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马圆圆
编辑 | 康晓
出品|深网·腾讯新闻小满工作室
《深网》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继小米推出自研澎湃C1 ISP(图像信号处理器)芯片之后,国内另外两家一线手机厂商OPPO和vivo也即将发布自研ISP芯片。
一位OPPO内部人士告诉《深网》,OPPO自研芯片项目一直在推进,目前团队已经有大概上千人,首款产品是和小米澎湃C1 类似的ISP芯片,将在明年年初上市的Find X4系列手机上首发。
“OPPO想做高端市场,自研芯片肯定是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的宣传重点。”该人士表示。
而vivo也在推进自研芯片。一位vivo内部人士告诉《深网》,vivo早在两年前就秘密组建了自研芯片团队,名为“悦影”项目,目前团队大概有五六百人,首款产品是影像方向的,将在今年下半年上市的X70系列手机上首发。
《深网》就上述消息向OPPO和vivo官方人士求证,未获得回应。
ISP是手机芯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图像处理部分,其与常见的华为麒麟、高通骁龙等通用SOC(系统级芯片)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SOC包括CPU、GPU、ISP、DSP、基带等不同功能的模块组合,分管计算、图像、通信等不同任务。
另据《深网》从多个渠道获悉,除了ISP芯片之外,OPPO、vivo也在同步推进自研SOC计划,未来或替代部分高通和联发科芯片。随着OPPO、vivo入局,华米OV四家国内一线手机厂商已悉数入场造芯。
一线厂商悉数入场
最早开展自研芯片的华为于2004年成立海思半导体,最初产品是SIM卡芯片,随后扩展到安防监控和机顶盒芯片等领域。2009年,华为推出首款手机芯片K3V1,主要面向山寨机市场,2012年,华为第二款手机芯片K3V2芯片搭载到其P6系列手机上。
华为手机芯片的性能最初并不理想,但经过几年迭代,2014年6月发布的麒麟920达到了当时主流SOC的性能水平,搭载麒麟920的华为荣耀6获得大卖,同年下半年推出的麒麟925则让华为Mate7站稳了高端市场。2014年之后,华为陆续推出了7款手机芯片,最新的麒麟9000已能媲美高通和苹果的同类产品。
芯片是核心技术的象征,华为在高端手机市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先进的自研芯片。华为之后,其主要竞争对手小米也在2014年宣布造芯,并成立了独资子公司松果电子。
2017年小米首款自研SOC澎湃S1推出,搭载在小米5C手机上。但澎湃S1遭遇了发热、耗电速度快等问题,继任者澎湃S2在设计和流片阶段存在重大Bug需要推倒重来。此后小米自研芯片计划一度沉寂,甚至爆出相关公司松果电子已被拆分重组的消息。
今年3月的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小米发布了自研ISP芯片澎湃C1。雷军在发布会上也强调称,澎湃芯片研发还在继续。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小米类似,较晚入局造芯的OPPO、vivo也选择从ISP芯片切入。去年2月,OPPO首次公开自研芯片的“马里亚纳计划”,OPPO用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命名造芯项目,希望以此形容自研芯片是一件难度极高的事情。
据《深网》了解,OPPO芯片团队目前已有上千人规模,核心工程师来自华为海思、联发科和紫光展锐等一线芯片设计公司,负责人是前联发科COO朱尚祖。
从公开信息来看,OPPO自研芯片已取得一定进展。企查查信息显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在4月27日注册大量MARISILICON(马里亚纳硅)商标,包含 B、X、O、C、Z、M、E等多个名称,疑似为OPPO自研芯片类别。
此前,OPPO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刘畅公开承认了用于智能手机辅助运算“M1”芯片,OPPO在2019年11月向欧盟知识产权局申请了OPPO M1的商标。M1或是OPPO首款自研ISP芯片的代号。
相较于OPPO,vivo在自研芯片上略为保守。Vivo至今未对外披露自研芯片计划,目前芯片团队规模也比OPPO小得多。
Vivo从2019年开始全面布局自研芯片。当年,vivo与三星合作研发Exynos1080芯片,由于其在合作中承担的角色模糊,这项合作也曾被外界质疑是三星针对vivo的“定制化”开发。
图片来源于网络
知情人士告诉《深网》,vivo当时选择与三星合作,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降低成本,高通的中高端芯片定价很高,后者严重压缩了手机的利润空间。当然,另一方面,与三星合作也能为vivo积累相关技术经验。
据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9月vivo申请了“vivo SOC”和“vivo chip” 两张芯片商标,覆盖产品类别包括中央处理器、调制解调器、计算机芯片、印刷电路、计算机存储装置等一系列和处理器有关的产品。
今年以来,小米OV都加大了自研芯片的投资力度,团队规模有所扩充。而加速推进自研芯片,也是三者冲击高端手机市场的必经之路。
冲击高端必经之路
华为遭遇的供应链危机,给了小米OV抢占高端手机市场的机会。过去一年,小米OV都把冲击高端市场作为核心目标,并加大了产品、品牌和渠道层面的投入。
但是市场反响似乎不如预期,华为手机的高端份额大多让给了苹果,小米OV拿到的主要是中低端部分,某些高端机型甚至出现了库存积压问题。背后原因除了品牌形象的拖累,根本问题还在于共用供应链造成三者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卖点。
智能手机硬件主要包括性能(芯片、内存、其他核心硬件)、屏幕和影像系统三部分,芯片、内存和屏幕主要来自高通、联发科、三星、镁光等共用供应链,小米OV手机硬件上能区分的卖点非常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自研芯片就成了必要选项。
小米OV为何不约而同选择ISP芯片作为突破口,有业内人士向《深网》分析,背后原因一方面是影像性能是目前高端手机的主要宣传卖点,另一方面是从技术难度较低的ISP切入比直接做SOC更有机会成功。
芯片研发所需资金投入对小米OV来说不是问题。小米2014年决定做芯片时就计划十年投入十亿美金,OPPO 2020到2022三年的研发费用也高达500亿人民币。人才和技术成了造芯的关键。
国内芯片人才短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编制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年版)》显示,到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5万,而且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
全国范围内的造芯热潮下,小米OV想要找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并不容易。网上曾传出OPPO高薪挖角芯片人才,针对上海地区的芯片设计、验证等岗位,开出40万以上年薪来吸引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另据公开信息显示,从2019年秋季校招开始,OPPO就面向应届生发布少量芯片工程师职位,这些职位都要求应聘者有芯片公司实习经验。
厂商对芯片人才不惜血本,但找人依然困难。一位前华为海思数字芯片设计工程师告诉《深网》,他去年8月离职前后,几乎每天都能收到猎头和许多公司HR的电话,给翻倍的工资很正常。“芯片设计环节非常长,大部分人都只专精某一个环节,真正能带队做产品的大神很少很少。”
有业内人士认为,仅就芯片设计而言,自研芯片在技术上已不算困难。据《财经天下周刊》报道,一位华为前员工表示,“造芯片就像造手机,配件早已经标准化了。在ARM等公司的共同努力下,芯片的设计和生产已经标准化了,不像华为开始做海思时那么困难。”
《深网》从多个渠道获悉,除了ISP芯片之外,OPPO、vivo也在同步推进自研SOC计划,未来或替代部分高通和联发科芯片。
资金、人才、技术只是先决条件,最重要的或许还是厂商是否拥有足够耐心、坚持投入。
造芯热潮回归理性
过去几年,中兴和华为事件使国产芯片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在“卡脖子”的警示和“国产替代”的呼声下,各方争先恐后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造芯热潮中。
半导体芯片领域投资门槛高、周期长、回报率低,盲目入场造芯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高额投资的武汉弘芯等多个项目爆雷,为行业敲响了警钟。近期,拥有紫光展锐、长江存储等头部芯片企业的紫光集团破产重整,再次掀起了舆论对“芯片大跃进”的反思。
有人说这印证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话:“芯片光砸钱不行,要砸数学家、物理学家。”
一颗芯片从IC设计到材料、设备、制造、封装、测试、验证,涉及产业链上下游数十个重要环节,材料和设备领域的落后,导致内地无法生产出14nm以下的先进制程芯片,这也是华为被“卡脖子”的根本原因。
“台积电基本掌握了芯片产业链公司的命运,它可以决定和哪些企业合作,不和哪些企业合作,如果它不替你生产的话,设计再先进的芯片也没用。”一位资深芯片行业人士对《深网》表示。
该人士认为,过去几年芯片行业各参与方都慢慢回归理性,开始了解半导体产业链的复杂性,需要分工合作、循序渐进。
“从投资者的角度,几年前大部分投资都集中在IC设计,因为最容易实现,但是大家慢慢发现很多是在重复造轮子,制造不出来还是没用,现在材料、设备的投资也开始增多了,华为哈勃和小米长江这些产业基金基本是全产业链覆盖;另外从企业的角度,几年前大家基本上都想一步到位做通用芯片,但现在发现,从专用芯片做起慢慢迭代可能成功概率更高。”该人士说。
从这个视角来看,小米OV摒弃一步到位研发通用SOC芯片,而是从门槛更低的专用ISP芯片开始,再逐步推出SOC,或许不失为一种更稳健的自研芯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