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犀牛娱乐,作者|胖部,编辑|朴芳
7月18日、19日,吴亦凡事件全网屠榜。
这件从月初因为都美竹本人发布微博点名吴亦凡开始、最初被认为是另一次明星丑闻的事件,正在越来越成为一件严肃的社会事件。让舆论声量达到高潮的,是7月18日都美竹接受采访时称,吴亦凡以各种方式物色、诱骗年轻女性发生关系,包括自己在内的受害者远超8人,其中包括2名未成年女性。
当日多个相关微博热搜上榜,#都美竹 站出来吧像个男人#、#韩束与吴亦凡解约#先后冲上热搜第一,并持续了较长时间;#都美竹 采访#阅读量目前已超20亿。每次吴亦凡合作的品牌方宣布解约,几乎都能成为热搜话题。
7月19日早上8点,吴亦凡方面终于做出回应,其本人发了一条带有9个感叹号的微博,否认了爆料中的一切行为,其工作室还宣布已启动法律追责程序并完成报案工作。7月19日晚,吴亦凡工作室发出的十点澄清快速淹没在十多万评论的口诛笔伐中。
这并没能阻止局面雪崩。越来越多女性先后开始在微博公开发声,宣称自己也曾是受害者或成为潜在对象。一开始是林西娅、小G娜、秦牛正威等曾经的曝光者或绯闻对象,然后是张丹三、魏雨欣、LemonBrandyyy、w1xxx、你又不是小章、於佳怡等近20位女性,牵涉人数不断刷新。几乎每一位发出微博或聊天记录后都曾登上热搜。
品牌方的大撤退成为对吴亦凡团队的沉重打击。截至19日下午15时24分,腾讯视频官博发文宣布终止合作,吴亦凡的内地商务合作已经全部解约。
截至20日凌晨00:50,已经有乐堡啤酒、保时捷中国、路易威登、宝格丽等多个品牌宣告终止合作,欧莱雅男士还未有回应,有解读认为这些海外高奢品牌审核链条比较长,但更像是经历了和吴亦凡团队的一番拉锯,如路易威登曾将吴亦凡相关微博转为不可见,但后来又放开权限,而在公告中还强调是“暂时”终止合作,“直至司法调查结果公布”。
目前,双方都已宣告启动法律程序,事件真实情况还有待查明。但经过此次事件,吴亦凡的个人品牌已经遭遇了毁灭性打击,在一段时间内更将成为内容风险区。对于品牌合作方、影视综的出品方和个人业务来说,这场“吴妄之灾”都是一次几乎无可挽救的“黑天鹅”事件。
7月18日,都美竹接受采访的相关信息开始掀起声量时,包括良品铺子、兰蔻等品牌就已经将吴亦凡代言的官宣微博设置了权限。但发声动作还是相对谨慎的,彼时除了都美竹本人发博和一些聊天记录,似乎事情未成定局。
但事实证明,随着事件逐渐发酵,类似的发声越早越好。当日晚19点,韩束首先通过官博对吴亦凡发出《解约告知函》,终止与吴亦凡的一切合作关系。
而就在当晚的韩束天猫旗舰店直播中,原本只有几十人观看的小直播间创造了近370万次观看,累计销售额突破680万元,销量超过2.58万件。两位主播也因为对事件的真实反应和热度承接,获得了不少好评,#韩束直播间#一度冲上热度第四位。这或许是大众舆论对事件态度的一个佐证。
如今随着大众对于明星运营的重点越来越清楚,品牌代言因其对明星的重要性尤其受到关注。韩束宣布解约之后,良品铺子、云听APP等随后跟上,一些发声明不及时的品牌如兰蔻甚至因此登上热搜。
根据其粉丝早前整理,此前,吴亦凡的代言包括兰蔻、欧莱雅男士、滋源、得宝、韩束、路易威登、宝格丽、保时捷中国赛车运动代言人,以及包含康师傅冰红茶、立白在内的快消品牌,和担任腾讯旗下腾讯视频和《王者荣耀》两大王牌产品的代言人。
2021年初,曾有网友爆料吴亦凡与路易威登签的三年约总金额达2000万美元。以此计算,随着路易威登等海外品牌进一步与吴亦凡解约,损失将达数亿元。可作为参考的是,2020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将吴亦凡排在榜单第八位。
除了品牌代言,其个人影视作品能否上线也成为未知数。除了备受关注的古装剧《青簪行》,浙江卫视综艺《青春环游记3》总导演吴彤此前曾透露拟邀请吴亦凡作为嘉宾,但后续没有什么声音。
同样受到冲击的还包括吴亦凡及其亲属成立的公司。2018年,他创立了个人潮服品牌A.C.E,目前由其母亲吴秀芹注册的星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依然是股东之一;2019年,吴亦凡成立个人音乐厂牌“20XXCLUB”,所有人天津凡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吴亦凡的表哥吴林。
7月19日晚,#吴亦凡表哥关联的多家公司接连注销清算#再上微博热搜,指出吴林115家关联公司在2020年以来已进行注销备案和清算。网友因此质疑吴亦凡公司存在税务问题,目前还不确定是否有后续相关调查。
虽然吴亦凡近年来热度有所下降,但商业价值始终在国内明星中排在前列。而随着此次事件的爆发,接下来吴亦凡无论是否需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关于道德的指责也无法规避,商业方面的可能性可以说已经被卡死。而他所牵扯的行业和品牌,也要因此承担巨大损失。类似的事件真的无法杜绝吗?
如果复盘吴亦凡事件中各大品牌的表现,不难发现大家都熟练得让人心疼。
一是共性的操作节奏,事件出现后先将吴亦凡相关代言微博迅速调整为仅自己可见,等待后续讯息,能够确认事件走向后再迅速宣布解约;二是对舆论趋势的判断,如果能裁定对方可能对品牌造成伤害,那么显然解约声明越早发越有利。
从此前的明星吸毒事件再到近期的郑爽代孕事件,明星翻车在近年来变得越来越频繁,对于品牌方、影视综出品和制作方来说,挑选艺人的风险正变得越来越大。
这一方面是因为更加通畅的讯息渠道,给普通人提供了发声机会;另一方面,网络环境的变化,让掌握话语权的大众对类似事件的容忍度越来越低。所以如果反应不够快、不够坚决,对明星绑定品牌的影响还将扩大。中国演出行业协会19日发博表示“无论法律制裁,还是自律惩戒,都需要依据事实,不能仅凭‘网络爆料’”,立刻陷入了巨大争议。
如今,品牌方和内容制作行业通过协议和合同预防明星负面事件已经是惯例。许多品牌在与艺人合作时,都会在合同中写明“如艺人在合作期间因为个人行为或言论招致重大舆情危机,引起负面事件,品牌可以要求明星赔偿相应损失。如果违反,品牌也可以发出立即生效的通知终止代言。”
但正如此次事件中各家的时机选择一样,如何衡定是否形成舆论危机其实还是个相对模糊的概念,而对此的反应速度,在危机公关中具有相当高的价值,甚至如韩束还能因此“因祸得福”。对品牌方来说,这往往是公关能力的一次大考;当然,没人喜欢大考。
影视综出品方可能的应对措施,就是对内容重新剪辑或使用近两年的AI换脸,如去年的《三千鸦杀》就以AI换脸替下了问题艺人刘露,但实际效果“吓坏了”不少观众;而最坏打算就是重拍,此前《巴清传》曾在高云翔涉嫌性侵后邀请李晨重拍男主戏份,成本高达7000万。无论以哪种途径,剧组都要承担大量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而对于泛娱乐行业,更可虑的是一系列劣迹艺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去年随着一系列偶像“塌房”和饭圈问题,许多网络评论越来越爱说“内娱完蛋了”。而对行业现象和从业人员道德的失去信心,正在转化为对行业整体和产出内容的负面印象。
对此,今年2月5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新制定的《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提出了15项明令禁止的行为。办法规定,根据演艺人员违反从业规范情节轻重及危害程度,分别实施1年、3年、5年和永久等不同程度的行业联合抵制。
除了有关部门政策层面的导向,各公司加强管理能力、推动工业化流程也是重要一环,目前多位违反公序良俗的劣迹艺人,身边团队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但最关键的还是明星自己,需要建立作为公众人物的自觉,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
品牌方对于泛娱乐行业的价值不言而喻,而如果类似事件得不到控制,品牌或许会因为越来越严重的风险,对于代言和广告投入更加谨慎,这样的局面是行业不希望看到的。类似的“公关大考”,真的不能再多了。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2022-09-14 钛媒体 App发布了 《星巴克加码中国市场,未来三年要新增开3000家门店|钛快讯》的文章
2022-08-11 钛媒体 App发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虚抬药价“把戏”,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为了帮00后卷王找到工作,简历修改师们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进城费”,国内城市如何借鉴?》的文章
2022-03-25 钛媒体 App发布了 《蔚来2021年财报发布:年营收361亿元,整车毛利率达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