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熔财经,作者丨陈壹
美团和饿了么的本地生活战争,近日又燃起了一处新战场。
3月19日,饿了么与怪兽充电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协同旗下生态资源在功能体验、渠道运营、商户服务、会员体系等多维度展开合作。
据怪兽公司透露,从4月起,怪兽充电服务将登录饿了么App。饿了么的蓝骑士上门收充电宝、外卖小哥跑腿代还等服务也在本次合作计划之列。饿了么的助力,对即将IPO的怪兽充电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众所周知,目前共享充电行业的重要玩家主要是“三电一兽”以及美团,此次双方携手,无疑将给共享充电行业的格局带来变化,削弱美团的竞争优势。而放眼整个本地战局,饿了么也由此在与美团的对垒中,赢得了来自“朋友圈”的新助力。
作为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两大寡头,当下美团和饿了么的竞争早就不止于最初的外卖服务,而是涉及到本地生活服务的众多维度。有意思是,尽管两者比拼的领域越来越重叠,但在打法上却大相径庭,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毋庸置疑,最近几年共享经济成为最热的风口之一,各种类型的共享业务层出不穷。如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共享按摩椅、共享KTV、共享租衣等等,都曾风靡一时。
不过,就目前来看,已经成功跑通的业务并不多,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业务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前者头部玩家已经实现盈利,后者则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设施,规模巨大。
两者恰巧身处本地生活服务范畴,拥有高频刚需的特性以及广大的用户群体,因此也成了美团和饿了么布局的重点。那么,我们不妨从这两大赛道来看看,美团和饿了么的打法究竟有何不同。
先来看共享充电宝业务。与饿了么选择与“怪兽充电”合作不同,美团选择亲自下场。
2020年3月,美团成立共享充电宝事业部,并于5月对外公布。在此之前,美团早在2017年开始,就几度重启又搁置了共享充电宝业务。
而在第三次重启该业务之前,《棱镜》曾报道,有高管透露美团花了近半年时间与业内几家公司沟通并购事宜——了解产业链,获取运营数据,并沟通价格。
不管最终是价格未谈拢,还是其它方面考量,或者美团本身就欲“借并购之名来刺探军情”,最终美团选择了自建——开始疯狂招人、地推,拉起百城大战。随后还祭出杀手锏——只要商家和美团签约共享充电宝,每人使用一次美团和点评的真实点击量就会增加一次,用的越多,餐厅的排名越靠前。
当然,针对后者美团曾专门辟谣否认。不过其中玄机商家都懂,也无深究的意义。就像某商家跟《时代财经》所说的那样:“门店从外卖到收银机端口都是与美团合作的,不敢不用美团充电宝,反正也不花钱,也不指望美团充电宝挣钱”。
只不过,“商家不敢不用美团充电宝”对“三电一兽”这些从杀得惨不忍睹到完成布局、相继宣布盈利的行业玩家来说,并不是好消息,毕竟美团拥有庞大的商家群体。“这是真正的降维打击。”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在接受“投资界”采访时的分析一针见血。
在熔财经看来,所谓共享经济,从狭义上来讲本质是指闲置资源拥有者,通过分享闲置资源创造价值,提升闲置资源利用率,为用户提供便利创作价值,典型的如顺风车。而广义上的共享经济,即不同的企业通过不同的优势资源互补、共享,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体验,为行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经济效益。
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美团和饿了么一样,拥有巨量本地商家这一先天优势,但影响共享充电行业的方式却大相径庭——饿了么选择与生态伙伴合作,助力怪兽充电,也通过资源互补发展新业务。美团则选择亲自下场,通过自身已有的优势和资源,自建业务进行“独享”。
而这种打法风格上的区别并非只此一例,正是两者一贯的做法,两者对待共享单车业务上,亦能看到两家各自一以贯之的打法。
2018年,在共享单车行业战局进入尾声时,美团斥资全资收购摩拜,随后摩拜单车接入美团。2020年12月14日,摩拜App、摩拜微信小程序正式停止运营,摩拜单车最终全部刷成“美团黄”,自此共享单车再无“摩拜橙”。
同样是2018年,饿了么宣布与哈啰单车开始试点合作,用户只要购买哈啰单车的骑行卡即可免费获得饿了么超级会员,同时在哈啰单车App可以找到饿了么的入口。时至今日,与饿了么合作的哈啰单车,依然保持着独立运营和独立品牌。
总的来说,如果仅从自身业务发展来看,美团和饿了么的打法都无可厚非,毕竟这都是两者各自擅长和习惯的路径。只不过,美团的打法显得更加霸道。无论是收购摩拜美团化,还是“挟商家以令行业”杀入共享充电行业进行“降维打击”,则让行业略失色彩,比如那一抹消逝的“摩拜橙”。
当下美团和饿了么的本地生活服务之战,可以看作是一场无边界的战争,已渗透到多个领域,也可预见将渗透到越来越多的行业。
不同的是,“熔财经”认为,美团的无边界可以看作“产品的无边界”。即自己下场,并将原有的商户、用户“捆绑”在美团战车上,通过自建、强控、收购的垄断式自营路径,打造本地生活领域中无所不包的美团超级App产品。
比如在生鲜业务上,从“掌鱼生鲜”做到”小象生鲜”,再到小象生鲜App停止使用、小象生鲜线上服务迁移至美团买菜App,美团在生鲜业务虽然风口变了几次,相关业务也几经变革,但坚持“自建”的战略始终未曾动摇。
熔财经认为,美团的战略可称之为“闭环垄断式打法”——即凭借自身已有优势(配送、商户资源等),在风口到来和行业成熟时,通过自建业务杀入相关赛道,成为新赛道巨头。然后再用新优势复制到下个新赛道,如此循环反复,构建商业闭环,让美团App成为超级App。
无论是之前的团购、外卖,还是后来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买菜和社区团购等皆是如此。比如在美团优选业务上,王兴就喊话“这场仗一定要打赢”,而“不敢不用美团”的商家,就是美团最大的底气。
众所周知,作为本地生活的两大巨头,饿了么与美团的共同优势在于都拥有海量的商家资源(站点)、强大的本地配送履约能力等。因此两者在开展本地生活时,都有机会快速杀入。
只不过,饿了么追求的并非产品无边界,而更像是生态无边界——即找到行业内最适合的生态伙伴进行合作、通过强强联合来扩大原有网络效应,构造成本地生活领域无所不包的生态矩阵。
比如同样在买菜业务上,在美团不停自建时,饿了么建立了生鲜开放平台。通过数字化、供应链、配送、流量、金融等对外放赋能,
并通过与叮咚买菜等玩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物流、营收、售后与会员等方面进行合作,顺利进入相关业务。
相似的做法还体现在饿了么与大润发和欧尚等商超合作上——饿了么向大润发中国、欧尚中国提供网上订餐、网上推广、物流及派送相关的服务赋能。在帮助大润发和欧尚能够提升线上业务能力同时,而饿了么也在非餐业务上再落一子。
可见,美团和饿了么在本地生活无边界战争,侧重各有不同,后者更偏重生态共生,前者更偏闭环独大。而背后的原因也不难理解。
美团本身是从“百团大战”中杀出,崇尚无边界作战,希望能在不同新赛道复制同样的做法,即利用其地推能力和商户资源,在新风口来临是用补贴大战进行收割,让自身以滚雪球般不断壮大。而美团的这种做法,也注定它不太可能选择与别人合作。两者叠加,美团只能自己构建闭环。
而饿了么更具有生态基因,朋友圈也更多,支持其能够打造开放生态。无论是与哈啰合作共享单车业务、与叮咚买菜合作买菜业务、还是与大润发等合作非餐商超业务。饿了么一开始就选择开放合作的道路,能够吸引更多的伙伴进入,毕竟是互利共生,而非你死我活,谁不愿意。
总而言之,从结果来看,美团和饿了么的做法都会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强。不同之处在于生态开放会让越来越多的社会和经济资源一起形成生态,饿了么在自身变强的同时,也会优化行业效率、提升行业价值和消费体验。而闭环垄断,对行业以及其它玩家则并没有那么友好,容易滋生诸如商家被迫“逼独”、无底线价格战等诸多乱象。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2022-09-14 钛媒体 App发布了 《星巴克加码中国市场,未来三年要新增开3000家门店|钛快讯》的文章
2022-08-11 钛媒体 App发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虚抬药价“把戏”,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为了帮00后卷王找到工作,简历修改师们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进城费”,国内城市如何借鉴?》的文章
2022-03-25 钛媒体 App发布了 《蔚来2021年财报发布:年营收361亿元,整车毛利率达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