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首届“创孵沙龙”在北京创业大厦韵网成功举办,活动主题为“面向十四五的创业孵化”。共有来自政府、行业组织、孵化器、园区、投资机构、企业和媒体的60多位嘉宾参加了此次活动。
嘉宾分享前,北京创业孵育协会理事长、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韵网董事长颜振军博士做了欢迎致辞,随后在北京创业孵育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闫芳的主持下,嘉宾做了分享。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首先做了“创新驱动发展,携手共创未来”的主题分享。
他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得益于创新,而创业孵化在创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全球范围内,中国孵化行业规模最大。疫情催生了孵化行业的新赛道、新场景、新生态圈,孵化人要充分利用中国的市场优势、制度优势、开放优势,打造创新升级版,抓住创业孵化发展的新机遇,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孵化的力量。他同时指出,创业孵化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努力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帮助其解决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孵化器事业要支持中国制造,帮助企业进行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他表示,对创孵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执委、北京市政府原副秘书长朱炎讲到了中国早年的孵化器有三大特色:政府背景的孵化器占主导地位;服务方式主要为企业提供“空间载体”;政府的政策供给和改革不到位的问题在多年的发展中已有了重大的改变。但未来孵化器想持续发展,还需要解决三件重要事情。首先,由于中国孵化器政府占据的比例大,政府应持续提供并出台新的政策供给,去协同撬动那些市场难捕捉、投资周期长的事业,而不是沿袭老一套的帮扶政策。政策应该增强针对性,多关注双创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应该增强对硬科技创新创业的支持;其次,要强化资本的支撑作用,在资金端搜索资金匹配的良好机制,让钱匹配到更合理的创孵环节当中。最后,要注重孵化器孵化手段的创新。此前传统的孵化器主要孵化手段是为企业提供场地等,未来还应提供更好的“网络社会体系”。中国拥有强大的市场,接下来的发展我们要重点关注内循环、数字化和碳中和,如何应对生产力的根本性变革是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应积极解决的重大课题。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刘晖认为,创孵沙龙这样的活动十分必要,应当持续地办下去。他通过三个小故事,向大家分享了近期他对孵化服务模式的思考。一是专业。真正围绕最擅长的领域,才能组织资源,把服务做到极致。 例如,一个位于休斯敦医学城旁边的长期做医疗器械创业孵化的孵化器,周边有很多医学院、研究院。孵化器的团队都是原来在各个公司做医疗器械的,有人做策划、有人做设计、有人做产品开发、有人做打样。创业者带着创业的想法过来,孵化器会提供后续一系列服务。二是把活做细。孵化器围绕硬科技帮企业从小做细做深,这样做就会出效果,例如奇绩创坛。三是政府服务的前端供给和后端供给同样重要。政府给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市场应用的机会,会有意向不到的效果。
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发展司副司长陈宏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向大家分享了对十四五的几点思考:一是十四五规划把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孵化器在未来还有新的方向。二是支持龙头企业成立创新联合体。三是各个地方,各个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建设创新高地,集聚创新中小型企业等创新要素,形成科创综合体。
北航科技园董事长李军谈了两点体会:一是聚焦。孵化器要聚焦重点领域的发展,大学、科学院所对促进创新发展源头具有重要作用。二是把握数字孵化时代的到来,智能孵化将是未来的孵化的趋势所在。
随后,嘉宾继续互相交流,思想碰撞,分析问题,找到共识,共寻行业、企业发展新路径,直至深夜,意犹未尽。此外,此次活动开通了线上直播,上千位观众线上同步观看。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指导单位,由北京创业孵育协会、北京市科技金融促进会、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创头条、韵网(全球智能孵化网络)承办,由德山M-Lab生物医药孵化器协办。
下期预告
“创孵沙龙”将在每月第四周的周五举行,每期一个主题。下期举办时间为5月21日下午17:00-20:00。
本活动采取申请审核制,每期限邀50人,额满为止。嘉宾报名后收到确认短信后为报名成功,现场需凭确认信息入场。参会人员为创业孵化机构(孵化器、众创空间、加速器、留创园、大学科技园等)、大企业、投资机构、创业公司、专业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的主要负责人或高管,研发机构、大学的副高级以上人员及政府部门相关人员等。
活动为公益性质,接受社会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