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侃科技
3月12日美股盘后,「三电一兽」中的怪兽充电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招股文件,而基于怪兽充电的招股书,人们也发现共享充电宝原来是一桩已经盈利的生意了。
曾被王思聪嗤之以鼻的共享充电宝,不仅活了下来,还活的挺好。
招股书显示,2019年怪兽充电营业收入20.22亿元,净利润为1.67亿元;2020年怪兽充电营业收入28.09亿元,利润为7540万元,继续保持盈利。
作为新兴行业,共享充电宝算是为数不多的优质业务了,但这个行业真如怪兽充电招股书描述的这般美好吗?
答案是,不尽然。
共享充电宝解决人们手机电量焦虑的同时,也在因为持续提价备受指责。
央视此前曾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有的共享充电宝放置在人流密集的商场、景区,在借用高峰期,收费甚至达到「充电2小时,收费30块」的程度。
而事情发酵后,有的共享充电宝品牌回应:「(这)是不同区域的门店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的收费标准,不是平台统一提价。」
言外之意,涨价符合市场规律,也不排除未来继续涨价的可能性。
但翻开怪兽充电的招股书,会发现共享充电宝的不断涨价的秘密。
招股书显示,在怪兽充电支出中增长最高的营销费用,主要用于对合作伙伴的激励费用,包括佣金和入场费以及向业务开发人员支付的报酬。这笔费用在过去两年分别为13.62亿元、21.21亿元,增长率为55.87%。
在总激励费用中,怪兽充电的入场费则从2019年的1.06亿元增至2020年的3.8亿元,增长了约260%。支付给合作伙伴的佣金从2019年的8.22亿元增加45.5%至2020年的11.96亿元,佣金费率相对稳定,分别为42.7%和44.1%。
所以,激烈的行业竞争导致怪兽充电的营销费用高涨。也正因此,共享充电宝不得不通过涨价将部分成本转移到用户身上。
而在涨价之外,本文还将探求有关共享充电宝的3个问题:
1 不断涨价的共享充电宝,商业模式如何持续化?
2 共享充电宝到底有没有护城河?
3 想要赚钱,共享充电宝还有没有办法?
从怪兽充电的营收构成来看,共享充电宝的租赁费用是绝对的大头。
其中,移动设备充电业务2019年和2020年的营收占比分别为95.2%和96.5%,达到19.24亿元和27.12亿元。另外一小部分来自充电宝销售,近两年贡献7044.8万元和7759.8万元收入,占比只有3.5%、2.8%。剩下的广告收入,占比在1%左右。
这意味着租赁费用决定着共享充电宝的收入高低,也就是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涨价是现阶段共享充电宝提高收入的唯一有效手段。
但涨价并非如共享充电宝所言,全部源于市场的激烈竞争。事实上,自2019年「三电一兽」的格局形成以后,市场份额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
2019年Trustdata的数据显示,「三电一兽」合计市场份额达到96.3%,但细分下去怪兽充电、小电、街电彼此份额接近,来电略低。今年有媒体在报道中称,怪兽充电2020年的市场份额已提升至34.4%,成为行业第一。但数据来源并未标出,行业认可与否未知。
但也从侧面说明,「三电一兽」与美团已经瓜分了整个市场,且阻碍了新进者崛起。这样稳定的竞争格局催生了2019年开始的共享充电宝全面提价。
来电COO任牧此前提到,共享充电宝的涨价除了转移成本,利益驱动也是主要原因。
此前有雪球用户算过一笔账,按最粗略最静态的方法估算,其它所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把共享充电宝每小时价格从1.5元涨到2元,都可以让净利润出现千万元级别的增长。
格局稳定、利益驱动,令共享充电宝在初期野蛮生长后开始向利润看齐。此前也有说法是,街电2019年就已实现1-2个亿的净利润,这个数字与怪兽充电相仿,加之双方市场份额接近,可信度极高。
但对于共享充电宝来说,涨价也并非全无风险,涨价行为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用户粘性。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2020年,共享充电宝的总用户规模呈上升趋势,从2017年的0.8亿人增长到2020年的2.9亿人,但增长速度却在明显放缓,年增长率从104.9%降到56.3%,再降到15.6%。
所以当扎根的一二线城市饱和,广阔的三四线城市及下沉市场就成了新战场。
高瓴资本张磊对「长期主义」的理解是,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不断创新,不断疯狂创造价值。
但在共享充电宝上并不适用,这并不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行业。
2017年,共享充电宝风口正热时,曾有媒体统计过,在这一年共享充电宝项目平均每两天就冒出一个,而且在短短4天之内,全行业就拿到了7.5亿元融资。
但风口很快就过去了,一是投资人认为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过于单一,二是初创企业规模扩大的护城河不是技术,而是资金。
今天跑出来的「三电一兽」,基本都在2017年完成了最重要的前两轮融资,譬如怪兽充电就绑定了小米系和高瓴资本,小电绑定了金沙江创投和红杉资本中国,还拿到了腾讯的投资。
除了怪兽充电,其它三家在随后的两年都罕有融资发生。
2019年,共享充电宝市场格局基本稳定,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三电一兽」,到2020年美团加入,格局又产生了不稳定因素。
美团的加入,对「三电一兽」形成的冲击显而易见。前者有大约650万年度活跃商户,相较于共享充电宝企业,美团的优势显著且与该业务有着天然的契合点。
这是「三电一兽」不具备的护城河。所以从融资情况来看,到C轮、D轮,「三电一兽」开始转向战略融资,比如怪兽充电接受阿里注资、小电接受苏宁注资,未来大概率会依托巨头的业务、流量和场景去抗衡美团。
共享充电宝更多是场景驱动,而非技术驱动。所以在技术层面,「三电一兽」都没有投入过多,也间接说明这个行业护城河的缺失。
从国家专利信息网站查询的公开资料显示,「三电一兽」中持有专利数量最多的是来电科技,达195个,街电次之为85个,小电和怪兽充电仅为28个和26个。
这样一个没有护城河、没有创造价值的赛道,难免会成为巨头庞大业务里的一个小环节。创业公司无法逃避的东西除了税收,就是巨头。
即便笼罩在巨头阴影下,行业仍旧给共享充电宝一个看似明媚的未来。
根据艾瑞咨询报告,中国移动设备充电服务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90亿元增长到2028年的10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6.2%。
并且,共享充电宝整体线下消费场景渗透率在20%-30%之间,点位的布局尚未饱和,尤其是三四线城市还有较大的开发空间。
但仅从数据上看难免过于乐观估计共享充电宝市场,而且依托于智能手机的共享充电宝,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也来自于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的快充技术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手机用户的续航焦虑,进而导致用户对共享充电宝的依赖降低。
而对于共享充电宝来说,更大的不确定性在于未来登陆资本市场,仅凭骨感的租赁业务不能获得投资人欢心,必须要讲新故事。
这个新故事,在怪兽充电这里是新零售,在小电这里是电子烟。无论哪样,都能看出共享充电宝的核心价值已被开发完毕,接下来考验的是新业务拓展、场景运营以及如何处理与巨头的关系。
对于共享充电宝厂商来说,怪兽充电的上市或许是一个好的开端,但如何在单一营收模式和用户的负面反馈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也是迫切需要考虑的事情。以及没有护城河的共享充电宝,在资本面前的话语权减弱,未来依附巨头或者被巨头入侵也几乎是既定事实,如何发展甚至如何生存也必须提上日程了。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2022-09-14 钛媒体 App发布了 《星巴克加码中国市场,未来三年要新增开3000家门店|钛快讯》的文章
2022-08-11 钛媒体 App发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虚抬药价“把戏”,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为了帮00后卷王找到工作,简历修改师们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进城费”,国内城市如何借鉴?》的文章
2022-03-25 钛媒体 App发布了 《蔚来2021年财报发布:年营收361亿元,整车毛利率达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