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就是“管”和“理”,先管再理还是先理再管,要看具体情况,不能崇洋媚外。事实上,中国人比西方人更聪明。西方人的思维都比较死板,中国人则比较灵活,碰到同样的问题,中国人走不过去时就绕过去,而按西方人的思维,就退回来了。
现在世界变化太快,企业领导者不能总按老套路去出牌。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上,企业领导者需要具备诗人的想像力、科学家的敏锐眼光、哲学家的头脑、战略家的本领。
创业:钟情“大众品牌”
生于1980年代前后的人,很多都会记得娃哈哈营养口服液曾经的火爆日子。那也是娃哈哈打响的第一炮。当时我们尽管条件比较差,但技术还是非常好的,还得过国家星火二等奖。价格也便宜,5块钱一盒,并不暴利。
关于品牌,我的想法一向和别人不太一样。我喜欢大众化品牌,认为应该制造消费者觉得物廉价美的产品。如果产品价格很高,但只能少数人消费,也不能算什么名牌。现在的名牌服装实际上也有很多都在中国制造,过度地追捧高价名牌实际上是人类的虚荣心理造成的。
1990年代,娃哈哈由保健品业转战饮料业也与此有一定的关系。当时保健品的销售形势是比较好的,但感觉市场比较乱,国家还没有有效的措施来管理这个短期内火爆起来的新市场,相应的开发审批手续也很麻烦。风险比较大,我觉得接着做下去可能会碰到问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当时的消费水平和现在还不一样,保健品消费量也不是很大,毕竟是有钱人才会买。所以,娃哈哈最后选择进入了消费量比较大的大众饮料行业。
这么多年过去,情况不同了。最大的变化是产品的多元化。老百姓在追求更高的享受。以前可口可乐换了口味,消费者都不同意,现在呢?——不换就没人要了。
管理就是“管”和“理”
和技术方面一样,在管理上,娃哈哈也更多依赖“自创”。
娃哈哈一直都是推行集权管理方式的。长期下来,大家也都比较习惯了。而且,这么多年来,也没什么大的失误,员工们都比较信任我。不过,在高度集中背后,我们其实也早就开始了分级授权管理,只是分级授权的权力大小不同而已。毕竟,我们现在也是信息化管理,能控制得住。
我们也一直没有空降兵。其实以前也尝试过,来自跨国企业和国内企业的空降兵都招过。但事实证明能力也不行,而且总跟我们的企业文化精神格格不入。当然以后也不一定一直不招,主要还是看能不能用。
在我看来,管理就是“管”和“理”,要把整个流程理顺,并按要求去管。当然,先管再理还是先理再管,要看自己的具体情况。我现在投入精力最大的就是市场,还有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引进,和以前相比,也没什么变化。
我感觉我们管理学界崇洋媚外非常严重。而事实上,中国人比西方人更聪明。当然,西方研究企业管理起步比较早,有可学之处,但不能硬套。西方人的思维都比较死板,中国人则比较灵活,碰到同样的问题,中国人走不过去时就绕过去,而按西方人的思维,就退回来了。当然,西方的理论也不是要完全拒绝,但引进以后要用中国文化给改造一下。
诗人+科学家+哲学家+战略家
当年我们在与达能合资的时候坚持保持娃哈哈品牌,并坚持不让达能干预具体的管理。根据同样的原理,在娃哈哈和达能在印尼合作办的厂里,我们就完全不参与管理,只在技术上给予支持。因为在那里,我们对市场并不十分了解。
不过,将来娃哈哈的国际化路径不一定效仿这个。今后做国际化,可能还是以我们为主的。
世界变化太快了,对企业领导者来说也不可能总按老的套路去出牌。但我认为做企业要有这些素质,特别在中国市场上,那就是:诗人的想像力、科学家的敏锐眼光、哲学家的头脑、战略家的本领。
我们的饮料,其实是用各种各样的食品兑出来的,这就需要有想像力:什么和什么配合在一起口味会更好;而要了解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就需要眼光敏锐,可能比别人要快半步;哲学家的头脑也很重要,必须判断所做的事情是否符合规律:如果是,即使现在有困难,将来也能成;战略家的本领:有些可能局部的现象只是暂时的,如果不能从战略高度看问题的话,可能就会迷失方向。
拿旧品种低价竞争,拿新产品创造利润
这么多年来,刻骨铭心的事情太多了,以至于都没有“最”了。印象比较深刻的是:1991年兼并罐头厂的时候,员工从100多个马上变成2000多个,当时我们的口服液确实供不应求,但要满足2000多人的生产还是不够。所以我们开发了第二个产品,就是娃哈哈果奶。当时市场刚打开,竞争对手就找来执法部门说我们不合格,用另外产品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产品,制造了大量舆论,一下子消费者就不敢买了。当时罐头厂可以说还人心不稳,马上变的没活干了,压力非常大。这次风波持续了两个多月。后来我们据理力争,才扳回来。
这是第一次遭遇大的危机。后来,这样的事情比较多,都习惯了。我的心态应该还是比较好的,日子也过得蛮有滋味。中国企业的历史都还不长,现在活的最好的企业也就活了几十年,到最后还能活多久我看也是个未知数。现在多数企业都存在很大的危机,吹牛的多。
经常有人问我:娃哈哈的挑战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没有”。我们的产品品种也多,具有整体优势。简单说,就是:拿旧品种进行低价竞争,拿新产品创造利润。
我偶尔也去上个香,测个字,并不是说有宿命感,只是找个心理安慰吧……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奋斗。
文章来源于“中外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