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中国企业境外IPO折戟。
7月28日,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网站披露信息显示,基于应用程序的打车服务提供商哈啰出行取消了在美国上市的计划。而这距哈啰出行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仅有三个多月的时间。
对此,哈啰出行表示,后续将会根据国家监管要求和资本市场环境,适时推进IPO事宜。
2015年,共享单车踏上风口,ofo、摩拜先后出现。哈啰出行原名为哈罗单车,诞生于2016年9月,并于同年在厦门试运营。
此后六年间,共享单车经历野蛮生长、百团大战,随着ofo暴雷、摩拜卖身而告终。一轮洗牌后,哈啰成为“唯一幸存者”。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哈啰出行2020年共享两轮(共享单车及共享助力车)骑行次数为51亿次,是世界最大的共享两轮服务平台。截至2020年末,哈啰的两轮共享服务已在300多座城市(地级市及以上)开展。
不过,即便拥有规模优势,哈啰出行却几乎没有盈利能力。招股书显示,2018年到2020年,哈啰出行净亏损分别为22.07亿元、15.04亿元和11.3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近50亿元。另外,销售毛利率分别为-54.29%、8.68%和11.83%,销售净利润分别为-104.44%、-31.20%和-18.75%。
整体来讲,导致哈啰出行出现亏损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作为哈啰出行主要的营收来源,共享单车属于重资产运营模式,需要承担巨额的运营成本。
而持续亏损下,哈啰出行如何续命?天眼查信息显示,2017年12月到2019年12月,哈啰出行一共获得8轮融资,总额超过200亿人民币,8轮融资中蚂蚁金服领投或者跟投5轮。在蚂蚁金融的光环,哈啰出行也成为市场红人,复星集团、春华资本、高榕资本、GGV纪源资本等机构相继入局。
目前,蚂蚁金服已成为哈啰出行的第一大股东,持有5.84亿股,占比36.3%,而哈啰出行创始人兼CEO杨磊持有1.66亿股普通股,占股10.4%。
但共享单车就像一个无底洞,成本高、重运营、客单价低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资本也逐渐失去了对哈啰出行的兴趣,2019年后哈啰出行不再有其他融资进账。
事实上,哈啰出行早已开始寻求多元化发展,于2019年上线了顺风车业务。今年年初有消息称,四轮业务将是哈啰出行2021年重点发力方向之一。
从交易额层面看,2020年哈啰完成9450万次顺风车服务,总交易额超过两轮单车至69.7亿元,相比2019年的29.3亿元增长137.9%。截至2020年末,哈啰顺风车已累积拥有2610万交易用户和近千万名注册司机。
从各业务板块来看,顺风车将会成为哈啰出行增长核心板块。2020年第一季度,哈啰顺风车营收1.67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1.8%,且占总营收比例不断提升,而两轮业务营收占比由2020年的91%下降至83%。
除了交通出行,哈啰出行也在不断拓展服务边界。2020年4月,哈啰上线了吃喝玩乐的本地生活服务,包含酒店、餐饮等到店服务,接着同城跑腿业务、火车票业务、货运等业务不断上线。随后,其关联公司经营范围还覆盖旅游业务,并注册酒店商标。
去年12月,天眼查App显示,哈啰关联公司上海钧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新增多条“哈啰酒店”的商标信息。涉及的国际分类为餐饮住宿、日化用品、厨房洁具等。除此之外,哈啰公司还申请“哈啰学车”“哈啰好物”“哈啰棒途”“小哈”“哈啰换电”“哈阿姨”“嗨换电”“哈啰惠生活”等多个商标。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称,哈啰出行不断拓展边界,也意味着将面临和滴滴、美团、阿里巴巴、携程、同程旅行等的直接竞争,进军本地生活服务的过程注定充满挑战。
近期,多个相关指导意见出台,监管层收紧对企业海外上市的标准。
7月6日晚,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意见提出,加强中概股监管,切实采取措施做好中概股公司风险及突发情况应对,推进相关监管制度体系建设;修改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明确境内行业主管和监管部门职责,加强跨部门监管协同。
意见还要求,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完善数据安全、跨境数据流动、涉密信息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抓紧修订关于加强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压实境外上市公司信息安全主体责任。
7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办法》提出,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在此之前,多家中概股遭安全审查,喜马拉雅、Keep取消美股IPO。
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4日,网信办宣布滴滴出行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滴滴出行APP遭下架。5日,“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也被实施网络安全审查,而这4个平台所属企业均在6月份刚刚赴美IPO。
随后,海外上市健身应用Keep和播客平台喜马拉雅均取消赴美IPO计划。
有观点认为,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国家对中概股的监管收紧,给近期互联网企业赴美IPO热潮“泼了冷水”,未来中国互联网及科技型企业的境外上市或更多转向港股。
(钛媒体App刘萌萌综合自上游新闻、凤凰网财经、界面新闻等)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2022-09-14 钛媒体 App发布了 《星巴克加码中国市场,未来三年要新增开3000家门店|钛快讯》的文章
2022-08-11 钛媒体 App发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虚抬药价“把戏”,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为了帮00后卷王找到工作,简历修改师们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进城费”,国内城市如何借鉴?》的文章
2022-03-25 钛媒体 App发布了 《蔚来2021年财报发布:年营收361亿元,整车毛利率达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