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创新周”倒计时,“黑科技”展魅力
2044
中医‘望闻问切’如何智能化教学?20毫米口径的钢管年产材料两万吨?这么些年中国为什么没有过大面积停电事故?
2021南京创新周即将于6月21日举行,在活动倒计时阶段,记者来到几家创新型企业采访,找寻这些问题背后的答案,了解支撑中国智造的创新实力。
大数据、人工智能助力传统中医教学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重新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更需要传承,而传承离不开教学,但传统中医教学覆盖面具有一定局限。
“以前中医坐诊模式,接触案例少,时空上有局限性,现在借助这个系统随时随地进行线上学习,然后每月几次集中找老师学习,不仅扩大教学范围,同时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总体而言降低教学成本,扩大教学覆盖面。”江苏省捷达软件工程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吴鑫毅介绍道。
中医临床辩治思维训练教学系统是江苏捷达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龙华、曙光医院的临床专家指导下研发的,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培养临床思维为主线,以临床丰富的临床案例为支撑的,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模拟中医临床诊疗过程,培养训练学生中医思维能力的一个智慧高教实验教学系统。
江苏省捷达软件工程有限公司医教高教事业部总监杜建辉作如下介绍,“你比如说‘望闻问切’的‘切脉’,借助‘脉象模拟设备’,将病人真实的脉象输入,然后学生在模拟设备上进行练习,将自己得出的结果和专家诊断结果进行比较,从而锻炼学生中医学习的思维”。
安全高效“桌面上的工厂”让化工更绿色
“通常碳元素都是地底下挖出来的,不管是石油还是煤炭,但我们的碳元素是从空中挖来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固定成生物质,如植物油、淀粉、氨基酸、木质素等,用这些东西做可降解塑料、可降解增塑剂和保温的硬泡等。”南京先进生物材料与过程装备研究院研究院副总经理李玉光向身旁的人这样说道。
据了解,他说的是生物基新材料——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循环再生、绿色低碳等特点,对于替代石化产品、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先进生物材料与过程装备研究院是一家位于溧水经济开发区的新型研发机构,也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依托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间的产学研合作,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开展国际合作,以化工过程安全和生物质高效转化为核心研发方向,主要从事微流场反应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配套装备开发及生物基材料制备工艺研发等相关工作。
微流场反应技术通过微尺度效应可以将超过百吨的反应装置实现体积千倍的缩小,以“桌面工厂”的模式实现传统大型化工生产过程,同时又数千倍地提升反应速度。李玉光激动地讲着,“你看我们这个管子口径只有20毫米,但是一年产量1-2万吨没有问题,而且能降低污染排放、减少能耗”。据了解,该技术曾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系统保护实验室——守护大电网不停电
“中国近二十几年来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一方面是因为有一个坚强的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另一方面就是我国独特的不断创新发展的系统保护技术体系。系统保护实验室正是承担着当前电网安全稳定领域技术创新、装备研发和实验验证的支撑保障作用。”南瑞集团稳定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系统保护实验室主任薛峰对来访群体这样介绍到。
据薛峰介绍,国家电网系统保护实验室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网控制系统级硬件在环实验平台,相当于构建了实际大电网逻辑映像系统,成为电网安全防御装备和技术的功能和可靠性验证和研究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他以华东电网频率协控系统举例演示介绍了实验室平台的强大功能和重要性。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南瑞集团的薛禹胜院士提出了能源的信息物理社会系统(CPSSE)研究框架,将“割裂式孤立研究”提升为“统筹式协同研究”,支撑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未来,新能源为能源形式主体下,电力系统下的不确定性更强,安全稳定控制技术面临更大挑战,院士团队正在研发“自适应闭环紧急控制系统”,通过量化电网安全风险,在线分析决策,实施闭环控制,克服 “离线决策、实时匹配”控制方式的保守性与失配风险,全面提升安全防御水平,保障电网安全、绿色、高效运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用电需求。据了解,系统保护实验室每年都会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有兴趣的观众可以关注官网。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