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发布的《2020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显示,2019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发展,经济实力稳步增强,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内生动力不断积蓄,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海洋经济正逐步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首次将这一表述置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章节中,从国家战略的层面明确了海洋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然资源部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8.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2%,海洋生产总值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升,目前已接近五分之一。
早在2017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便首次提出,推进上海、深圳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19年底至今,天津、青岛、大连、宁波、舟山5座城市也相继提出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智库发布的《中国城市海洋发展指数报告(2019)》,依据公开统计数据及城市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综合城市经济规模、区域代表性、数据可获得性等多重因素,选取上海、深圳、广州、天津、青岛、大连、宁波、舟山、南通、东莞、烟台、泉州、福州、厦门、漳州、温州、台州、盐城、连云港、惠州、珠海、湛江、江门、唐山、北海、海口、威海、日照共28座沿海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指标体系主要为海洋经济活力、海洋对外开放度、海洋资源储备度、海洋科技创新力、海洋文化吸引力五大维度和20项二级指标。
七城展现强劲发展势头,广州位列三强
根据测评结果,上海、青岛、广州位居前三,分别领衔我国东部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和南部海洋经济圈城市。其中,上海凭借其海洋经济发展规模效应突出、科创基础雄厚等优势,不仅拿下综合绩效第一,还在海洋对外开放度、海洋文化吸引力两个维度的得分上遥遥领先。
综合来看,提出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7座城市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均进入测评榜单前10名,并且呈现出鲜明的城市特色与优势。比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深圳海洋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明显较高、“窗口效应”显著;青岛则依托其强大的涉海科研院校实力,肩负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的功能定位,在海洋科技创新领域取得长足的发展优势;舟山虽然在城市面积、人口数量、经济总量等规模性指标上不及大多数沿海城市,但其作为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胜在发展“结构优”,即各项指标的“含海量”高。
青岛涉海市场主体规模显著,上海海洋经济总量领先
海洋经济活力,指的是城市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力和潜力。研究员选取涉海市场主体数量、每万人拥有涉海市场主体数量以及涉海上市企业数量等三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
青岛和上海位列该维度前两名。前者由于人口压力较小,而涉海单位数量大(超过1.7万户),每万人拥有的涉海市场主体数量达17个。这也意味着在青岛的劳动力市场上,就业人员有更多的机会从事涉海工作。
上海则在经济总量上遥遥领先。上海2019年海洋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亿,达到10372亿元,占该市GDP的27.2%。据南方财经智库研究员不完全统计,上海还拥有最多的涉海上市企业,其中半数企业市值超百亿,可见其涉海传统产业经济基础雄厚,因而相比其他城市,政策支持与先发优势更为显著。
此外,大连、广州、福州、天津、深圳等城市涉海市场主体数量均超过7000户,经济活力指标排名紧随青岛、上海之后。
研究发现,城市海洋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海洋经济活力前十名城市中,南部海洋经济圈城市占据了半壁江山。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南部海洋经济圈的领先态势逐渐凸显。据自然资源部的数据显示,2019年该区域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达40.8%。
上海港口开放程度最高,深圳国际化优势突出
海洋对外开放度,具体表现为地区涉海市场活动的开放程度以及国际化程度。研究员选取年度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旅客吞吐量等直接指标,以及口岸进出口总额、入境(过夜)游客人数、星级酒店数量等间接指标进行评价。
上海、广州、深圳在对外开放度方面均较为突出。近年来,上海港在全球多个港口指数排名中位列第一,在港口货物吞吐量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广州、深圳外向型经济特色明显,未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内跨海、跨境通道的不断完善,广深涉海进出口贸易和旅游业国际化的动能也将进一步增强。
烟台、大连、宁波、湛江、海口、珠海等市则依托于其货客吞吐量大的港口优势,与其他省市乃至境外的客货往来频繁,对外开放度紧随其后。
舟山、大连海洋空间资源优渥
海洋资源承载力,是指地区所具有的海洋资源能够维持社会经济发展、为海洋经济升级提供基础资源的能力。研究员选取城市海水产品产量、大陆海岸线长度、管辖海域面积、管辖海域面积与全市国土面积之比、码头泊位数量等5项指标,旨在反映各城市的海洋“自然禀赋”条件。
舟山和大连综合排名领先,舟山是地理形态最为特殊的中国城市之一,是典型的群岛城市,拥有超过2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面积。近年,舟山海洋生产总值超过其GDP的65%,研究员分析,这不仅与舟山的自然资源条件密不可分,也得益于相关政策。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并将其定位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大连处于黄海和渤海之间,是参评城市中大陆海岸线最长(超过2000公里)、管辖海域面积最大(约2.9万平方公里)的城市,可利用的海洋空间资源、生物资源相当优渥。威海凭借海水产品产量位列资源承载力第三,湛江、漳州、福州等市在渔业资源和海域空间资源等方面亦有突出表现。
研究发现,城市的资源承载力与综合发展水平存在不完全匹配的现象。一方面由于这些城市整体社会经济规模较小,海洋资源的共享压力相应较低,同等规模的海洋空间资源和生物资源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地支持当地拓展海洋经济活动。另一方面,这也说明这些城市的海洋生产活动更加依赖自然条件(如渔业、港口航运、滨海旅游等),从人口结构上看,上述城市的户籍人口数量与常住人口数量几乎均等或是前者多于后者,亟待解决涉海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可能面临的人力资源问题。
青岛上海实力超群,天津广州海洋科创能力抢眼
海洋科技创新力,包括开设涉海专业等院校数量、年度涉海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年度涉海发明专利占城市总专利申请数之比,以及国际核心期刊涉海论文数量等四项指标。
根据统计,青岛和上海在年度涉海专利申请数和涉海核心期刊论文数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研究员认为,坐拥中国海洋大学以及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涉海顶尖院校,是这两市在科创指标方面引领群雄的重要因素。此外,青岛蓝谷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海洋特色高科技研发和产业集聚区,对青岛海洋科技研究成果的转化也起着关键作用。
天津和广州的海洋科创能力同样抢眼。天津在拥有涉海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上具有相对的领先优势;广州四项指标的表现均衡,拥有国家和省属涉海科研院所17所,省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25个,其在涉海科创人才培养(院校指标)、学术研究(论文指标)、产研转化(专利指标)等方面均有深厚的发展基础。
研究发现,海洋科技创新力与经济活力排名前九的城市基本重合,海洋资本与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方向高度趋同:扎实推进涉海学术单位、科研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城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所在,而海洋经济基础又能够为更高精尖的涉海科技创新提供研发资金、就业岗位和消费市场支撑。
上海最吸引游客,深圳涉海展会关注度高
海洋文化吸引力,是指城市因其海洋事业发展而吸引的外部(游客、媒体等)关注度,包括旅游业总收入、年度旅游业收入占GDP之比、媒体关注度等三项指标。
上海和青岛分别凭借年度旅游业总收入和媒体报道量占据文化吸引力榜单前两名,成为最受游客和社会舆论瞩目的海洋城市。
在媒体关注度指标方面,在涉海洋经济议题的报道中,青岛、上海和深圳的提及率最高,而这三座城市在当年都有超大型国际海洋活动,如在青岛举行的海军成立70周年阅舰活动,上海临港海洋节,以及在深圳举办的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
在旅游业收入占GDP比重的指标上,舟山、北海和台州得分最高。这三座城市的经济规模并不显著,但海洋发展的结构性优势突出,凭借优渥的滨海景观资源吸引国内外游客到访驻足。例如,北海于2020年5月提出在未来五年内,着力打造“北海文旅”品牌,打响“国际化滨海旅游名城”和“海丝文化名城”品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研究发现,对于涉海工业规模较小的沿海城市而言,着力设计滨海旅游的城市名片,亦是高质量发展的一种路径。
2019年中国主要海洋产业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35724亿元,比上年增长7.5%。滨海旅游业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6%。
以上信息由经济带网—长江经济带(http://www.iic21.com/21cjjj/)小编整理,如若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可立即前往了解。
2021-04-30 经济带网发布了 《政策支持民宿经济发展 专家给出四方面建议》的文章
2021-04-30 经济带网发布了 《多部门正密集谋划 布局一批未来产业》的文章
2021-04-30 经济带网发布了 《钢铁行业再迎重磅政策 5月1日起146类产品取消出口退税》的文章
2021-04-29 经济带网发布了 《农业农村部发布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 未来十五年路线图定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