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在线自主学习:一场正在发生的翻转式教育变革

7732
钛媒体 App 2021-01-07 08:01 抢发第一评

图片来源@unsplash

文丨脑极体

过去的2020年,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不再是学校,而是家里。

因为新冠疫情,全世界有190个国家关闭了学校,15亿的学生受到影响,只能在家学习。到2020年底,仍然有30多个国家的学生无法返回校园,其中就包括现在疫情彻底失控的美国。预计美国很多州下一学年仍然不能开学,居家在线上课依旧会是常态。

现在,经过这场全球大规模的在线教育的“强制普及”,一些全新的问题正在暴露出来。

比如,学生们会问,如果我们的所有课程都可以线上听网课、所有的作业都可以线上找答案,那是否还有必要去学校学习吗?老师们会问,我们通过线上教学,又看不到学生真身,听不听课全凭自觉,这教学还能有效果吗?

如果说“教室-讲台-听课”是传统线下教育的典型模式,Zoom、MOOC就是传统教育的一种线上复制模式。而在线教育,在经过最近几年特别是去年疫情中的实践,新的教育场景和学习模式正在涌现。比如,全世界一些地区的老师和学生正尝试在社交媒体、手机游戏等在线渠道进行学习,而一些新在线教育平台和教育机构正在进行一场在线自主学习的全新尝试。

在面向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时代,在线自主学习新模式的出现,带给我们很多值得关注和探讨的新趋势。

无聊的Zoom,正在让老师们越来越有创造力

根据一份调研数据,对于今年普遍实行的“居家学习”模式,很多老师们感到最焦虑的事情,并不是如何掌握在线教学技巧,而是如何得到来自学生们的积极反馈,也就是如何提高网线那头学生们的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动力,才是让老师们普遍头疼的问题。

在国内,小学生们纷纷为国家选定的网课平台钉钉“分期付款”打一星,而国外的小朋友们则对着Zoom的窗口打着瞌睡。

根据一项研究,长期盯着电脑屏幕上,自己和其他人的照片,不仅会导致眼睛疲劳,还会引发“要么逃跑、要么战斗”的原始本能反应,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每天看着离你眼睛只有几十厘米远的老师的视频是不人道的,何况这一盯就是九个月,新鲜感早已消磨殆尽。

为了让在线上课变得更生动有趣,一些老师正在动用一切可能有趣的手段。比如,比利时托马斯·莫尔大学梅赫伦学院的文森特·布森教授,每周都会在Instagram上面给学生们讲授“创新战略”,因为要教会学生如何在“社交媒体讲故事”,那么在枯燥的Zoom上显然无法达成这一效果。布森教授在Instagram里布置了很多课题,学生们既能在直播里上课,也能直接在Instagram当中去探索各种有趣的作业。上课玩Instagram,成为一种必修功课。

显然,并不是所有课程都能这么有趣,但是越来越多的老师都在尝试在社交媒体和游戏内为学生上课,来丰富学生们的虚拟课程表。比如有老师开始用TikTok讲授她的数学课,有幼儿园老师发现TikTok能让小朋友们“全神贯注”地看着老师,而风靡全球的像素游戏《我的世界》,不仅给今年疫情期间众多的学校提供了云端毕业典礼的场所,也成了很多老师和学生上课的场所。如果呆在教室里太过沉闷的话,那么就不如搭建一个雅典学园。

线上教学的重点也从老师单纯的讲课,变成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场所。教案、资料和笔记不再是最重要的内容,因为这些资料在线上唾手可得,更重要的是在社交平台所教授的课程不能再是单向信息的传递,而是学生们会主动参与完成的任务或目标。

比如,通过一款全球青少年追捧的多人在线虚拟游戏Roblox,一位新加坡的老师在上面教授学生制造机器人,并学会通过模拟机器人的连续运动来探索物理规律。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目标是创建一个活跃社区,加强学生之间的建设性的互动,老师会负责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技能。

通过游戏上课的一大优势是,老师发现学生们特别期待上课。

当然,大多数老师对这些与专门学习平台和教学模式的教学场景保持怀疑。但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就是在线教育场景必须呼唤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否则,没有了线下固定场景约束的线上教育,最后可能会沦为一场无效学习时间和浪费老师精力的饕餮盛宴。

从在线教育到在线学习,催生出翻转式自主学习方式

在线教育,早就不是一个新鲜概念。早在2013年,中国就迎来了所谓“在线教育元年”,一大批在线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兴起,随后又在一波泡沫后快速消失。而近两年,新的一批教育机构又打着编程、AI教育等旗号重新兴起,获得资本的青睐,又因为今年疫情关系,线下培训机构遇冷之后,线上教育机构更是迎来爆发式增长。

但是我们看到,机遇之下,泡沫丛生。一些头部教育机构正迎来更大的市场和更高的市值,而一些曾经火热一时的明星教育机构则陷入了经营困局,仓皇出逃。决定这场在线教育成败兴衰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是从最基础的原因就在于在线教育的产品是否真的适应在线教育的内在逻辑。

最初很多线下教育机构也将线上教育当作新的增长点,但他们往往把线上教育理解为“线下教学线上化”,也就是依靠自身的教研资源、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这种路径依赖,把线下内容录制好放到线上,但最终发现线上学习效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

MOOC(慕课)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当初MOOC的初衷就是将名校名师的好课搬到线上,打破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实现全球的教育公平。但实际上,MOOC运动很快出现问题,那就是学习者缺乏持续学习的动力,“师生”没有互动,学习无目标,结果无反馈。

缺乏目标、缺乏动力,最关键缺乏师生互动,成为传统网课的典型问题,因此,在最近几年的摸索中,线上教育正在迎来新的形态——在线学习。

现在,在北美一些在线学习平台正在涌现。这种在线学习平台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产品不是以课程为中心,而是以学生的学习计划为中心。

比如,学习平台的第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自己规划课程表,分别安排周课表、月课表和社交活动,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分类、课程形式、学习时长、开课时间和周期等信息,将合适自己的课程加入到课表里。

最关键是平台会在选课时,给出合理建议,提醒学生是否注意连续长课时的课程是否合理、多长时间需要离线休息,是否还需要增加社交课程。选择社交课程的同学,平台还会在每周或每月,根据适当的主题,帮助学生建立社群,鼓励线上社交。

另外一种就是正规教育机构建立的“虚拟高中”,这是一种没有实体学校但却是有着全日制办学许可的新型学校。美国圣地亚哥一所虚拟高中的所有课程都是通过在线学习,学生分布在全球各个角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课,遇到学习问题可以跟老师直播互动,也可以跟全世界的同学组建学习社群。

知识学习的场景不是整齐划一、按部就班的,这保证了每个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进度和节奏学习,而学生们又有共同的学习课题和任务,大家会按照各自的分工来共同完成任务,并且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其中。

我们可能认为,这种虚拟学校仍然一种理想化的教育尝试,但这种虚拟高中正在美国和加拿大快速兴起。根据预测,到2024年全球虚拟学校市场的市值将达到49.2亿美元。

课程自主规划平台和虚拟高中的案例,代表了在线学习新模式的出现,那就是学生在线上的自主化学习。而这实际上等于完成了一次教育场景的翻转,即由老师按照课程大纲计划,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被动的听课,重复的做题和考试,转变为学生自主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按照项目或任务完成学习计划并提交作品,从一个“考试做题家”变成真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者。

对于这种转变,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

从场景到方法,我们如何迎接在线教育的新变革

无论是疫情期间老师学生们正在探索的新学习场景,还是在线教育平台和机构正在探索的在线学习新方式,无不是在发起对于传统教育方式的一种挑战。

传统教育方式当中,知识的最大受益者和最强的掌握者,其实是那个任课老师,而知识和学生其实存在一种对立的关系,知识要为难学生是否能记住,学生要搞定知识以便考试时拿到分数。这个场景里,知识从来只是达到考试升学和工作的手段,而非目的。

显然,在这场学生和知识的较量当中,只有少数学生是获胜者,大多数都是被知识打败的“失败者”。这种“教导-接收-记忆-考试-遗忘”的传统教育思路,正在饱受质疑和现代生活的考验。

一方面,现在通过互联网随手可得的知识,还有教育产品中有大量顶级名师录制好的课程,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为什么要按部就班地到坐在课堂里听课。这种体系,对于早已掌握的学生来说是浪费时间,对于跟不上进度的学生来说是痛苦煎熬。

那么,通常的做法那就是鼓励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不断向前突击,而让更大多数的后进生输掉这场军备竞赛。这其实是典型的零和博弈。

另一方面,单纯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只适应于升学考试这样一种单一的能力评价体系。固然这一体系的公平性毋庸置疑,但它已经不再是未来智能社会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小镇做题家”现象意味着:因为人才评价体系随着全新的社会分工和新职业体系的涌现,过去的传统教育方式已经逐渐滞后于新的人才培养的需要。

翻转式学习,也就是自主化学习,能够让学生自主、灵活地规划学习计划、制定学习目标,并能够借助各种学习资源来完成目标和计划,才是如今学生们要掌握的核心能力。学习知识的真正目标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非应对考试试题。那么,基于这一教育的变革趋势,我们未来应该更主动地开始顺应这些新的在线教育的方式。

比如,任务式学习。按照真实世界的运作方式,我们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工作中,都是为了应对一个个项目或任务,而应用各种方法、工具和知识去解决问题。同样,在学习中,我们不再单纯以那个过于漫长的期末考试和升学考试作为目标,而是把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作为目标,去引发学生主动搜集信息、掌握原理,找到解决问题或者完成项目的方法。而线上学习能够更好打破时空、年龄、社区的界限,更高发起更大、更多的学习项目。

再则,通过线上自主学习的方式来改造线下教育方式。通过线上完成学习任务计划和课程的自学,通过线下完成师生、同学之间的互动合作,才能真正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参与感。像线上的游戏平台、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都可以成为老师布置作业,学生打卡的渠道。

老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的教练和情绪引导者,也是整个学习任务或项目的把控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记忆,而是能从学习中直接找到实际意义所在。

在线学习所激发的学生的主动性、好奇心和合作精神,以及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这场“翻转式”教育变革里最为迷人的地方。

在我尝试和周围家长、朋友介绍这一方法的时候,所有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方法好是好,但是太理想化,但是把教育这件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确实,这套在线学习的新模式,并不太适应以背知识点、刷考题为纲的高考体制。但是这套方法所体现出的学习模式更适应一种面向长期主义的、面向真实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模式,而且这套学习方式,应该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进行培养和训练。

对于传统的中小学,可以尝试在较低年级引入这种任务式学习,尝试安排一些打破年级、打破大班制授课的项目式学习,在最近网上热议的北京一所山区小学——九渡河,通过引入技能辅导老师,开设生活实践课,比如磨豆腐和卖豆腐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配比称重、进货售货的记账,将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各类知识融汇其中,还同时增加了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和统筹安排的能力。在确保学生掌握教学大纲和留出冲刺考试的时间之外,给学生们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

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也已经开始意识到“唯分数论”的危害,但苦于没有更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未来,在线自主学习所安排的课题,可以让家长和学生组织起来,共同参与学习资料的检索、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亲身体验任务式学习的魅力,也能消除孩子之间的沟通鸿沟。

值得乐观的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也正在重视对自主式学习的探索和研究,相应地高考的命题方式、大学的选拔方式也正在更为多样化和灵活化,也更加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去年北京高考语文写作的主题是要求学生介绍一项自己擅长的生活技能,这个时候如果说自己会磨豆腐,一定是一个很酷的事情。再比如,企业的招聘标准也在发生松动,像谷歌推出一系列在线培训课程,无论报名者是什么学习,只要通过培训认证,就有机会进入谷歌,成为一名数据工程师或运维工程师,拿到不菲的年薪。

可以预见,如果未来高考、升学和就业,这类超级人才培养指挥棒的评价体系的变化,会明显地反馈到如今看似牢不可破的传统教育模式上。

100年前教育家杜威说:如果我们用昨天的方式教今天的学生,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明天。在线自主化学习,将可能是带给今天学习者拥抱明天未知可能性的一种新工具。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2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