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商记者 蒋婵娟
6月3日,闭馆了4个多月的布达拉宫终于重新开放。与此同时,布达拉宫旗舰店在天猫也同步开业了。
布达拉宫高仿真建筑模型、高端文物仿制品、莲生五蕴杯、各类佛珠、藏戏面具书签......打开店铺,带着浓郁民族特色的商品扑面而来。据布达拉宫文创馆负责人廖世琴透露,此次第一批上线与消费者见面的文创产品经过了线下数年的锤炼,都是来景区的消费者用钱包投票出来的“爆款”。
后续,布达拉宫将开发更具实用性的产品,延伸到藏潮饰品、服装配饰、居家装饰、地方特产和生活用品等领域。
走出西藏
这座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的宫殿,从未如此冷清过。
一望无垠的蓝天白云下,依山垒砌、群楼重叠的布达拉宫坐落在海拔3700米的玛布日山上,被称为“离天空最近的宫殿”,距今已有1388年的历史。
它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主楼红宫高达117米,几乎是每个进藏游客朝拜的胜地。
1月27日起,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布达拉宫暂停了对外开放,这座宫殿迎来了久违的安静。在线下文创馆工作的廖世琴,却迎来了又一阵忙碌。
早在2013年,布达拉宫就启动了文创项目,过去这些产品都在景区线下文创体验馆中销售。
但西藏地理环境特殊,即使很多人拥有一个“进藏梦”,由于身体、经济、时间各方面因素,往往难以真正去往实地感受布达拉宫,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布达拉宫文创产业的快速发展。
布达拉宫文创体验馆
让文创产品走出了地域的限制,接触到了更广阔的消费市场,成为了布达拉宫文创产业的当务之急。这时候,廖世琴想到了天猫。
去年开始,她就和团队一起,开始梳理这些年线下文创馆沉淀下来的产品,布达拉宫仿真手办、莲生五蕴杯等线下热门产品被第一批选中上线。针对线上消费者,团队还专门开发了一批线上专供品。
“这些产品在设计上会更具实用性,采用更加直观、标志性的图案。”廖世琴解释,这是针对不少线上没有到过西藏的消费者特点而设计的,“当你不了解它的全貌时,会更愿意为自己所熟悉的故事买单。”
团队内部有一个IP的二次开发团队,他们主要负责文化的转接,把藏品重新演绎,转变成消费者所能认知的故事和形象,再输给文创商品开发。
经过了近半年的准备,布达拉宫的天猫店终于开启了。
景区纪念款不受欢迎了?
布达拉宫上天猫,是被网友们“催”出来的。
今年3月初,闭馆已久的布达拉宫,首次迎来了92万人次的“游客”。只不过,他们没有来到现场,而是通过直播镜头,跟随着2位当地的讲解员游览了布达拉宫大部分的景点。
那场直播,讲解员们带着“游客”观看了文物、经书等馆藏珍品,在线下,有些馆藏游客是无法靠近和拍照的,这是第一次近距离开放。游览中,讲解员还带着“游客”登上了布达拉宫红宫顶层,遥望金顶群及整个拉萨城,远处延绵的雪山也尽收眼底。
这短短一小时的直播,不但给“云春游”的游客带来了“棒呆了”的视觉享受和文化浸入,也让廖世琴和团队小伙伴们看到了线上的机会点:“这场直播,让我们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人喜欢布达拉宫,促使我们加快了上线的节奏和速度。”
6月3日下午15:29,廖世琴有些紧张。她的视线往电脑右下角的时间上撇了好几眼,右手不停地刷新着后台,再过1分钟,筹备良久的文创店就要开卖了,这一天也恰好是布达拉宫重新开放的日子。
与故宫博物院旗下人气最高、走萌系路线的故宫淘宝不同,布达拉宫店铺整体还是偏向于民族风,包括在售的商品,都透着浓郁的藏文化元素。强烈的风格之下,布达拉宫有着一批忠实的粉丝,店铺里售价在5800元的吊坠也不乏拥趸的粉丝。
不过,问题也十分明显。在布达拉宫的线下文创馆,一年往往只上新20件左右的新品,这一上新节奏则远远跟不上线上消费者需求。
经过一周的开卖试运营,廖世琴还发现,一些线下纪念型的热门款,到了线上反倒不一定受欢迎。
“线下你有游览的过程,可以很深入知道一些符号背后的故事,而线上消费者则跳过了这一环节,除了产品的表现更加直白,我们也在计划通过类似直播等更多元化的内容输出方式,去给消费者讲好故事。”
文创只是第一步
对于“姗姗来迟”的布达拉宫来说,现在上线是最好的时机,也是最有挑战的时机。
2016年,被看作是博物馆IP元年。从2014年开始,全国各部门就陆续出台各项政策为博物馆文创产品保驾护航。到了2016年11月,国家文物局确定了92家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来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经营。国内博物馆在沉寂多年后迅速走红,与政策红利关系密切。
其中,故宫博物院表现尤为突出。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曾在《走进人民生活的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的演讲中提到,故宫文创产品现达到180多万种,营业额超过10亿。
故宫淘宝祥瑞猫盲盒
除了故宫,苏州、敦煌、陕西等不少国内知名博物馆也先后上线,用文创产品吸引着线上消费者。当然,看到这块大蛋糕的远不止它们,远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也在2018年入驻天猫,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收获了139万的店铺粉丝。
这些先行的博物馆,无疑为布达拉宫提前教育了消费市场。大英博物馆大中华区独家运营方品源文华的合伙人乐炜在接受《天下网商》采访时就曾提到,店铺的文创产品售价比没有IP赋能的文创产品略高,但依旧有越来越多用户愿意为产品附加的艺术价值买单。
广阔的市场之下,布达拉宫要面临的难题,更多的还是源于提升本身的创新和设计能力。
诚然,每个文创产品,都带着浓郁的自身特色。但是拨开文化的外壳后,一些用户也逐渐感知到,各方一拥而上都做文创之后,产品品类单一,同质化程度高等问题开始出现。胶带、手机壳、钥匙扣这些小商品几乎是文创产品的泛滥区。
对此,廖世琴也有着自己的考虑,“文创产品只是我们的开始,未来我们想渗透到用户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她表示用消费者接受程度较好的文创产品切入市场是布达拉宫文创的第一阶段,后续产品的开发会围绕着更具实用性的方向走,延伸到藏潮饰品、服装配饰、居家装饰、地方特产和生活用品等领域。
生意需要时间的铺垫,带着文化背景的生意更是如此。用廖世琴的话来说,布达拉宫是民族文化的宝库,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而这些珍宝背后的文化故事,蕴藏着他们和消费者之间无限的可能性。
编辑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