暇处理核心诊疗之外的辅助工作,例如在诊断之外的基础咨询。所以,需要建团队来处理。在医生团队模式下,专家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其他医护人员更多参与互联网诊疗,提升业务能力。
现阶段诊疗模式的成果与问题
王航在好大夫峰会上介绍,目前已有5411个医生团队入驻好大夫平台,其中3903个是合格团队。“合格团队是指成员中无论是专家还是助手,都参与了线上工作。”
2019年,医生团队总的接诊人数是69.3万人,而2018年的接诊数仅有8.8万人,2019年同比增长687%;医生团队的线上诊费也从2018年的398万元增至2019年的2523万元,同比增长534%。
“从这些数字看来,团队工作制的方向是正确的,需要继续投入。”王航认为。
由此来看,好大夫针对医生的服务和运营,在较长时间内会继续围绕团队诊疗模式来进行。
但王航也坦言,医生团队模式面临4个问题。
一是团队组建难,导致团队的数量增长非常慢。
二是团队组建后,成员角色不均衡,下级医生的比例太高,护士占比太少。而护士在临床辅助工作中的作用相当大,在处理患者诊前准备、入院前准备、院后护理等方面,护士非常细致,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三是团队成员上线后,分工不明确。临床医生大多不擅长分工,导致成员各自职责不清晰,最后都是各顾各。
四是诊费分配不够合理。2019年,团队诊疗总的诊费是2523万元,但领衔专家分给成员的仅有458万元。“分配机制是影响团队长期成长的核心要素,分好钱才能做好老板,专家在这方面的观念要转变。”王航认为。
新生态中六大模块的医生服务
针对已有的医生服务路径和当前面临的问题,好大夫提出了围绕品牌医生进行的六大业务模块,共同组成互联网医疗新系统、新模式、新生态。
六大模块的关系是这样:
好大夫在线的新生态模型,动脉网制图
具体而言,医生使用跨医院门诊管理系统,可在线上公布自己的门诊执业地点,患者根据自己的病情、远近程度、医保情况等因素选择就诊地点,实现自动分流,医生也能在线上进行全面管理。该系统此前就已上线。
为了解决医生跨医院床位管理和手术日安排问题,好大夫即将上线跨医院病床、手术管理系统。医生可将自己在不同医院收住院的信息、手术日放在网上,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手术时间和地点。
查房系统是针对在不同地方住院的患者管理开发的,医生团队需要线上查房系统、团队协同系统,运用统一的医疗标准来进行质量把控、风控管理。这样的系统要在上述提到的医生云笔记系统基础上升级,逐渐完善功能,将在今年内上线。
当医生在好大夫平台上有了多年积累的患者、个人品牌之后,如何在线下场景进一步衔接?好大夫推出了线上线下一体化诊所,提供免费的、打通线上线下的诊所HIS系统,为医生独立执业打下基础。
实际上,2019年的诊所试点新规整体上是鼓励医生开诊所的,只是医生们受限于在经营管理、患者服务等方面的短板,对开诊所望而却步。好大夫先帮医生积累患者、服务意识,再提供配套的诊所软件,是否可以推动医生开诊所的进程?这需要时间来回答。
在医疗用品目录和供应链管理中,每个医生都可以在线上添加自己的药品目录、器械目录、耗材目录、康复用品、康复课程,甚至是保健品、营养品、皮肤护理用品。目录背后,好大夫已经建立了与1万多个商家、1500家药店的合作,涉及5400种产品和服务。
关于新医疗支付体系,2019年好大夫已与中宏保险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将向患者提供新型的商业医疗保险,接下来会逐渐开始探索这样的保险模式;即:患者购买保险后,保险公司集中采购医疗服务、打包付费给医生,医生向患者提供以健康为导向的服务。
这样的模式,可以推动医生及其团队向患者提供长期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解决患者支付这个痛点,实际就是提升患者对互联网医疗的依从性,进而增加医生的线上服务量。
以上六大模块层层深入,以医生为核心形成一个闭环。所以,好大夫打造品牌医生,已经不仅限于个人名气的宣传,而是综合解决医生在诊疗环节的几乎所有辅助需求。
同时,王航表示,随着这些系统的完善,互联网医疗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生为根本的新生态也将越来越清晰,可能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就能实现。
从医生数量增长到深度运营
在12月20日动脉网主办的未来医疗100强大会上,王航曾在演讲中借电商的发展历程来看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
在这里,我们再换一个角度,通过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发展来看互联网医疗。众所周知,移动互联网产品在过去几年聚焦于对用户的争夺,但人口数量终究是有限的,人们花在这些产品上的时间也是有限的,用户量逐渐遇到天花板;业内转向下沉市场、垂直领域,挖掘并满足特定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深度运营,以提高活跃度、留存率等。
同样的道理,医生总量也是有限的,名医专家更是有限,医生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在互联网医疗的上半场,互联网医疗企业无论入局早晚,均需要聚集大量医生,此时,主要是互联网医疗企业之间的竞争。
在互联网医疗迎来政策的确定性之后,进入下半场,互联网医院数量猛增,医疗健康各个细分领域的企业都加入进来,公立医院也纷纷建立互联网医院,优质医生资源更加紧俏。
那么,有限的医生会选择将有限的时间分配到哪里?他们除了在主要执业点的互联网医院完成排班性质的工作之外,会如何选择第三方平台?答案自然是好用实用、高效高产的地方,甚至这个产品还能挖掘出医生自己都未必明确的需求。
互联网医疗在医生端,或许会从数量增长转向深度运营,以满足上述需求为出发点,才能有效吸引和留住医生,尤其是好医生。
综合看好大夫的战略,不敢下定论能完全做到,但已经有了清晰的路径,并且事无巨细去安排。
1998年5月的一个周五下午,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在华盛顿大学进行了一场世纪对话。当被问到致富秘诀究竟是什么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在纸上写下了同一个单词——Focus,也就是专注。
坚持做一件事,把它做到极致,结果总不至于太差。
2023-11-09 动脉网发布了 《深化技术基建优势,智云健康持续升级数字化能力》的文章
2023-10-13 动脉网发布了 《泛生子签署私有化协议,精准医疗龙头砥砺前行》的文章
2023-09-22 动脉网发布了 《腾讯的大模型,可能是最快落地医疗场景的大模型》的文章
2023-09-06 动脉网发布了 《美央创新科技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的文章
2023-08-01 动脉网发布了 《生成式AI再下一城,大经中医“岐黄问道·大模型”正式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