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三星跟风苹果,智能手机厂商赚钱越来越难还是越来越懒?

8401
钛媒体 App 2020-12-23 14:45 抢发第一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智能相对论,作者 | 郭锴

巧立名目取消可更换电池、内存扩展、耳机孔甚至是充电器,是手机巨头们在新市场——手机配件领域的疯狂膨胀的野心,他们一步步的试探着消费者的底线,在配件市场攥取了大量利润,但拿出一个“退化”或者说是“残缺”的产品,最终也会遭到反噬。

根据巴西网站Tecnoblog报道,三星在巴西最近通过ANATEL认证的Galaxy 21系列手机将不再附赠充电器。巴西的ANANEL相当于国内的工信部,取消的消息可以说是准确无误的了。

“智能相对论”看到这个消息后,只能会心一笑,三星跟风苹果取消附赠充电器肯定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唯一没想到的是这次“打脸”来的这么光速。

为什么说是意料之中呢,因为根据一贯的传统,往年苹果在手机方面每有大动作,三星一定会在第一时间跳出来嘲讽。如此次苹果的iPhone 12不再附赠充电器,三星官方立刻发布嘲讽推特,推特的配图是一个巨大的三星充电器,配文中得意到嚣张的墨镜黄豆人在炫耀着充电器。不过有趣的是,目前这条推特已经被删除。

每当苹果有动作的时候,先肆意的嘲讽,然后跟进苹果的步伐,在“真香”之后把原来嘲讽的内容删除,不能删掉的就假装没有发生过,让人不得不怀疑三星是不是把自己当成了娱乐圈玩家——正负面先不谈,热度一定要够,反正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

智能手机的“退化”史和背后的逻辑

互联网没有记忆不代表消费者都得了健忘症。正巧,又到了一个十年的尾巴,从苹果发布iPhone 4至今已经十年,这十年也是手机行天翻地覆的十年。今天,“智能相对论”就跟大家简单的聊一聊,这十年来,智能手机的“退化”的部件和消失背后的逻辑。

首先是不可拆卸电池,在Galaxy S5时代,三星依仗着可拆卸电池,用广告把iPhone用户展现成了一群靠墙(充电)而生的人。一直以来,iPhone就不支持可拆卸电池。内置电池的设计让充电宝成了出门必备,也让充电成了一件麻烦而痛苦的事。大家恐怕都快忘记了随身带着几块备用电池,手机随时随地满血复活的历史了吧。

但厂商的考虑则是,一体化的设计,让手机变得更加轻薄,“颜值”更高——这对消费级的科技产品来说是很重要的,简洁、优雅的科技美学会让你的产品更具竞争力。在实用居上的时代,iPhone 4在一众黑大傻手机中脱颖而出,其造型和美感功不可没。有很多人阐述自己选择iPhone 4的原因:它看起来更像是来自未来的产品。

但更但重要一点,也是厂商不愿意透露的是:一体化设计可以加速用户的换机周期。手机电池在老化后,容量降低,续航得不到保证,电池电压峰值降低,手机性能下降。此时,大多数消费者的都会觉得旧手机到了卸甲归田的时候,选择更换手机——即便手机换了电池依旧可以再撑两年。

而在使用习惯和生态绑定的情况下,大多数消费者会在更换手机时,继续使用原品牌。相关统计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以苹果为例,常年维持在50%以上的品牌忠诚度。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苹果手机用户,在更换新手机时会继续选择苹果。如果旧手机还够用,谁会为新品买单呢?

同样的策略在储存空间上故技重施。iPhone以安全为名,一直不支持扩展储存,安卓厂商近些年也多有跟进,这让许多只是想储存一些照片和视频的用户不得不选择更高溢价的大储存版本。

以iPhone 11 pro max为例,64GB储存版本和512GB储存版本除去储存容量外没有任何差别,但两者的价格相差3100元。而市场价格500GB Nvme闪存的约为500元,仅此一项的利润,就超过一部2000多元中端手机的售价。如此简单的策略就能带来巨额的利润,怎能不让人心动?

而取消耳机孔,推出真无线耳机则是另一场饕餮盛宴。

2016年,iPhone7系列发布,以防水和接口过于老旧为由取消了耳机孔(然而带有耳机孔的三星、索尼等品牌的手机都有着良好的防水性能),作为替代策略,苹果推出了Air Pods。

在发布一代的两年后,2018年,凭借着高利润和高销售量,Air Pods的年利润达到108亿元,而作为对比,同年小米全企业的净利润约为85亿元。

而根据trategy Analytics研究报告中的数据,2019年Air Pods的销量达到了惊人的6000万部。仅仅三年,苹果就将蓝牙耳机的风潮吹遍了世界,也让自己赚的盆满钵满。

有趣的是,曾经在自家产品发布会上嘲讽苹果没有耳机孔的三星,在坚持了两年后,也取消了耳机孔,而自家的无线耳机Galaxy Bus也已经更新两代了。

说到这里,相信大多数读者都已经看透了退化背后的逻辑——手机厂商对利润的追逐。商人逐利本无可厚非,但是不顾消费者使用体验,不想着共赢而是单方面压榨,真的做得长久吗?

“跟风”恐成为潮流

回归到充电头这件事来,这次国产安卓会不会跟风?

根据以往的历史,很难想象国产手机品牌不会去跟这波风。其实说“跟风”也不太准确,早在2015年,小米雷军就有过尝试,产品不再标配充电器,而是可以打包优惠购买。但困于市场影响力,终究是魄力不足,此事在抵制和骂声中不了了之。

IDC的数据显示,三星2019年全球出货量为2.95亿台,苹果出货量为1.91亿台,对他们来说,苍蝇再小也是肉,取消充电器,每台削减的成本累积起来就是以亿为单位的利润。而苹果和三星在今年取消充电器,不仅仅是对配件利润追逐的长期考量,也是对的疫情的应对策略。

在今年疫情的影响下,国际市场运输成本普遍上涨。根据环宇顺鑫物流创始人刘友发的说法,当下的航空运费最贵的已经去到了一百多块每公斤,达到了历史从未有过的高位,而且运价频繁调整,今天报给客户的价格,到了明天航空公司又涨价了,结果就是今天接的货,到明天可能就得亏钱出了。

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苹果、三星,制造地均集中在中国和东南亚等国。根据智能相对论的了解,为了保证新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及时供应以及同时发售,苹果手机一般采取空运。而根据相关机构的测算,取消充电器后,iPhone 12的包装盒体积相比上代减小了约50%。包装盒体积缩小,重量减轻的iPhone12,既缓解了疫情下的航空的运输压力,也节约大量的运输成本。

取消充电器,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香”的决定,而对国内厂商来讲,目前跟风的动力尚且不足。

得益于疫情的控制,国内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销售,运输成本并不高,缩小包装增加运输量的做法很是鸡肋,远不及口碑流失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电池容量迟迟没有得到突破的情况下,而对续航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下,提高充电功率是国内手机厂商重要的竞争点。国产高端手机的充电功率已经来到了65w、100w、甚至120w。高功率充电往往需要特殊的线材和适配器,如果取消,把这部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降低了产品竞争力,得不偿失。而中低端往往对价格敏感,需要消费者自购充电器恐怕是短时间内难以接受的。

所以说,在短时间内,国产跟风是件不太现实的事情,毕竟在iPhone取消耳机孔三年后,还有很多机目前依旧标配。但是长期来看,等到整个市场对此的容忍度来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高功率充电器也逐渐普及的时候,迫于成本和环保的压力,国产厂商恐怕也会取消附赠充电器。到时恐怕只会为苹果挽回更多的颜面吧,毕竟无论是好是坏,苹果又做了一次“创新”的引领者。

这一次,谁的机会?

手机厂商曾在配件领域获得过巨大成功,但是这一次,恐怕会有不同的结果。

首先,电池、耳机孔、储存等都是集成在手机上的,当厂商联合取消或更改后,消费者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选择空间,即便是选择其他品牌,对整个手机市场来说,也无非是左右手互换而已。

而配件方面还是有些不同的,无线耳机其实有很多选择的余地。在苹果开创无线耳机的风潮后,三星、华为、OPPO等也早早加入了战场,传统耳机厂商如漫步者等也不甘示弱,新品频出。只是这些产品价格集中在千元以下,售价较高的三星Galaxy Bus价格勉强持平Air Pods的基础款。苹果以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拿走了70以上的利润,至少在现状,还看不到其他厂商能对Air Pods产生实质性的威胁。

Air Pods打法和iPhone一样,都是创新的引领者,同时又有着优秀的使用体验:苹果全家桶无缝联动、人性化的操作方式、良好的降噪效果、以及最近跟随IOS 14一同推出的立体环绕音等功能。再加上依托苹果品牌宣传的时尚属性,造就了苹果吃肉,其他玩家喝粥的局面。

Air Pods的成功,是技术和品牌的成功。

与无线耳机不同,充电器是一个纯粹工具性的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它只要安全、耐用、充电速度达标,就完全满足了使用体验。一个低品牌忠诚度,低特色的工具类产品,在使用体验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价格将会成为最值得考虑的因素。

而价格方面,则是专注配件的第三方的拿手好戏。以绿联为例,同样是20W的充电器,iPhone官方的价格几乎是绿联的三倍,而两者在使用体验上,几乎没有区别。而绿联65W充电器,只需要苹果20W一半的价格。

在充电器领域,苹果也曾想复制这种成功。2017年9月,一直相信未来是属于无线的时代的苹果,宣布成立Air Power研发团队,目的是研发一个无线充电器,可以同时为三种苹果设备(iPhone、Air Pods和Apple Watch)无线充电。

Air Power的研发有着极大的技术难度。苹果对此的要求是:三种设备可以以任意位置放在充电器上同时充电,并且在充电时可以从iPhone上实时看到其他设备的充电进度。

开发过程中,苹果无法解决由于多个设备同时充电所导致的发热问题,以及多个发射圈之间的干扰问题,也难以实现无线设备无需放在特定位置进行充电。为了实现上述要求,Air Power的工程样机甚至需要搭载苹果A11芯片才能实现,而搭载了A11芯片的充电器,其价格可想而知。

2019年3月左右,Air Power宣布夭折,这也是苹果第一次放出效果图,但却没有完成研发和量产的产品。

根据外媒当时的爆料,Air Power的售价为250美元,约合人民币1750元。可以想象的是,即便没有夭折,Air Power以及类似昂贵的产品,在充电器市场上,又能搅起多大的风浪呢?无论是有线充电器还是无线充电器,制造门槛都很低,纯粹工具性产品的充电器,其市场注定是性价比玩家们的乐园。

用脚投票的消费者

维持苹果、三星等巧立名目敛财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手机是一个高度集成的设备,是一个创新驱动的产品。他们在手机设计或者是配件领域的各种小动作其实很难伤到根基——优秀的产品使用体验和技术上的领先,简单来说,即瑕不掩瑜。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技术储备和供应链上,苹果、三星都有着许多厂商难以逾越的护城河,这也是他们毫不忌惮的资本。

一直以来,对于他们的动作,调侃和骂声一直没有停过。更有的消费者在评论说到,建议取消手机盒中附赠手机。但调侃的背后更多的是无奈,明知是把成本转移给用户,却又无可奈何,毕竟当跟风成为潮流的时候,普通个人很难去阻挡。

但野心终归是要付出代价的,国内连年下降的市场份额就是最好的证明。今年,三星已经放弃国内市场,关停了在惠州的工厂。而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数据,2015-2019年,iPhone在中国市场的全年出货量分别为5840万部、4490万部、4110万部、3630万部和3280万部,市场份额分别为13.4%、9.6%、9.3%、9.2%和8.9%,均呈逐年下滑态势,这其中既有大环境——国产崛起的因素,恐怕也离不开他们不顾消费者体验的“创新”吧。

消费者都是在用脚投票,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选择的权力看似不在我们这里,但其实一直都在。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3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