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荒野小恶猫
五年前,作为一个中国互联网大厂的码农,你在外面吃饭,要是不小心忘了把工牌收起来,端菜大妈看到,都会问,小伙子,你是X厂的吗?牛逼牛逼,然后都给你竖大拇指。
现在,你要是哪天在外面吃饭忘了收工牌,端菜大妈都会朝你吐口水,呸,垄断企业,吸血鬼,黑心资本家的走狗,快滚~!
世事转变之快,让人想起《敦盛》中的嗟叹,人生如此无常,如草间白露,水中孤月,如梦亦如幻。但感性的归感性,理性的归理性,眼前发生的既然是事实,那么就要问一句,这五年来,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东西让“好人”变成了“坏人”?往日之白是如何变成了今日之黑?往日之黑又如何变成了今日之白?
这一切为什么会发生,已经有无数的人试图给出答案,以我观之,基本流于道德批判和情绪宣泄,如果把书上所有那些大而正确的话堆砌起来能有用的话,这个世界就不应该有那么多麻烦。
十几年前,平台的崛起部分改变了经济体系的生产关系,表面上是使分工角色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实质是分工体系各方“权利”的重新分配,所谓变革,必然导致有的主体权利增加,有的主体权利下降,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以消费为例,在商业消费领域中,商业关系从原来的品牌商/零售商VS消费者的双边关系,变成了平台VS品牌商/零售商VS消费者的三方关系,反过来说,也是三方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平台是新角色,消费者的权利提升了,而商家的权利反而减少了。
消费者增加的权利:
商家减少的权利:与上文相对,消费者增加了多少权利,商家就要减少多少权利:
平台提供的核心服务,是提供一个良好的营商场所和稳定的经营秩序,以及流量服务。平台提供的核心价值,是降低经济体系的交易成本(当规模足够大的时候)。这一切的结果,是消费者福利的增加,据《平台竞争与平台效率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网上零售平台创造的消费者剩余达1.17万亿,其中时间剩余0.74万亿,多样性剩余0.43万亿 。
很显然,尽管权利的分配有削有涨,但利益的分配并不尽然,三方同时受益是可能的,而只有这样,这个游戏才可持续,消费者和平台必定是受益方,问题的关键在于商家,商以利字为先,商家权利减少不是问题,如果收益能够增长,那一切都不是问题,事实上,在故事的前半段,电商产生了39%的消费增量 ,线上零售以每年超过100%的速度增长,但是,这个故事在近几年发生了改变。
如果你回到2015年以前,那时候大部分商家都说平台好,一些电商平台,有着浓重的营销基因,喜欢到处“布道”,到处“赋能”,各种好听的,时髦的口号挂嘴上。当时大家都相信,并且纷纷点赞,不是因为平台赚钱,而是因为大家都赚钱,商家有钱赚,你平台说什么都是对的,反过来,如果商家没有钱赚,或者赚钱变难了,你平台说什么都是错的,这就是现实。
是什么让商家从赚钱快到赚钱难了呢?又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答案是互联网存量竞争,时间拐点是2017-2018年。2012-2013年,随着智能手机的应用,上网门槛大幅降低(APP傻子都会用,电脑可不是),随后迎来了互联网人口红利期,网民人数从2010年的4亿暴增到2020年的10亿,随之而来的是存量竞争,即“能上网的都上网了”,你想要新用户,就必须从别人手里抢,成了零和游戏。2017年,网民人口规模到超过劳动年龄人口的70%,2020年,网民规模已经超过劳动年龄人口,达到102%
对电商来说,就是获客成本的暴增,1999年,电商获客成本只有4元/人 ,2013年主流电商获客成本只有66元/人,到了2016年已经涨到223元/人,而线下只有75-100元/人 ,2019年,主流电商获客成本已经超过500元 。一家知名服装品牌企业表示,以前淘宝对我们很好啊,双11把我们挂首页上,流量不收一分钱,现在,要点流量难上加难。这世上本来没什么好人坏人,一切因为时代变了。
另一方面,传统零售企业触网率日益增加,2018年,仅百货业自建网站率就达72%,60%的线下门店开展了电子商务 。2020年的一系列第三方调研数据现实,开展了社交电商渠道的零售商高达100% 。再次是市场新进入者的不断增加,例如拼多多,百亿补贴+微信流量池的优势,加剧了行业竞争,出现了同款不同价的差异现象,白热化的竞争导致电商客单价反而逐渐降低,例如2019-2020期间,阿里与拼多多争相补贴,争相降价。
一边是日益饱和的消费者,一边是日益加剧的同业竞争,一边是白热化竞争形成的客单价下降,商家赚钱越来越难。 这样的形势导致了近年来各种奇葩现象的产生,比如地铁里“先僧您好,我是创业者,能加我个微信嘛?”,平均问一个乘客只需花费2秒,平均一个获客,成本只有10元 ,这是在巨大利益驱使下的结果。2016年底阿里提出新零售,因为纯线上模式难以持续,2018年淘宝打出广告“教爸妈用淘宝”,2020年支付宝招聘95后“老年运营官”,就是该上网的都上网了,只好拉老头老太太了;不管是2017年拼多多提出的下沉市场,而是电商农村战略,本质上都是挖掘仅存的一点增量(农村);近年来,腾讯,抖音等紧急上线青少年模式,实际上就是在存量竞争压力下,将手伸向非劳动年龄人口的小孩,不得不进行的一系列紧急合规操作;洋人? 不存在的。包括2017年后迅速蹿红的社交电商和私域流量,也只是通过社交裂变不断摊薄单个流量成本的模式创新,这种创新形成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洼地,2020年社交电商GMV总规模已达3.7万亿,占网上零售总额的31.7% 。
电商平台注定是一个过度竞争的行业,因为你用淘宝,并不影响你用拼多多,你可以今天用淘宝明天用拼多多,你也不会因为别人都用淘宝你就必须用淘宝,导致用户重合度奇高,2020年,京东,淘宝,拼多多三者用户重合度高达33%,每家独占率仅为10%上下 。这点和其他类型的应用不一样,比如社交平台,你家人都用微信,你就不能不用,你也不能用钉钉给微信发信息,你更不能今天用微信给你妈发信息,明天就突然改用钉钉。
商家赚钱越来越难,其实也并非由电商平台一个因素造成,宏观经济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我国经济总体形势,尤其是消费,增速一直在下滑,2016年,社会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还有10%以上,2018年掉到8.7%,2019年8%,2020年-3.9% 。
单从网上零售来看,拐点也在2017-2018年,2017年以前网上零售同比增速还在30%以上 ,2017年开始直线下降 。 从投资来看,尤其是民间投资,2016年开始一路暴跌,2015年同比增速还有10%,到2016年只有3.2%,2020年1% 。
失业率,这个没有权威数字,只说一个,2020年,中国700万外卖小哥中,硕士占比超过1%,本科占3% ,这意味着有近30万本科以上毕业生在送外卖。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最惨的时期,万恶美帝的失业率,也不过25%。
此外,全球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给本已十分恐怖的贫富差距不断火上浇油,皆由现代货币理论所致,当今全球发达国家利率为5000年以来最低,负利率司空见惯,(万恶的美帝)贫富差距直逼两次世界大战前;如今,全球0.7%的富人拥有46%的财富,70%的穷人只有2.7%的财富 ,在中国,6亿人收入在1000元左右 。而当下滞胀大的环境,又使得上游对下游,大企业对小企业形成一定挤压效应,中小企业叫苦不迭。
而这,是历史大势,不是某家企业,某个平台所能左右,所能决定。
前文说过,当增量红利,经济上行,企业有钱赚,平台说什么都是对的;一旦存量竞争,经济放缓,商家企业赚钱难了,那么,平台说什么都是错的,五年前怎么说的,现在一切都要反过来,所以平台从创新者,赋能者,一夜之间变成垄断者,中国的企业家,也一夜之间变成了资本家。平台显然忘了,得罪消费者,没事,因为消费者没有话语权,而商家作为企业,是有一定话语权的,如果企业说平台不好,平台必然吃不了兜着走。电商和外卖平台,本身对接着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和数以百万计的商家,一旦商家说你不好,马上就会形成巨大的舆论潮。同时,由于电商市场竞争激烈,存量竞争噩梦下,就算商家的口水淹不死你,光是竞争对手的举报信都能把你埋了,而那些没有竞争,真正垄断的行业,才没有任何举报,这就是举报悖论。
为什么得罪消费者没事,因为原子化的消费者发不出任何声音,就算如深圳小唐那样以死求个封号的说法,也跟没发生过一样。如同晏子治东阿那个故事一样,对百姓好,对土豪坏,就会问罪,对百姓坏,对土豪好,就会晋升,因为百姓没有话语权,他们也很难分清谁好谁不好。
还是那句老话,当大家都有钱赚,一切问题,都可以忽略,犹如一个普通家庭,家庭矛盾固然存在,但只要还赚钱,大家就不会大打出手。一旦经济放缓,或者下行,那么一切矛盾就都爆发出来了。换句话说,以前的增量时代,是非正常时期,现在的存量竞争时代,才是正常时期,可惜有人被好运冲昏了头脑,总以为自己的成功是因为自己很牛逼。当经济下行,大家日子都不好过的时候,一定会追问,谁造成的?中世纪,这个人叫女巫;20世纪,这个人叫犹太人,今天,这个人叫平台,他们的共同点是,有钱,草根,没地位,稍微有点知识和技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他们以为他们被搞是因为不够谦卑,是因为老百姓认为他们没做好事,其实不是,因为他们没见过焚尸炉冒青烟。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2022-09-14 钛媒体 App发布了 《星巴克加码中国市场,未来三年要新增开3000家门店|钛快讯》的文章
2022-08-11 钛媒体 App发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虚抬药价“把戏”,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为了帮00后卷王找到工作,简历修改师们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进城费”,国内城市如何借鉴?》的文章
2022-03-25 钛媒体 App发布了 《蔚来2021年财报发布:年营收361亿元,整车毛利率达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