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医生救命,机器人续命

7063
钛媒体 App 2021-04-01 12:04 抢发第一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探客Tanker,作者丨王颖,编辑丨蛋总

近几年,“AI”概念被炒得火热,人们连买个马桶都要问一句:“你这马桶,是智能的吗?”

在AI热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智能化转型,其中医疗行业率先成为了AI技术的“试验田”,目前在所有AI应用中,医疗排在第一。IDC预测,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到1270亿美元,其中医疗行业将占市场规模的五分之一。

在巨大的市场前景之下,投资人也闻风而至。数据统计,2020年全球AI医疗领域完了100多笔融资,全年融资总额近130亿美元,甚至有单笔融资额超过10亿美元的案例。

近期,聚焦于AI医疗器械研发及商业化的科亚医疗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被称为“AI医疗第一股”。在整个AI+医疗领域中,医疗器械这个细分赛道在疫情出现后展现出了非常强的竞争力。在国内市场中,仅一年时间就出现了30多起相关融资事件,医疗AI正在被投资机构和市场认可。

我们所说的医疗机器人可不是《终结者》里战斗力爆棚的T-800,或者最近大火的电视剧《你好,安怡》里戚薇饰演的美女机器人,而是康复机构和医院里才能见到的康复机器人。它们没有酷炫的外表,却能实实在在让残疾人站起来,帮老年人锻炼运动能力。

不过,在热潮下需要冷思考——AI技术将如何“解锁”医疗之难?康复机器人究竟能帮人们解决哪些痛点?这些新科技的实际应用情况如何?

1、被AI“催化”的医疗行业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彻底改变了吕娜的生活。

吕娜从小生活在一个四线城市,原本生活得安逸舒坦,但一场车祸让她的胫腓骨骨折,戴上了沉重的外固定架,必须通过康复训练才能慢慢恢复行走能力。然而,她所处的小城市却没有康复医院,在家自己锻炼又无人进行专业的指导,无奈之下,吕娜过上了举家到大城市求医的日子。

图 / 吕娜提供

“城市发展太不均衡了,在小地方看个病太难了。”吕娜对「探客Tanker」感慨道。“看病难”这个话题已经被谈论了很多年,其中最难解决的便是就医过程中的三大痛点:贵、远、慢,直到今天我们也不敢说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

一间只有一张双人床和一台电视机的地下室,就是吕娜父母的临时住所,他们必须尽量节省除医药费以外的任何开支。这是很多病人都要面临的现实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还包括治疗费用高、有名的医院离得太远和挂不到专家号等等。

“医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行业,它的技术研发出来后还需要有多方面的监管。而且医疗技术需要慎之又慎,它无法像互联网一样短短几年就遍地开花。再加上医疗是一个消费者(病患)无法评估服务质量的行业,而资源和人才都在三甲医院,所有的患者会自然涌向这些地方,造成了医疗资源严重的结构性不匹配和低效。” GGV纪源资本合伙人吴陈尧对「探客Tanker」表示。

正是在医疗资源不均和行业现实痛点的大背景下,以AI技术赋能医疗行业并解决就医环节的痛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吴陈尧代表GGV当初参与投资以AI赋能手术前诊断评估、手术方案设计和术中导航为目标的科亚医疗的初衷。

客观来说,AI可以简化就医过程中复杂的流程,替代医生完成一部分重复性或易出错的任务,甚至做到某些人类无法做到的事,比如一些需要极高精度的测算数据、一些需要综合多种因素进行复杂决策、以及传统需要用有创的方式解决的问题等等。因此,远程诊疗、AI诊断、手术机器人……这一系列技术有可能让看病和治病变得不再那么难了,甚至不贵了。

因此,在医疗市场需求上涨、技术可落地的当下,全球已经有几百家AI医疗创业公司,主要分布在医学影像、辅助医疗、药物研发及健康管理等领域。「探客Tanker」在天眼查搜索“AI医疗”词条,一下就蹦出了1933条相关结果,毫无疑问,AI医疗领域正进入发展的新阶段。

据「探客Tanker」了解,目前,药物研发和医疗影像是AI医疗领域最大的两个细分市场。美国BergHealth公司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手段,可以在短短几天内合成单个组织样品中超过14万亿个数据点,其抗癌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而医学影像是目前最成熟的AI医疗应用之一,如科亚医疗的AI影像诊断系统去年获得了国内首个美国FDA认证,可在美国上市销售。

与此同时,医疗机器人也是目前AI医疗中非常火热的赛道。医疗机器人具体可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这四大类型。其中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成手术机器人中的明星产品,最近它还在四川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完成了一台直肠癌切除手术,目前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已经顺利出院了,这加强了人们对AI医疗机器人的信心。

当前,我国有超过2.5亿60岁以上的老人,而且人口老龄化正在不断加剧。我们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两个年轻人该如何赡养四个甚至八个老人?

日本在这方面算是我们的“前辈”,在这个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康复机器人这个品类已经得到了市场认证。日本政府正计划将政府预算的三分之一投入养老康复机器人的开发,据日本经济产业部估计,到2025年日本相关机器人市场将扩大20倍。

转向国内,虽然我们在这一市场的起步较晚,但今年2月,傅利叶智能与日本神户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研发康复机器人。

若康复机器人能在国内市场更快普及,像吕娜这样的患者就能在当地得到更好、更及时的治疗,也不必浪费那么多时间和金钱在其他方面。那么,当前我国的康复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情况如何?

2、看准机会就不撒手的企业

目前,国内不少机器人公司抓住了这个市场新机遇,开始生产康复机器人产品。

今年年初,国内头部机器人企业新松机器人成立了医疗与服务机器人事业部,推出了行走辅助机器人、床椅机器人和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等十几款康复机器人产品。

新松医疗与服务机器人事业部的吴佳桐经理告诉「探客Tanker」,目前市场上对康复机器人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加上现在国产化的要求,他们原来对标的德国机器人已经不具优势了,国产康复机器人正迎来更好的市场机遇

吴佳桐在医疗器械行业从业超过五年,她曾带着“脑控”机器人参加过世界机器人展,因此对全球的医疗机器人发展有着深入的了解。

据悉,康复机器人种类繁多,有的可用在医院和养老院,有的可卖给个人使用,而不同用途的产品也有不同的价格。比如,新松有一款行走辅助机器人和可穿戴式下肢助行器就是主要针对个人的。

图 / 新松机器人

“其实现在针对个人的机器人产品产量更大,售价从几千到几万不等,而那些比较大型的设备就需要通过代理商和医院合作,价格也会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吴佳桐对「探客Tanker」表示。

图 / 某电商平台页面

既然产品叫“机器人”,虽不能像科幻电影里那样上天入地,但也要有些特殊技能。吴佳桐提到,除了机器人硬件产品,新松也有相关的智慧康养平台,可以把各个硬件产品的使用情况统一进行可视化管理。此外,带有互动屏的设备还能通过AI系统和大数据记录个人的训练情况并制定私人康复方案,同时还能生成报告给医生提供治疗建议。

从本质上来说,智能的硬件产品和软件系统搭配使用,并实现数据的互通与智能管理,这无疑给医生和病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缩短了就医流程且帮助决策。

一家刚进军康复机器人领域不久的机器人公司向「探客Tanker」透露,现在偏瘫患者和神经内科疾病开始年轻化也增加了康复机器人的需求量。加上现在老龄化情况严重,一些社区和养老院对康复训练设备的需求量也非常大,这也是他们公司为什么急于转型的重要原因之一。

「探客Tanker」结合电商平台和机器人企业透露的数据,发现目前to C的康复机器人产品由于售价较低,所以销量是比较大的,平均每月的销量可以达到几十台。

以新松机器人为例,他们的康复机器人产品已经在辽宁省残疾人服务中心、国家辅助器具东北区域中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迪卡侬(上海)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十几个机构和组织投入了使用。

“康复机器人如果能普及,病人看病的成本就能少一半。”据北京某康复医院院长介绍,现在一二线城市康复治疗疾病都是按照项目进行收费的,一般的康复流程会有三四个项目配合,单个收费大约为150元到200元左右,每个项目半小时。

就算是像吕娜这样的年轻而且身体素质较好的患者,在一般的康复医院里,一个疗程的治疗花费大约也会在一万元左右。倘若使用康复机器人,她的一个疗程花费或将在5000元左右。

图 / 新松机器人

3、医疗AI化非一日之功

事实上,目前国内的康复机器人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康复医疗市场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

调研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24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20%都需要康复护理。也就是说,不算其他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仅仅是需要康复治疗的老人就有6000多万,而这一数字在康复医疗服务人群中占比不到30%。术后患者对康复治疗也有很大的需求,人群占比大约30%,其余的则包括残疾人群和慢病人群。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疾病多样化和人们对康复医疗认知的加深,这个市场正迎来更大的需求释放。

不过,需要正视的是,康复机器人也面临着一些行业问题,包括产品推广、技术突破以及行业竞争等方面。康复机器人市场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再加上医疗行业的监管比较严格,很多医疗器械需要相关的生产许可和注册许可才能进入医院。

而随着资本的不断涌入,无数AI医疗创企不断涌现出来,市面上遍布着成熟或不成熟的产品,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体验参差不齐,且目前行业还未形成一定的规则与秩序。若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得拼技术,企业也要在硬件产品的质量上下更多功夫,那么在技术研发和运营成本的把控上就是一个大考验。

除了这些客观原因之外,还存在一些主观因素,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暂时无法接受以智能产品代替医生,因此他们对康复机器人的需求还没真正建立起来,这就需要全行业通过长期的意识教育和产品宣传来进行全面的推广。

医疗之难,不可一语概之。而以AI“解锁”医疗之难,也绝非一日之功。要真正实现AI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行业的复杂情况决定了医疗从业者要全面攻克技术研发、产品落地、运作模式、许可牌照、政策法规和医疗观念等各方面出现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AI技术和机器人产品确实已经展现出了许多难以替代的价值。

“救命的是医生,续命的是康复机器人”,像吕娜这样的群体以及数千万有康复需求的老人群体,离实现“康复医疗自由”的日子,或许不需要等待太久了。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