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明码标价的“甜味陪伴”值钱吗?

9191
钛媒体 App 2021-04-03 10:57 抢发第一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财经无忌,作者丨鹿鸣

已经凌晨两点了,蓝蓝(化名)还没有放下手机。 

手机屏幕的另一端也是一个女孩子,今天是她失恋的第30天,也是她们在“甜味陪伴”APP上“失恋陪护”包月服务的最后一天。

“ε=(´ο`*)))唉,好舍不得你呀。”

蓝蓝看到消息页面出现这样一句话,心跳得很快,她能想象得到对方躲在被窝里盯着明明暗暗的手机屏幕打字时睡眼惺忪的模样。

白天,蓝蓝是一家普通传媒公司的编辑,但到了夜晚,她就是甜味陪伴里的一名陪伴天使。八个月的时间,她在甜味陪伴里和超过300位女性用户聊天,有时候是“树洞倾诉”,有时候是“失眠陪护”,其中有6位女性找她下单过“虚拟恋人”。

“就树洞或者失眠陪伴的话,倒不一定不能是异性恋女孩儿。她们其实就是想找人说说话吐吐苦水什么的。”后来蓝蓝坦言。

女性陪伴经济下应运而生的甜味陪伴,已获得了千万级人民币A轮融资。其创始人&CEO杨翼菡是北京大学哲学系2017届的毕业生,作为一名独立女性,她深谙女性在成长的过程中的孤独、焦虑以及不被理解的痛苦,立志为女性提供更治愈更健康的线上社交平台。

就在3月底,“甜味陪伴”登上App Store 社交排行榜第二的位置,仅次于微信,紧跟其后的依次是QQ、小红书、Soul,超越一众社交软件,甜味陪伴到底有何魔力?

所有的亲密关系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甜味陪伴目前主要的商业模式还是增值服务,通过售卖“糖果”,用户可以下单服务或者打赏“小天使”,平台会从中抽成。价格是每1元人民币相当于7个糖果。

这样的营收模式让人想起另一个社交软件——Soul。

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的挑战者资本以及最大的女性情感电台——程一电台,此前也对甜味陪伴进行了战略投资。并且甜味陪伴背后的创业团队成员大多来自探探、字节跳动、映客、等一线互联网公司。

不得不说的是,游戏发家的唐彬森,在元気森林内部采用的是游戏工作室的产品研发流程。这样一位商业传奇频频跨界出击,又都斩获颇丰的秘诀就是——他们只在最擅长的领域里战斗,那就是人性这一终极角斗场。

细细推敲其实不难发现,甜味陪伴甚至可以说是Soul和程一电台的结合版本。

其实不论是甜味陪伴、Soul,亦或是淘宝商店里的虚拟男友(女友),这种类似的服务就是一场特殊的网络交易。只不过这次买卖的物品是亲密关系。

麻省理工教授雪莉特克尔,写了本书叫《群体性孤独》,正如他在书中所描述的,互联网的急速发展,在改善了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渗透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之中。

表面上是缩短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距离,实则不然,正是因为建立了线上的虚拟社交圈,人们才抛弃了线下长期稳定但却更加复杂的亲密关系。

这种承载着消费性质的亲密关系与普世价值观中的爱情是背道而驰的。

通过付费,你可以租到一个虚拟恋人,通过文字和语音条的方式和他“谈恋爱”,按时长来计费,具体陪伴内容可以按照用户的偏好跟习惯来进行选择。

表面上看是更加便捷的满足了当代年轻人的情感需求,但却将亲密关系变成可以交易的商品。

明码标价的亲密关系商品何以热卖?被物化的感情需求背后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背景?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去深究的。

实际上,虚拟恋人商品的买卖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

贴吧、淘宝上各类虚拟恋人服务琳琅满目,但本质上属于线上陪伴服务的品类之一,从这些昙花一现的虚拟恋人服务商业化的背后,你会发现,孤独和焦虑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症候。

而当它有一天成为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陪伴经济”这一快消时代的孤独商机应运而生,它负责撬动社会新的消费蓝海。

快消之下,实则孤独

就某种意义上来说,“陪伴经济”也是“共享经济”的一种,只不过它出售的是人的单位时间的使用权。

虚拟恋人、树洞倾诉、失恋陪伴、失眠陪伴......陪伴经济销售的不完全是陪伴者的时间和业务能力,更多的其实是他们提供的一种更加顺畅的、更少烦恼的、更容易带来即刻愉悦感的一种亲密关系,正是这种低成本高质量的亲密关系体验才有了更多的增值空间。

“虚拟恋爱结束的时候,你会被一种巨大的空虚感吞噬。”

阿桃(化名)是一名女大学生,下单过十几次虚拟恋人服务,但每次的时长都不会超过一天:

“他们不会和你说‘多喝热水’这种废话,各种类型的都有,腻了就可以换下一个,也不必有罪恶感。既然花钱就有人把你宠上天,为什么还要做别人的舔狗?”

“不过聊天的时候你还是能感受到他温柔里的虚伪,所以要不断提醒自己:把自己搭进去就是傻。”

阿桃说自己买虚拟恋人服务纯粹是出于无聊,所以时间都很短。

陪伴服务热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孤独感作祟。而陪伴经济,实际上就是人们为了缓解孤独感去进行消费从而产生的一种经济形态。

陪伴经济的兴起则是由于城市化以及信息化进程的加速直击导致的社会变迁。

一方面,一线城市的资源集聚效应导致尽管劳动力已经过剩,但依然吸引着无数的应届毕业生背井离乡来到北上广工作打拼。

而在感到孤独的原因之中,排名第一的就是背井离乡。

另一方面,互联网社交正式迈进web3.0阶段,90后、95后正是网络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生于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从小就在虚拟网络空间中进行社交,早已习惯将虚拟生活作为娱乐的主体。

快消时代之下,互联网在改变我们思维的同时,也在重构以往的人际关系,相比现实中难以寻求的倾诉对象,似乎这样虚拟的“完美”恋人,更能缓解城市青年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焦虑。

弗洛伊德口中的“替代性满足”认为,当人本能欲望的直接宣泄与社会现实相悖时,在不违反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人格心理将使本能欲望进行“移置”——将能量从一个对象改道注入另一个对象,最终升到最高的精神层面。

现代年轻人通过付费购买陪伴服务就可以实现这种“替代性满足”,从而消除内心深处的孤独感。

虚拟的陪伴,伦理的困境

故事开头提到的那个女孩,叫小乔(化名),是第一个找蓝蓝下单的用户。那会儿她正在和男友异地恋,每天上班又很辛苦,回到家空荡荡的出租屋就只有她一个人。很多话不能白天和同事说,男友有时候又很忙根本没空照顾小乔的心情。“树洞”是她下单的第一个陪伴项目。

每天在“树洞”里找蓝蓝聊一个小时似乎变成了她的一个习惯。

直到有一天,她问蓝蓝,“你每天还会和别的小姐姐聊吗?”

“就猜到她会生气了,但我实在没办法骗她。后来......大概有半个月没联系过了,再回来找我的时候,下单了连麦,不过就15分钟,之后她每天晚上都会找我讲15分钟的语言电话。”蓝蓝是这样说的。

后来她们几乎每天都会联系,只是语音条+文字的话会聊一个小时,如果连麦就是15分钟。

受访者提供的截图

和其他找蓝蓝下单的女孩一样,小乔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感到焦虑和孤独,希望自己能被倾听、被理解。

“她分手之前找我下单过虚拟恋人,上个月告诉我分手了,我不清楚这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我做这个是想帮助女生走出阴影,没想到确让她们陷入了更大的阴影。”

蓝蓝自嘲,“和她说清楚了,结束这一单就别再找我,因为这根本不是恋爱,真正的爱情是去利益化的。她得分清楚‘陪伴’和‘伴侣’的区别。”

从蓝蓝口中得知,不少有男友且比较保守的女性用户会选择把期待性别设置成女性,但是“虚拟恋人”这一块还是有专门针对同性恋女孩的分类的。

留着一头利落短发的她因为出色的外形被不少女孩挑选成为虚拟女友。

但当问到是否会因“聊”生情时,蓝蓝迟疑了半晌,“这个平台上是没有让你白嫖的服务的,聊天、连麦或者恋爱,都是明码标价。其实这种过度的商业化,有好有坏吧。任何事情都得分两面来看,一方面它确实会影响用户的体验感,但另一方也能给双方都敲一下警钟,这就是用金钱租来的亲密关系。”

这种通过付费手段获得的愉悦感和精神慰藉,就如同新时代的精神鸦片一样。因为只要有需求的存在,买卖就不会停止,可以预见未来一定是“虚拟恋人”野蛮生长的时代。

当亲密关系被明码标价,人们可以随意切换恋人,得到一段量身定做的激情,这种看似靠谱便捷的手段,往往却是另外一种悲哀。

不论是她经济还是陪伴经济,我们的目光最终都是放在如何帮助人们过得更好,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感和存在感。但在科技驱动技术革新的背后,如何去真正实现这种人本理念的复归呢?

网络上租来的完美恋爱是短暂的,它始终没法解决最根本的问题,甚至只会让我们越陷越深。

陪伴消费或许能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缺失和痛苦,带来一定的“甜味”补偿,但陪伴过后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孤独。因此想要获得更健康的人格和更纯粹的亲密关系,终究要回归现实之中,回到稳定且复杂的人际关系上来。

消费主义盛行之下,我们要时刻警戒“陪伴经济”带来的技术异化对亲密关系的入侵。

毕竟寻找爱与被爱的平衡是永恒不变的人类数千年的难题,但爱与被爱的能力却是只有用心且活在当下才能获得的。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1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