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开市”。根据生态环境部测算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这意味着我国碳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可以有效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绿色转型。为此,恒昌高端直播对话栏目《牛转“钱”坤》近期邀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许志明教授,为广大投资者深入解析“双碳”目标对中国经济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牛转“钱”坤主持人(左)对话中国石油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许志明教授(右)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全球碳减排、碳中和的坚定践行者。根据2018年联合国国际植物保护公约发布的报告,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是指在一段特定时期内,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人为二氧化碳清除达到平衡,二氧化碳净零排放也被称为碳中和。中国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不仅彰显了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许志明教授表示,顶层目标确定后,国务院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相继开始行动。生态环境部将编制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作为今年的重要工作,并提出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深化低碳省市试点、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和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启动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等一系列目标。
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也强调,将围绕“双碳”目标,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在这次会议上,工信部部长肖亚庆称,从2021年开始,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央行也在其2021年工作会议上提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推动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碳排放合理定价。此外,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做出相应工作计划。
“双碳”目标将推进能源生产、能源消费向着清洁低碳的方向转变。许志明教授表示,从国内碳排放角度分析:碳排放量第一的是电力行业(主要指火电)占41%;第二是交通行业(主要指油品)占28%;第三是建筑和工业大概占31%。以能源系统为例,据统计,2019年煤炭消费占比57.5%,石油消费占比18.9%,天然气消费占比8.1%,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占比为84.5%。我国要在未来10年内实现碳排放达峰,40年内实现碳中和,“十四五”是关键时期。
今年一季度,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3.1%,说明我国已经采取行动,对经济绿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不少新能源企业承诺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最迟到2050年)实现全球范围内100%可再生电力,这展示了我们绿色发展的决心。
此前,华盖资本创始人、总经理鹿炳辉在出席恒昌《牛转“钱”坤》高端直播对话栏目时指出,环境压力使绿色、可再生需求不断提高,“双碳”目标的实现更将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光伏发电、风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还需进一步提高,与之相配套的储能技术也需要革命性的突破。此外,交通运输领域的新能源汽车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食品工业领域,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技术创新同样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就此,坤元资产管理合伙人周鋆在恒昌《牛转“钱”坤》高端直播对话栏目中也表示,做投资首先要跟着政策走,跟着政府走。在趋势的把握上,坤元资产看准节能减排这个赛道,并推出了涵盖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相关领域的项目。据了解,目前,坤元资产和凯旋创投已联手投资了自动驾驶相关项目,预计2-4年后将满足投资人的预期;此外,坤元资产还联合中国早期市场最活跃的VC/PE机构经纬中国,投资了理想汽车,目前该项目已成功退出。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这场变革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在这场科技创新中,我们不能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后发之路,必须加强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引领技术进步。与此同时,产业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应进行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再造,并加快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集和封存利用)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的深度融合。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新的绿色供给和需求在市场中“从无到有”,非绿色的供给和需求则不断被市场淘汰。全社会的资源朝着绿色发展方向有效配置,绿色经济就会越来越有竞争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就会加快。中国也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