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抱团“充电”,才是共享充电的未来?

11012
钛媒体 App 2021-04-05 11:30 抢发第一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螳螂财经(ID:TanglangFin),作者丨陈小江

共享充电,来到“抱团”下半场。

4月1日,“怪兽充电”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抢跑正在上市辅导的“小电”,成为“共享充电第一股”。

据其招股书显示,2020年怪兽充电以34.4%的市场份额,位居共享充电行业第一,是中国最大的共享充电运营商,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19亿。

不过,拿下“行业第一股”后,怪兽充电或将丢掉“市场份额第一”。

据界面报道,在怪兽上市同一天,“搜电充电”与“街电”正式合并,两者开始抱团,共建全新的集团公司。而合并后,两者用户规模将突破3.6亿,市场份额或将达到行业第一。

因此,怪兽充电的成功上市,并非共享充电行业竞争的结束,而是竞争更加激烈的开始。而无论怪兽充电和小电“行业第一股”之争,还是街电和搜电充电合并后与怪兽充电的“市场份额第一”之争,都是竞争加剧的一个缩影。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市前不久,怪兽充电与饿了么于3月19日达成战略合作。从4月起,怪兽充电服务将登录饿了么App,饿了么蓝骑士上门收充电宝、外卖小哥跑腿代还等服务,也在本次合作计划之列。

“螳螂财经”认为,原本共享充电行业中三电一兽(来电、街电、小电、怪兽)占据90%以上的市场、形成相对稳固的市场格局,将随着怪兽充电上市、街电和搜电充电联手、以及美团重新杀入共享充电等被打破。共享充电行业将进入下半场,竞争模式也将从“单兵作战”变成“抱团取暖”。

一、行业盈利、企业风光上市,但共享充电行业难题仍然未解

从2017年王思聪朋友圈发帖,称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直播吃翔”,到后来陈欧微博喊话王思聪“隔空打赌”,再到共享充电宝企业接连宣告盈利,以及怪兽充电成功上市,小电上市在即。有人说王思聪已经输了。

不过,王思聪真的输了吗?“螳螂财经”认为是,也不全是。

若从资本层面看,共享充电行业能接连有企业成功上市,并且还在企业盈利的情况下,至少证明其商业模式目前已跑通。那么王思聪显然输了。

但若透过风光表面看背后,把时间拉长一点看,共享充电行业眼前的“繁荣”能否持续,以往人们质疑的行业难题是否已经找到解决之道,尚不好说。因此现在说王思聪已经输了,也为时过早。

在“螳螂财经”看来共享充电行业仍有三大隐忧。

第一,盈利模式过于单一,拼命涨价难持久。

据艾瑞咨询《2020年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下文简称报告)指出,2019年共享充电企业收入主要分为租赁收入、广告收入和其它收入三部分,其中租赁收入占总收入的97.2%,营收来源非常单一。

这从怪兽充电招股书也能得到佐证——2019年、2020年,怪兽充电的租赁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95.15%和96.55%。

(图片来自怪兽充电招股书)

在营收来源单一的情况下,共享充电企业要想实现盈利,唯有拼命扩充点位和不断涨价“续命”。

据《电脑报》报道,从2019年开始,共享充电宝企业集体涨价,从原来的1元/小时涨到了1.5-3元/小时。而且分场景定价模式正式开启,甚至出现了每小时收费10元的共享充电宝。

今年更是再次涨价。3月中旬,《IT时报》记者在巴黎春天(陕西路店)发现,怪兽充电、小电、街电、来电的租赁价格较去年下半年普遍上调1~2元/小时。分别从每小时3元、2元、2元、2元涨价到每小时4元、4元、3元和3元。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后面越来越激烈的站点争夺,共享充电宝很大可能还会再涨价。而面对涨价越来越凶的共享充电宝,未来用户到底还愿不愿意为之买单?答案并不乐观。

第二,用户增速放缓且不在自己手中,定价权也不在自己手中。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0年,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由0.8亿上升到2.9亿。但年增速却在不断下滑,从104.9%、56.3%下降到15.6%。

其中不断上涨的价格,就是用户粘性变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这个难题,共享充电行业并没有太好的解决之道。

目前共享充电企业的站点主要依赖线下商户。为了与商户合作,除了要与商户分成之外,有些还需要高昂的入场费。而随着站点争夺愈加激烈,商家可选企业变多,相关费用也水涨船高。

对此,来电COO任牧曾表示涨价原因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一些场景入场费高昂,为了不亏本,只能涨价;二是一些商家希望多赚钱、商品选择性多,拥有较大议价权。共享充电企业为了在商家合作取得优势,也只能涨价。

这意味着,定价权并不在共享充电企业手中,而第三方可不会在乎某家企业的用户体验,这是硬伤。最让人担忧的是,用户体量巨大的共享充电企业,其实用户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比如已上市的怪兽充电目前尚未推出APP,而是依赖微信和支付宝小程序等第三方平台。这是一个很大的隐忧。其在招股书中就提到,怪兽充电业务的成功运营取决于不受其控制的第三方的合作。

用户不在手中,不仅意味着企业需承担更多不确定风险,也让企业欲借助庞大用户群体,实现多元变现变难,从而拉低了企业的天花板。

第三,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难造“品牌护城河”。

共享充电品牌能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实在有限,也导致其品牌忠诚度不高。原因有二:

一方面,使用共享充电宝的场景本身就是急用,用户怎么方便怎么来,并不会忠于某一品牌。另一方面,使用共享充电宝给手机充电,无论使用什么品牌,实质上的体验几乎无差别。

这也意味着,在共享充电宝的战场上,即使暂时领跑,也很难形成品牌效应,以及获得用户的品牌忠诚度。同时也意味着,这个赛道在很长一段时间仍然会是最野蛮的拼刺刀——地推抢商户和点位,靠点位密集度来取胜。

因此,别看现在集体涨价欢,不过都是为上市造势期——先跑出漂亮的盈利数据获得资本认可,算是行业默默达成的共识。

不过,一旦头部企业接连上市成功,或者一旦有新巨头杀进来时,“烧钱大战”或许又将重新袭来。到时候除了剩下少数一两家外,很多企业可能只能陪跑。这也是美团重新杀入共享充电行业时,外界开始对此前已占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的“三电一兽”担忧的原因。因为,眼下的优势并不牢靠,品牌护城河还未成功构建。

不能构建品牌护城河,意味着品牌营销费用将居高不下。从怪兽充电的招股书可以看出,2019年、2020年怪兽充电的总营收分别为20.22亿元和28.09亿元,而其营销支出分别为13.62亿元和21.21亿元。营销费率分别为67.4%和75.5%。可见为了业务扩张,其在营销上付出的代价并不低,原因就是因为商家要求更高的入场费。

可见,别看如今共享充电企业上市的上市,盈利的盈利。但由于共享充电服务是一个低频需求,且共享充电企业面临未能真正掌控用户、缺少定价权、难以构建品牌护城河、营销费用居高不下等行业难题,注定了共享充电企业难在短期内定胜负,并将面临更激烈的角逐以及更长的战线。

二、从“单兵作战”到“抱团取暖”,是共享充电企业逃不掉的“宿命”

凯文·凯利在其《新经济,新规则: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一文中指出,“任何网络都有两个要素:节点和连接。在这一逐渐成型的网络中,节点正变得越来越小,而它们之间的连接越来越多,越来越强。”

不管是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乃至外卖和社区团购买菜,它们都是网络经济中的一个小节点,而决定节点未来的关键取决于其互联性,即刚需性和使用频次。

遗憾的是,与其它三者相比,共享充电宝并不那么“高频”,刚需性也大打折扣。这也是此前共享雨伞、共享按摩椅、共享KTV、共享租衣等共享项目昙花一现的原因。

一般来说,使用共享充电宝的典型场景转化路径为“非工作时间长时间外出——有二次充电需求——未带充电设备——共享充电宝触手可得”。这些环节缺一不可。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支持手机充电(带数据线就好),手机充电越来越快,以及充电宝越来越小型化,这对共享充电行业未来发展并不利好。再加上充电宝价格本身不高,若过度涨价,则势必会“教育”用户,降低用户粘性。因此,共享充电行业依靠自身发展的想象空间有限。

这意味着共享充电企业必须找到企业发展的“第二曲线”。不过考虑到用户不在自己手中,又无法把控定价权,让其前期积累的优势很难实现快速转化。

比如动则拥有数亿用户的几大共享充电企业,广告收入却并不高,也没有其它较为明朗的第二营收发展路径。

据投中网报道,怪兽充电内部孵化了新锐白酒品牌“开欢”。暂且不论怪兽充电做白酒会做成什么样,就其原有共享充电业务积累,能给白酒业务提供的赋能来看,可能并不高,至少不够顺畅转化。

类似的场景也发生其它企业身上。比如有媒体报道,小电此前就生产并开始小范围投放了一款名为“iCool小爽”的自动售烟机设备,而当时街电、怪兽等部分共享充电宝企业均在筹备进入电子烟行业。还在找寻另一个“风口”。

而不管是广告变现不易,还是在白酒和电子烟上的尝试,都能看出共享充电企业的“第二曲线”不好找。

在“螳螂财经”看来,共享充电企业的最终宿命,可能都逃不过“抱团取暖”——即将自身作为一个附属流量入口,依附永远缺流量的其它互联网企业来实现“蜕变”,而难以独立做大。

怪兽和饿了么的战略合作是一个例子。前者的用户规模和流量能为饿了么业务带来一定加持。而饿了么基于本地生活送万物的商户和骑手等基础设施,则可以帮助怪兽拓宽品牌护城河,在商户争夺和用户体验上获得一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美团重启共享充电业务也是一个例子。同样拥有高频刚需用户和大量商户的美团,开展共享充电业务做加法,能够为自身生态做一个补充,即时不赚钱,也能提升用户和商户的粘性,让共享充电项目实现价值。

至于小电、新街电(搜电和街电合并后集团)、来电等,在不久的未来应该也会走上相同的道路。否则可能会遭到怪兽充电和美团等降维打击。

可见,随着怪兽充电的成功上市,怪兽充电在上市前与饿了么达成战略合作,搜电与街电的合并。共享充电企业“单兵作战”模式将成为历史,未来“抱团充电”才是主流。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2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