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智商税变种,伪科技又举新镰刀

5670
钛媒体 App 2021-01-14 11:36 抢发第一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钱皓频道,作者丨陈国国,编辑丨安吉拉

伪科技产品,像巡回的清仓甩卖商家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搬出一些不明觉厉的新词,做着把消费者智商按在地上摩擦的事,定期收割智商税。

前些年,石墨烯、量子、暗物质等专业领域的概念,生生地被商家摇身一变成了摇钱树。这都早已成为市场点破。没关系,商家们又生搬硬套,推出了一批伪科技产品

1、伪科技产品又创新

最近,笔者发现社群里群友们关注起了“汽车节油器”、“家庭省电器”、“信号增强贴”,特地搜了一下,发现这类新产品在各大主流的电商平台都累计了不小成交量,轻轻松松月销量过千。这些听上去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可实际琢磨下发现也是做着伪科技收智商税的生意。

以汽车节油器为例,这类产品其实并非新品类,其出发点是帮助内燃机助燃,将燃油转化更多动力从而达到省油的目的。目前市面上的电解水增氧节油器、电子涡轮节油器就是这类产品的代表,两者都是提升空燃比,差别是前者是将水电离分解,后者是借助发动机吸收大量空气增加气缸内的气压和含氧量。这类产品虽然略微起效,但是输入氧气并非由系统调配,长期损害汽车动力系统;而电子涡轮的价值仅限于汽车起步阶段。

汽车节油器是否有效不管,但一家人必须整整齐齐,用上新奇、专业、不明觉厉的词是这类产品的特色。比如点烟式节油器,与汽车的油路系统毫无关联,号称车载USB充电+节油,实际就是单纯的车载USB充电器,被网友们戏称为“智商检测机器”。

又比如家庭节电器,商家展示视频混淆电流表和家庭用电电表,消费者妥妥买个心理安慰。

综合研究资料来看,简单来说,这种家庭节电器内部主要是一块电容器和电路板,电容器不起省电作用,而电阻、LED灯等电器件本身会减少电流(这也是为什么电流表测试显示电流会减少),同时也会做功。按照这种所谓的节电方式,那么家庭的电器用的越多越省电。但是事实上,这明显是对常识的侮辱,相反在有功电度表下,这类家庭节电器反而更费电。

节电器概念最早应用于制造业工厂,本质上是因为车间工艺转变,从而通过电磁变频和补偿等来达到节电效果。而家用电器中往往很少有这个需求,即便空调、冰箱等用电大户本身也加入了变频的功能,家用场景的节电设备本身就是痒点。另外,据公开资料来看,一套工业设备节电器动辄上万元,节电效果一般可达到5%以上,而市场上售价百元上下的家用节电器却号称节电效果能达到20%-50%,挖了一个物理大坑。

再说手机信号增强贴,这款产品就更魔幻了。一款厚度不到2毫米的手机后盖贴,产品描述中不乏内置芯片、镀金产品等让人欲罢不能的词汇,宣称只要往手机后盖上一贴,就能增强手机信号。科普一下,影响手机信号强弱的主要因素是信号基站远近、人流密度以及手机天线,这种手机信号增强贴,既无电力驱动,也没有和手机内置天线连接,作为无源天线并不能有效增强信源。

不得不说,这类商家很能抓住通讯信号不稳定的痛点。即便5G时代,手机的信号接收能力有些不尽人意,诸如地下停车场、地铁等地方手机信号很差,笔者认为这类定价数十元的产品根本就没有想解决信号强弱,更像是蹭这个功能增加卖点,抬高低附加值的手机美化产品价格。

总体来说,伪科技产品并不是今天才有,早在90年代的电视导购上就出现一批主打高科技的伪科技产品。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涌现了一批前沿、晦涩的概念,伪科技产品更是利用这种噱头、市场的空白期玩起了擦边球,例如此前网络上走红的量子富氢水杯。

2、为什么伪科技层出不穷?

马克思有言,100%的利润会让人铤而走险。不良商家们对伪科技产品趋之若鹜,自然是因为伪科技能赚取更多利润。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来自消费端,崇尚科技的社会风气和消费升级的趋势,让高科技含量产品备受欢迎,客观上给了不良商家可趁之机。

“科教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理念早已成为社会共识,尤其是千禧之年后,国内互联网、智能硬件等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更是确立了全民崇尚科技的风气。而不可否认,这也出现了科技迷信的现象,认为“科技”沾边就是好的,认知层面的盲目给了可趁之机。

另外,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健康、品质成为消费者更关注的决策因素,释放了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尤其在需求侧改革和内循环提效下,国内居民将释放更多的购买力。更旺盛的消费需求和对产品不加辨认的情况犹如干柴烈火,尽管并非主观意愿,但客观上滋生了伪科技产品的灰色地带。

本质上,伪科技产品是赚信息不对称的钱,部分商家喜欢用营销话术让消费者为之买单。最为典型的领域就是美妆个护产品,常常会冒出一些挑战知识储备的专业名词,让很多消费者即便看到成分表,熊果苷、水杨酸等玄乎的化学名词也让人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这些成分添加意味着什么功效。相反这些新出现专业词汇,反而容易让消费者相信专业度并让消费者买单,并卖出更高的价格。

久而久之,一些商家在利益的驱使下,热衷搬弄各类听上去高大上的词汇忽悠消费者,以噱头赚快钱。相对应的,普通消费者的知识储备常常聚焦于某一个领域,难以深入了解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更难弄懂营销话术之后的含义。伪科技产品出现则是故技重施,以“前沿科技”作为营销话术,在消费者无法辨认下收割一波智商税。

3、戳破伪科技下的机遇

假作真时真亦假,当伪科技大行其道必将损害真正科技的发展,影响国民追求科技的热情,甚至国民教育的消极情绪。除了市场监管、公共监督,也可以发挥市场的力量解决这个问题。

去伪存真的核心在于科普,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鼓励知识社区平台的发展,扶持科教大V,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分享知识。

在知识领域,真理不去占领,谬误必然会去填充。而“伪科技”产品充斥网络和市场,也需要认真权威的知识去剥开“伪科技”的外衣。不同的是,相比过去的科普宣传,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载体成了网络,信息传播也相应以图文、音频、短视频为主,这种趋势无疑利好了知识社区平台的发展。

目前,国内在线知识平台已经成为相对完成的产业链,诞生了果壳、知乎、百度百科等一系列科普类知识平台,共同促成国内建立健康、可持续的科普内容生态。得益于用户的主动获取和知识下沉,目前国内用户的知识内容消费支出仍在快速增长,外加新时代的知识科普趋势,未来在线知识分享平台将获得更快的增长引擎。

完成知识领域的去伪后,还需要从商业角度存真,让科技真正造福于民,以更亲民的产品降低普通民众的使用门槛高,让伪科技反侧自消。

科技的价值高低在于能否对人产生增益,完成民用化转身是科技发展的必然,如果真正的科技总是束之高阁,自然免不了伪科技产品“猴子称大王”的现象。因此,积极采用商业运作的效率完成量产降低使用成本,是科技产品的可取之路。

正如小米手机一样,小米诞生之前各类山寨手机遍布市场,质低价高,无形中扼制了国内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而小米以高性价比,让国内下沉市场都能用上优质的智能手机,挤压了劣质山寨机的市场空间。如此一来,小米提升了国内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为移动互联网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原有的山寨机生产者也转型手机周边产品,推动整个行业建立良性生态。

而科技取代伪科技产品的过程,同样也可以借鉴这个路径,科技产品能够应用在生活中,并让伪科技为科技产品服务。对比暗物质、量子等尚在研究中的概念自然交给科普,而对于VR、AR、人工智能等能够应用的技术,相关产品的面世比科普更能深入人心。因此,给成熟的技术找到合适的落地场景也将是一大市场机遇。

整体而言,抵制“伪科技”需要全民参与,综合社会、商业的力量共同发力,才能避免整个社会交“智商税”,为真正的科学技术提供良好的生存土壤。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3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