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摩根频道
在4月2日以“EM”为证券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这是怪兽对资本提交的一份审核卷。一个以马化腾“看不懂”,王思聪“吃翔赌约”备受关注的共享充电宝,用成绩证明了不仅能盈利,还能上市。
然而纸面上的数据再好,一旦粘上共享经济这个标签,在资本心中的比重就会下降不少,共享单车的“翻车”,让资本对共享经济的投资趋向理性。那么怪兽充电能否打破共享经济的“诅咒”,创造奇迹?其行业走向又将何去何从?
2019年怪兽充电营收20.22亿元,2020年营收28.09亿元,这是怪兽充电上市的底气,然而,无论成绩多么耀眼,都无法改变共享充电宝技术含量低的事实。
看起来太简单了,也就意味着行业只能放弃技术驱动,走场景驱动,天然的产品缺陷导致企业规模扩大的护城河壁垒需要的是资金。而资金堆起来的护城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坚固。共享单车就是前车之鉴,而且相对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的故事更加单薄。
怪兽充电招股书试图以数据、收入和用户注册规模来打动资本,然而呈现在资本眼中,却是看到了共享充电宝盈利模式单一且不稳定,没有太大延伸空间等缺点。
依靠资本开拓市场,跑马圈地后获得规模,资本的投资逻辑在于市场稳定后,能起到规模化效应,大大减少成本支出的同时,依靠规模获得行业的议价权,然而当下的共享冲电宝成本支出反而出现了逆规模化效应。
据怪兽招股书显示,其2019净利润为1.67亿元,2020年净利润下降到了7540万元,同比下滑55%,同时,向对合作伙伴的激励费用,包括佣金、入场费以及业务开发人员支付的报酬,从2019年的13.62亿元上涨至2020年的21.21亿元,增长率为55.87%,抛开疫情的影响,其营销成本大幅度增长。
当普通租位(POI)被瓜分完之后,共享充电宝行业陷入了优质POI的抢夺战。优质商家的议价权更高,共享充电宝头部平台在运营模式上大同小异,在渠道裹挟下,想要获得更多的店铺,不得不向商家让利,这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整个行业陷入了流量焦虑中。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年底,移动设备充电服务仅占中国潜在POI的9.3%。渗透率不高但又陷入了资源抢夺的流量焦虑中,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共享充电宝场景转化率不高的事实。
共享充电宝的本质就是在解决用户即时缺电焦虑,而通过“焦虑”创造的刚需,在原则上来讲并不稳定,应用场景的局限性很高。与此同时,怪兽充电充电业务的营收占到了总收入的96.5%,盈利模式单一且不稳定,投资价值将会大幅度缩水。
营销费用高涨是共享充电宝行业共同遇到的问题,因此企业不得不通过集体涨价把对净利率下滑的焦虑转嫁给用户。据封面新闻报道,当下共享充电宝每小时租借费用多为3元或4元,在大商场、景区等高档的娱乐场所,租赁价格能达到10元/小时。
行业调价并不是盲目的,在已经培养出稳定的用户基数后,行业人员会根据市场调研酌情抬高价格。在共享单车领域,共享单车最多3元,不超过地铁价格被行业人员认为是一个合理的价格。不同于共享单车的可替代性考虑,共享充电宝涨价考虑的是用户群体的“焦虑度”。
在共享充电宝从1元上涨到2元时,街电副总裁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价格上涨对用户没有太大的影响,用户能接受,因为它本来就是刚需。
其实还有后半句并没有说,用户不接受也得接受,对电的即时需求越大,无论是不是刚需都得接受其定价。然而,当“焦虑需求”转而又对用户造成了另一种焦虑,用户真的对充电宝没有一点意见吗?
当一个行业稳定后,企业会通过一步步抬高价格来刺激用户的底线,如果这个行业属于真刚需,用户的敏感度相对较低。然而对于共享充电宝来说,“温水煮青蛙”的涨价策略明显并不通用。共享充电宝涨到3元或4元后,多用几次就能买个充电宝,这笔账对于用户来说并不难算,特别是在充电宝价格普遍下降的大环境里。
可能对企业来说,抬高价格是一种无奈,“符合”市场规律。然而对于用户而言,本就不贵的充电宝充电这么贵,用户的感知对比度较低,甚至会出现抵触心理。
不提高价格无法保证净利润,提高价格又会导致潜在用户自行购买充电宝,用户的减少进而又降低了企业的流量价值,降低其他业务的变现可能,共享充电宝陷入了恶性循环中。除此之外,在股权上的纠纷,也让资本对共享充电第一股的印象并不好。
3月22日,怪兽充电上市项目券商高盛和花旗收到了来自纽约联邦法院的起诉书。原因在于怪兽CEO蔡广渊此前承诺给冯一名和尹思成两位天使投资人3%的股份。据悉,在怪兽充电早期,两人为蔡广渊出主意、拉投资(帮怪兽充电引荐了美国高通公司、DCM资本、愉悦资本等)、找合伙人,怪兽充电迈入正规后,两人被要求离开,蔡广渊曾口头承诺(微信聊天)会给其3%股权,但直至将要上市也一直未兑现。
怪兽充电的股权纠纷,一方面会让资本担心其股权结构是否稳固,另一方面会让资本担心自身未来,“被骗”的两人本身就是资本的一部分。企业诚信危机还能通过一系列公关弥补,资本顶多一笑而过,然而当CEO出现了诚信危机,资本就该出现焦虑了。
如果说,共享充电宝产品逻辑和CEO信任危机的缺陷让资本下调了预期,那么其发展空间的不确定,会让资本变得更加冷淡。
在招股书上,怪兽充电把国内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和智能手机普及率增长、5G普及后耗电量增加、以及移动应用程序导致用户对手机大量使用和依赖,作为行业前景。
给资本讲故事必须自圆其说,而不能模棱两可。当一个故事连稍微懂行的人都能提出很多疑问时,这个故事就不是好故事,至少对资本来说。
5G手机芯片耗电量是4G手机芯片的2.5倍左右,这是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公开表示过的;小米中国区总裁卢伟冰也在微博上说过,性能全开5G功耗高于4G手机的20%。功耗的提高确实能造成用户用电焦虑,但随着5G的应用与普及,以及4G与5G的轮替,各大厂商都把提高5G续航能力作为重点项目,随着硬件和软件的优化,续航问题会逐步解决。
就拿快充技术举例,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这已经是2018年的广告语了,就连长时间在快充和电池上慢一步的苹果,近期也申请了与电池有关的专利。充电宝以5G功耗提高作为行业前景,局势并不明朗。
对于5G手机功耗的提高,我们甚至可以理解为手机厂商的一次“阴谋论”营销。功耗提高确实是事实,但技术发展是与时俱进的,5G技术都可以攻克,其附带产生的问题也会有相应的解决方案。暗黑一点猜测,之所以把5G耗电高这种定性问题高调公示,很有可能就是手机厂商对自身的一种变相宣传。以这种角度分析,共享充电宝把别人的营销拿来做自己的营销,更加缺少说服力。
核心价值被开发完后,共享充电宝还试图通过开拓新业务来给资本讲新故事。比如小电的电子烟,怪兽充电的新零售。
电子烟赛道马太效应明显,悦刻作为龙头品牌,并不会给跨界的小电留下太多的市场份额。而且电子烟新规将下,销售渠道的资质连悦刻都无法100%保障,共享充电宝想通过自动售烟机抢占市场,可能性极小。
在怪兽充电的新零售规划中,通过餐饮、交通枢纽、其他娱乐消费场所等渠道,以自动贩卖的形式销售手机配件、玩具、口红等高毛利高复购类产品。新零售虽好,但共享充电宝的业务模式并没有新零售的承载空间。利好店家的充电渠道开拓都已经让共享充电企业焦头烂额了,涉及以上品类的渠道开拓更加困难,同时还面临着新零售巨头们所带来的压力。
核心业务价值被开发完,新业务板块的前景不乐观,“臣服”资本,和共享单车一样成为巨头流量入口的一部分,很可能是共享充电宝的宿命。
共享单车也曾想像网约车一样走向联合,然而资本背后的博弈导致其最终成为巨头们的生态入口。
然而走向联合并不意味着有更好的未来,最终联合起来的网约车,因共享经济的风口吹的太高,其发展前景至今也未清晰。
况且,美团已经下场,美团利用商家资源的优势,通过售卖充电设备的代理模式,对“三电一兽”来说,更像是一场降维打击。同时,据怪兽充电招股书显示,在机构股东中,阿里持股16.5%属于第一大股东。此时此景,共享单车作为老前辈或许有更多的感触。
在整个大环境内,互联网巨头们都迎来了流量焦虑问题,对流量入口的争夺愈发激烈。当共享充电宝成为巨头博弈的一部分,联合的概率会大大降低。不过,“臣服”巨头成为其一部分,或许对于共享充电宝整个行业来说,也并非坏事?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2022-09-14 钛媒体 App发布了 《星巴克加码中国市场,未来三年要新增开3000家门店|钛快讯》的文章
2022-08-11 钛媒体 App发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虚抬药价“把戏”,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为了帮00后卷王找到工作,简历修改师们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进城费”,国内城市如何借鉴?》的文章
2022-03-25 钛媒体 App发布了 《蔚来2021年财报发布:年营收361亿元,整车毛利率达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